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夏
2018年,90后設計師墨菲為自己買了一套戶型奇特的房子,縱深長約17米,而開間僅為2.5米,中間區(qū)域幾乎沒有任何采光。于設計師而言,這樣的戶型也正是大展身手的好機會。5.4米的層高優(yōu)勢更是賦予了其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撬地板、搭二層,整個空間被盡可能地放大。而平日里不曾敢給客戶使用的材料也紛紛被納入考量之中。經常去全國各地看材料展覽的墨菲嘗試了瓦片、紫竹、灰泥、聚氨酯復合材料等,使得整個90平的空間連貫而又層次豐富。
下沉式客廳是整個空間的視覺亮點,圍合式的設計滿足了朋友聚餐的需求。整面背景墻采用了一種聚氨酯復合材料,原本用于戶外的材料在室內亦別有一番風格,防水防潮的同時也十分容易安裝,摒棄了繁瑣的木龍骨搭建,聚氨酯復合材料僅通過玻璃膠即可與墻面黏合,快速而省力。在墨菲看來,未來的墻面材料趨勢一定是標準化的,可以進行快速安裝。而客廳的吊頂也選用了紫竹來替代傳統(tǒng)的石膏板,紫竹特別進行了殺菌和防蟲蛀的處理,因而減少了腐壞與潮濕的隱患。紫竹的安裝也沒有想象中的復雜,使用槍釘固定即可。搭配上偏安一隅的宣紙材料大吊燈,烘托出了輕松、安逸的居家氛圍。
搭建了二層的書房空間之后,樓梯被安置在一整面落地窗之前,現澆的鋼筋結合水泥的樓梯與整屋的灰暗色調相輔相成,在保證了采光的前提下,亦顯輕盈。移步而上,4個拱券形隔斷成為了視覺亮點,充滿建筑感的造型設計既不影響采光,又充滿一絲古典美學韻味。
整個空間沒有用過一片磚,餐廚區(qū)域的地面材料也是別出心裁,原本應用于墻面的瓦片被墨菲“試驗性”地運用到了地上,觸感溫潤更帶有一種東方的韻味。瓦片有很多種鋪貼方式,類似于馬賽克,但在對“縫”的處理上更為繁瑣,因而美縫成本也相較于普通材料而言更為昂貴。
這樣傳統(tǒng)意義上的“渣”戶型得到了墨菲的偏愛,巧妙利用了類似于日本長屋般的房型,以及昏暗的氛圍,“既然采光不好,那我希望它能發(fā)揮暗的極致”。墨菲如是說道。不需要任何昂貴的材料,一個能讓她最安心的家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