摘 要:閨閣繡指上層社會名門閨媛們以自娛為目的而創(chuàng)制的刺繡,隸屬于蘇繡的一種,繡品大多用于自我欣賞或親友間禮尚往來的禮品,以及書房、臥室、廳堂或深閨中的裝飾陳設。它用絲線繡制而成,稿本多采用繪畫作品,從宋代就發(fā)展成為一種專門的藝術作品,在明清時期最為鼎盛。
關鍵詞:明清;閨閣繡;藝術風格
明代高濂在《燕閑清賞箋》中提到:“宋人繡畫山水人物、樓臺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鋒,設色開染,較畫更佳,以其絨色光彩奪目,豐神生意,望之宛然,三昧悉矣?!庇纱丝梢姡@些極具觀賞性的閨閣繡品深得當時文人士大夫之喜愛,被視為文人雅士提高居室堂屋雅趣的必備藝術品之一。閨閣繡發(fā)展到后期,其中一部分還進入了市場流通,被上層社會人士購買以后用于收藏或者饋贈親友。由于閨閣繡的繡制者往往有著較好的文化素養(yǎng)、刺繡技能和創(chuàng)造力,因而其繡品相較于民間普通繡品而言,具有更高的刺繡工藝水平、審美情趣和藝術造詣,呈現(xiàn)出象形惟肖,畫繡相彰,工細雅致等藝術風格。
一、象形惟肖,不失矩度
閨閣繡是一種極具仿真寫實風格的女紅藝術作品。
乾隆時《上??h志》有記載:“蘇繡之巧,寫生如畫,他處所無?!苯?jīng)過顧繡代表人物韓希孟的繼承和發(fā)揚,閨閣繡成為江南女紅藝術中最為出彩的一部分,其刺繡技巧精湛,能得原作筆意神韻,作品豐富,題材多樣。在明清時期的江南地區(qū),原材料品質提高和綜合技術的成熟,使得女紅追求寫實仿真的藝術表現(xiàn)較前期更勝一籌,細致入微的形態(tài)描繪、惟妙惟肖的神態(tài)刻畫、生動傳神的氣韻寫照成為當時的審美追求。
“至于師造化以賦形,究萬物之情態(tài),則大與才人筆墨名手丹青同臻其妙?!倍∨鍙娬{(diào)閨閣繡作要“象形惟肖,不失矩度”,不可“草高于樹,樹軟如綿”,并指出“繪花繪光,實能為眾香國中傳神寫照者,必推繡事為獨步”。刺繡具有的獨特藝術表現(xiàn)力,使用恰當就能夠塑造比繪畫更加真實唯美的物象;如韓希孟所繡《宋元名跡冊·豆花蜻蜓圖》中,為了追求逼真效果而靈活運用針法,將蜻蜓翅膀的細小紋理都刻畫得細致入微、質感靈動,具有繪畫難以比擬的絲繡韻味,大大提高了刺繡的觀賞性。
明清時期的閨閣繡品始終在技藝上格外追求“以繡摹真”之美。正如丁佩所言:“禽則積羽而成,繡則積絲而成,因物肖物,莫妙于此?!苯z線本身所具有的光澤也使得刺繡相較于繪畫能更細致、真實地表現(xiàn)對象的自然面貌,也使得居于四德之末的女紅小技逐步發(fā)展為一項。
二、繡近于文,繡通于畫
閨閣繡是一種詩文相和,繪繡結合的女紅藝術作品。
閨閣繡女一般除刺繡外,詩書畫兼長,如明代倪仁吉,常常以針代筆,以繡寫生;據(jù)《繡譜》所述,丁佩本人也有自畫自繡的《遙山一珩》圖。為了精益求精,閨閣繡作出現(xiàn)用繪畫、書法與刺繡結合的手法,真正達到“繡即閨閣之中翰墨也”,其中無論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配色著針都力求與畫理相同,文字入繡也力求與墨筆無異。
“繡近于文,可以文品之高下衡之;繡通于畫,可以畫理之淺深評之?!薄爱嬂C”之風始于南北朝、興于宋代,至明代達到繁盛期。隨著宋代工筆畫的發(fā)展達到鼎盛,唐宋名家的書畫作品被大量用于刺繡,其中更是以花鳥畫稿為主。這類畫繡作品較為講究寫實的風格,追求模仿原作的筆墨線條和色彩效果,不僅體現(xiàn)出柔和細膩、清新委婉的文人審美傾向,還融入了吳地文化中淡雅雋永、玲瓏飄逸、精巧工致的地方色彩。
閨閣繡品融畫理與刺繡于一體,詩文相和,繪繡結合。就當時社會而言,補繪若要與絲繡相得益彰,實非易事,繡女不但要熟悉用筆調(diào)色,還須知曉畫理。善于畫且精于繡的女子可謂少之又少,唯有名門閨秀才具備如此才情。
三、工細雅致,清秀高超。
閨閣繡是一種精工細作,雅致雋秀的女紅藝術作品。
丁佩在《繡譜》中提出“于細密中見工致,與純熟中見工夫,方有十分工巧”,以及“清則具見輕靈,秀則自然生動”的繡品評價標準。源自民間藝術的刺繡,配色具有世俗特點,濃艷而醒目;閨閣繡則風貌迥異,其作品均設色淡雅古樸,多用間色,題材雅致,工藝精細,既表達了文人畫之清空淡雅的韻致,又體現(xiàn)了女性審美之靈秀嫻雅的品格。
自韓希孟始,其針下富有生機的花鳥草蟲備受青睞,成為閨閣繡的主要題材。這些繡品均為冊頁形式,構圖疏朗,意境清幽,常表現(xiàn)湖石、蛺蝶、芙蓉、萱草等。明末一些女性畫家,如文俶、周淑禧、黃媛介等,偏愛花卉草蟲、梅蘭竹石題材,畫作尺幅較小,多為冊頁、扇面等,與當時的閨閣繡品頗多相似。上海博物館藏有文俶的《寫生花蝶圖》,畫面僅繪花草寥寥數(shù)枝,賦色清麗幽雅;兩只蝴蝶翩飛其上,更添靈動之感,又與靜立的湖石相映,很有文俶繪畫動靜相生的特點。
顯然,明末閨閣繡對題材的選擇并非偶然,而是受到當時藝術創(chuàng)作風氣的影響。這種雅致含蓄的清賞景物帶有鮮明的時代風格,極符合當時文人的審美趣味,又體現(xiàn)清秀雅致的女性特質,對于閨閣繡品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起到了推動作用。
四、小結
閨閣繡是舊時閨媛們寄托情感、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內(nèi)容,在藝術風格上追求“畫繡”之風,強調(diào)繡品的藝術性和欣賞性。隨著蘇繡藝術歷經(jīng)了千年的歷史積淀和不懈的藝術創(chuàng)新,蘇繡藝術“精、細、雅、潔”的藝術風格也在閨閣繡藝術中得到了最為充分的體現(xiàn)。更重要的是,作為蘇繡藝術中的精華,閨閣繡在提升蘇繡藝術格調(diào)、推動蘇繡藝術創(chuàng)新和加速蘇繡技藝發(fā)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清)丁佩.繡譜,中華書局,2017年.
[2]包燕麗,于穎.《顧繡》[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3]上海博物館.《海上錦繡——顧繡珍品特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4]徐蔚南.顧繡考[M],中華書局,1937。
作者簡介:
王玉潔(1995.02—),女,漢族,籍貫:山東濰坊人,齊魯工業(yè)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藝術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設計學,研究方向:設計藝術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