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賽賽
摘 ?要: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中,隨著年級的增高,筆者發(fā)現學生發(fā)言的主動性相對于低年級來說是呈降低趨勢的。筆者認為學生發(fā)言主動性降低主要是由題目難度太高、老師的提問技能和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為了促進學生發(fā)言的主動性,要精心設問,掌握提問技能,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并且組織有意義的課外活動來不斷提高學生發(fā)言的主動性。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 ?發(fā)言主動性 ?提問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8(c)-0011-03
Abstract: In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des,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speech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ower grad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students' initiative to speak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ifficulty of the topic, the teachers' questioning skills and the students' own reasons.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s' initiative to speak, we should carefully set questions, master questioning skills, create a relaxed and interesting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organize meaningful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students' initiative to speak.
Key Words: Middle and senior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Initiative of speech; Question; Strategy analysis
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積極發(fā)言,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便于老師及時獲得教學反饋。同時,課堂上積極發(fā)言也符合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隨著年級的增高,課堂上主動舉手發(fā)言的學生越來越少,常見的一種情況是語文老師提出問題請學生回答,而學生則紛紛選擇回避老師的眼神,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叫起來,整個課堂顯得死氣沉沉。這樣的課堂對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對老師的課程進度、對師生之間的交流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筆者認為應該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的主動性。在此之前,首先要找出影響學生發(fā)言主動性的原因。
1 ?成因分析,找出癥結所在
1.1 題目難度
在低年級階段,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大多都是基礎性的、無須思考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因此,當老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后,大多數學生都能夠馬上反應過來,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然而,隨著年級的增高,題目的難度也隨之加大。這時的問題大都是需要在對該節(jié)課學習內容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回答,對一些同學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而有些同學,可能也會因為對課文不理解而無法回答問題。因此,隨著題目難度的增加,學生發(fā)言的主動性會降低。
1.2 老師提問技能
提問問題的難度、老師提問的措辭、提問的節(jié)奏等提問技能也會影響學生發(fā)言的主動性。措辭是指問題的設計要簡潔明了,問題的表述要適合全體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和現有的知識水平,使學生能夠做出較快速的反應。如果老師對問題的表述超越了學生的理解程度,那么在沒有理解問題的情況下,學生是不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有研究發(fā)現,很多老師在提問完問題后,沒有給學生任何思考的時間就要求學生進行回答,學生還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意思,肯定不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還有的老師,總是只提問固定的幾個人,讓學生在面對老師的提問時失去興趣,心里可能會想:即使是思考出來了答案,老師也不會讓我來回答。漸漸的,學生發(fā)言的主動性就會降低。
1.3 學生自身
中高年級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越來越成熟,理性思維與自尊心也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這時的學生更想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因此相比于低年級只想要向老師表達出自己的見解,現在他們則更傾向于在確保自己的問題是正確的基礎上再舉手回答,這樣更容易在老師和同學們心中留下一個好印象。還有一些同學,性格較為內向自卑、缺乏自信,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即使知道答案因為害怕自己不能很好地向老師和同學表達清楚而不敢舉手。學生心智的成熟和自身性格問題是制約學生課堂發(fā)言主動性的因素之一。
1.4 課堂氛圍
新課標強調要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但是這樣的“合作”“互動”在有些教師的課堂上就變成了師生之間固定的一問一答模式。老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回答,老師再將標準答案公布??此剖菐熒g的互動,實際上只是形式主義,課堂氛圍沉重,學生也提不起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也不會認真地進行思考回答,因為知道老師最后會公布標準答案,只要照著背下來就行?,F在大多數的語文課堂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另外,教師對學生答案的評價也是影響課堂氛圍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一些較為嚴格的老師,在學生回答錯誤時,便會嚴厲地批評學生或直接評判學生回答的對錯。雖然老師這樣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學生,嚴重地傷害了這名同學的自信和自尊心,以后主動回答問題的次數也會減少,而其他同學也因害怕被老師批評而減少回答問題的次數。
2 ?尋找對策、讓學生暢所欲言
2.1 精心設問
老師設計的問題是影響學生發(fā)言主動性的重要因素。對于問題的設計,首先要做到循序漸進,由易到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而不是一開始就拋給學生最終的問題讓學生來回答。例如,課文《竊讀記》中,要求學生能夠感悟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在上課伊始,讓學生直接感受肯定是有一定的難度,甚至不知道從何開始。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學生斷然不會主動回答問題。這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在什么地方竊讀?”“為什么要竊讀?”“竊讀的感受?”等問題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先通過幾個簡單的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然后再感悟對讀書的熱愛。這樣做能夠讓問題的難度降低,并且問題數量增多,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充分的理解,使學生主動發(fā)言的可能性增加。其次,問題的設計盡量符合學生的興趣,提問的問題正好是學生感興趣的方面,那么學生主動回答的可能性就增加。因此,老師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多多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們的興趣所在,并且將其應用于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去。
2.2 掌握提問技能
除精心設問外,老師也要提高自己的提問技能,首先,老師要掌握好提問的措辭,問題的用詞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你能舉一些中國歷史古跡的例子嗎?”,“能”這個字讓問題的回答過于的絕對化了,學生可能會直接說“不能”,從而不回答老師提出的這個問題。但教師如果換一個問法“說說看,你知道中國有哪些歷史古跡。”“說說看”“知道”這兩個詞,讓問題的變得開放了起來,排除了學生拒絕回答的可能性,并且這樣的提問方式,就像普通的對話一般,讓學生感覺到更加親切,會欣然地整理思路,回答老師的問題。同樣的一個問題,用不同的措辭來表述,會讓學生對問題產生不同的感受,從而影響回答問題的主動性。其次,老師還要注意提出問題后停頓的節(jié)奏。老師在提出問題后,學生需要傾聽并理解問題,然后從所學知識中搜尋答案,再組織語言進行表述。學生進行這些步驟都是需要時間的,并且對于不同的學生所花費的時間是不同的,因此,老師在提出一個問題之后,一定要有一個等待的時間。研究發(fā)現,將等待的時間延長至3~7s,會有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回答中去,并且,回答的時間也更長,學生也會更加自信。最后,老師提問的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同學都有回答的可能性。掌握提問技能,提高學生課堂發(fā)言的主動性。
2.3 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
在一個歡樂輕松的氛圍下進行學習,對學生積極有效的發(fā)言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老師要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下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激起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相對于傳統的問答的教學模式,老師在課堂中增加幾個創(chuàng)新性的環(huán)節(jié)會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于永正老師與同學們在學習完《翠鳥》的第一段時,增加了這樣一個小環(huán)節(jié)。
師:(細讀第一段后)讀了這一段,你腦海里留下什么印象?誰愿意把你腦海里翠鳥的樣子畫下來?(學生紛紛舉手,部分學生在黑板上畫,其余學生在下面畫)
師:第一段,作者寫了哪幾個部分,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學生根據板畫說內容,師生共同完成板書)
師:讀課文,待會兒請小朋友指著“ 翠鳥”介紹它的特點。要想把翠鳥的特點介紹得生動形象,先得把課文讀得滾瓜爛熟,你想怎么介紹就怎么介紹。(學生讀第一段,然后抽學生介紹,并進行口語交際)
在學習完《翠鳥》第一段時,于老師并沒有直截了當地問翠鳥的特點,而是讓學生通過畫翠鳥、介紹翠鳥的方式來鞏固并回答翠鳥的特點。于老師設計的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主動發(fā)言的積極性增加。良好的師生關系也影響著輕松課堂氛圍的營造。師生之間相互尊重、和諧相處、真誠相待營造出輕松的課堂氛圍,是有助于學生發(fā)言的。當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不是很準確或是錯誤時,老師要做的就是耐心聽取學生的觀點,慢慢地引導學生。同時老師還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正視學生之間的性格上的差異,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發(fā)言的主動性。
2.4 組織有意義的課外活動
有一部分學生性格較為內向、自卑、缺乏自信,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知道答案,但是卻沒有站起來的勇氣。針對這一類的學生,在課內的時候,可以給予他更多的鼓勵,在課外的時候,可以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例如,班級里的一位同學性格內向,課上的時候很少回答問題,但是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感興趣,那么老實就可以組織讓他給同學們來上一堂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課。既能夠幫助同學普及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又能夠幫助這位同學樹立自信。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的主題演講比賽,鍛煉學生們的自信心,鍛煉他們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言的主動性。
培養(yǎng)學生積極發(fā)言的主動性,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老師們要精心設問,掌握提問技能,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并組織有意義的課外活動。
參考文獻
[1] 王茹.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師生對話現狀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9.
[2] 謝廷勤.提升學生語文課堂參與度的教學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9(33):92-93.
[3] 竇紅杰.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發(fā)言主動性培養(yǎng)的幾點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175.
[4] 杜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方法探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6):94.
[5] 閆錫年.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科教文匯,2020(3):131-132.
[6] 張雪.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課堂參與現狀的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