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新莉
2020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幾家歡喜幾家愁。但是,不管是歡喜還是憂愁,絕大多數(shù)考生總能在自己的答案中找到些許遺憾,尤其是在考場上遇到同類的題、熟悉的題、簡單的題的時候,總會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完美。就主觀題而言,筆者給大家提供幾條建議,希望有助于考生的能力和分數(shù)“更上一層樓”。
一、同類試題失分,向方法要分數(shù)
(2020年全國卷Ⅲ,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一條桀驁難馴的憂患河?!熬徘S河萬里沙”,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造,曾給沿岸百姓帶來深重災難。中華民族始終在同黃河水旱災害作斗爭,但是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黃河屢治屢決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觀。
20世紀中葉,黃河治理的千古難題歷史性地交到了中國共產黨人手中。1952年,毛澤東發(fā)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動員和激勵了千百萬黃河兒女興修水利、筑壩攔洪、修復生態(tài),開啟了破解黃河治理千古難題之旅。經過幾代人不屈不撓的頑強拼搏,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節(jié)水優(yōu)先、空間均衡、系統(tǒng)治理、兩手發(fā)力”的治水思路進行的全面整治,黃河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實現(xiàn)連續(xù)20年不斷流,黃河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明顯向好,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不斷提升,黃河兒女交出了一份優(yōu)異的治黃答卷。(節(jié)選)
第(2)問: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力量的知識,分析新中國黃河治理交出優(yōu)異答卷的原因。(10分)
【答案】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fā)展產生深刻的影響。(3分)中國共產黨關于治理黃河的號召、思路和戰(zhàn)略,為黃河治理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實踐指南;(3分)千百萬黃河兒女發(fā)揚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興修水利,治沙治水,恢復生態(tài),交出了一份優(yōu)異的治黃答卷。(4分)
關于此類理論知識及設問的考查,相信考生在模擬考中已經做過很多遍了。但是,10分的題目,一些考生拿到手的只有5分,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在緊張的考試中忘記了常規(guī)的答題步驟,丟三落四,導致知識點回答得不完整,尤其是結合材料闡釋理論方面思路混亂。
主觀題的答題方法,主要是唱好“三部曲”:“審”“提” “合”。
1.所謂“審”,是指仔細審題,研究設問,一審“范圍”,二審“類型”,三審“主謂賓”。以本題為例,設問范圍是“文化力量”,設問類型是“原因”,設問的主謂賓是“新中國”時期的“黃河治理”。若考生審題不清楚,答成“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經濟”,就會因理論知識運用有誤而丟分。
2.所謂“提”,是指“提取”,也就是在你的大腦儲存空間里全面提取教材相關知識點。以“文化力量”為核心提取臨近的知識點,如“文化歸根結底是一種精神力量”“精神力量對社會產生影響”等知識點都可以寫在草稿紙上,整合出一二三小點。而有些考生不列知識點,隨想隨寫,就會因沒有對提取的知識點進行整體的運用而丟分。
3.所謂“合”,是指教材理論結合材料闡述要精準,做到有理有據(jù)、層次分明、要點完善、知識點與材料一一對應。一些考生會在“合”這個環(huán)節(jié)丟分,即沒有充分結合材料。如在這道題中,有的考生沒有理解透徹材料中的“號召”“思路”就是文化的形式,它們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行動指南”,因而失分。
唱好主觀題解答“三部曲”,即“審”要仔細,“提”要全面,“合”要精準??忌鷤円欢ㄒ獙⑺鶎W方法爛熟于心,做到成竹在胸,方寸不亂,信手拈來而又完美收筆。
二、熟悉的試題未得高分,向思維要分數(shù)
(2020年山東卷,16)現(xiàn)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存在著大量商家聚合經營的現(xiàn)象,即很多經營同類商品或提供同類服務的企業(yè)都喜歡在選址上扎堆。如一些相似的西式快餐店,位置總是相隔不遠;一些同類的大型家電零售商,門店總是相鄰而居;很多經營服裝、小商品、電子科技產品的商家也喜歡扎堆,從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服裝城、小商品市場、電子科技市場。
在聚合經營情況下,經營同類商品或提供同類服務的企業(yè)相對集中,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有人認為,聚合經營下的競爭是“零和博弈”,一方的收益必然導致另一方的損失;但也有人認為,這種競爭可以是“正和博弈”,各方的利益可以在競爭中達到共贏。“正和博弈”顯然是市場競爭的更好趨向。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完成下列任務:
(1)本是競爭對手的各方,為什么要聚合經營?(8分)
【答案】利用聚集區(qū)域市場環(huán)境,降低投資風險;共享消費群體,增強盈利能力;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便于利用行業(yè)資源,在競爭中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
本題以商家的聚合經營現(xiàn)象為材料背景,考查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解答本題,首先還是要唱“三部曲”:“審”“提”“合”。該題考查考生的思維方式和分析能力,尤其是發(fā)散性思維方式的運用,破題便是“企業(yè)為什么要聚合經營?”
首先要明確什么是“必要性”和“意義”?!氨匾浴焙汀耙饬x”的實質是一樣的,只是一個句子結構是“某事是……的必然要求”,一個句子結構是“有利于……”。
從必要性的角度出發(fā)就是要從“主語”的本質進行分析。主語是企業(yè),其本質便是獲取利潤,于是便可發(fā)散聯(lián)想到與企業(yè)生產有關的各類要素知識點,包括內部的、外部的,直接的、間接的。比如企業(yè)內部的因素有投資、生產、銷售、原材料、勞動力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外部因素有消費者、市場環(huán)境、同行企業(yè)競爭等。
然后研讀材料進行“合”,將上述與企業(yè)生產相關的各個要素,用“有利于”“能夠”“增強”等句式進行分要點串聯(lián)?!昂芏嘟洜I同類商品或提供同類服務的企業(yè)都喜歡在選址上扎堆”,這是利用聚集市場環(huán)境來降低投資風險;“經營同類商品或提供同類服務的企業(yè)相對集中”,這種“聚集”會帶來勞動力和消費者的集聚,從而降低勞動力的搜尋成本,降低企業(yè)經營成本,有助于企業(yè)共享消費群體,提高經濟效益;根據(jù)材料“企業(yè)相對集中,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可想到企業(yè)“便于利用行業(yè)資源,在競爭中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
以上便是發(fā)散性思維與答題方法的結合,巧妙地轉換思維方式,才能助力考生高考突破重圍,從“亂花漸欲迷人眼”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簡單的試題未得滿分,向規(guī)范要分數(shù)
(2020年全國卷Ⅰ,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組織專家對醫(yī)療救治工作不斷進行分析、研判、總結,先后制修訂和發(fā)布7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為保衛(wèi)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較簡單,主要包括病原學特點、病例特點、病例定義、鑒別診斷、病例發(fā)現(xiàn)與報告、治療等方面內容。第3版方案細化了中醫(yī)治療方案等內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變內容,增補和調整臨床表現(xiàn)、診斷標準、治療方法和出院標準等,并納入無癥狀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等新發(fā)現(xiàn),形成了包括13個方面內容的比較完整的診療體系。(節(jié)選)
(1)診療方案的變化反映了對新冠肺炎認識的發(fā)展,運用認識論原理加以分析。(12分)
【答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復雜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真理是具體的、歷史的,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無限過程。診療方案的變化,反映了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以診療實踐為基礎,是一個從不深刻到比較深刻、從不全面到比較全面的不斷完善的過程,是一個指導診療實踐又不斷接受診療實踐檢驗的過程。
如果說前面分析的題目是熟悉的題目,那么這個題目堪稱是簡單的題目了。認識論的教材知識內容少,且體系清晰,該題的設問又是常見類型,但是依然有考生失分,原因有用詞不規(guī)范、書寫不規(guī)范、格式不規(guī)范等。比如考生在下筆答題時,將“認識”寫成“意識”,將“認識具有反復性”寫成“真理是反復的”,將“真理是具體的、歷史的”記混成“認識是具體的、歷史的”。還有的考生答題時沒有將幾層知識點分開,沒有寫上序號作答。所以,簡單的題目切忌眼高手低,試題由眼入心,經手落筆之后,還得做到明了規(guī)范,能夠讓閱卷人挑不出毛病,才算完美。因此考生們必須做到向規(guī)范要分數(shù),做到用詞規(guī)范、書寫規(guī)范、格式規(guī)范,力求精益求精,追求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