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
張僧繇①于金陵②安樂寺,畫四龍于壁,不點睛。每③曰:“點睛則飛去。”人以為妄誕④,因⑤點其一。須臾⑥,雷電破壁,一龍乘云上天,未點睛者皆⑦在。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
注釋
①張僧繇:張僧繇(yóu),梁武帝(蕭衍)時期的名畫家,南朝梁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詳。②金陵:今南京市。③每:時常。④妄誕:虛妄,怪誕。⑤因:于是。⑥須臾(yú):過了一會兒。⑦皆:仍。
譯文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壁上畫了四條龍,卻都沒有畫上眼睛。他經(jīng)常這么說:“一旦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比藗兌颊J為他說得很虛妄,荒唐。(這次又是這樣說),于是張僧繇給其中的一條龍畫上了眼睛。才過了一會兒,電閃雷鳴,墻壁震動,點了眼睛的那條龍騰云沖天,那些沒有點睛的仍然還在原地。
品讀
這個故事確實虛幻,但是道理卻是很真實的。畫中的人物是否鮮活,關鍵在于眼睛是否顧盼神飛。寫文章也是這樣。魯迅說過:“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我以為這話是極對的,倘若畫了全副的頭發(fā),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義?!彼赃@個成語常常用來說明在說話和寫作中,要用“點睛之筆”把整體激活。引申出來,我們做好了一件事,也要注意在關鍵的地方加以點染,做到更加精粹、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