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18點,《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正式上映。該片由陳可辛執(zhí)導(dǎo),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李現(xiàn)等主演。電影時間跨度40年,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線索,展現(xiàn)新老女排如何在逆風中頑強生長,成為令排壇敬畏的金牌之師的傳奇奮斗史。
截至10月7日,《奪冠》票房已超6億元。想必觀眾對中國女排和郎平都無比熟悉,但看電影之前,你還需要了解六大看點,一起來看一下吧。
1.鞏俐曾三次拒絕出演郎平
歷史上有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在《奪冠》籌備初期,陳可辛也曾三邀鞏俐出演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
鞏俐一面怕自己演不好家喻戶曉的郎平,另一面擔心電影拍攝時間只有三個月,和她一起拍攝的專業(yè)運動員又是非職業(yè)演員,短時間內(nèi)拍出來壓力非常大。但鞏俐最終被女排精神打動——明知自己不會贏,還是要拼盡全力、永不放棄,如果不嘗試,怎么知道不可能?于是,眾望所歸的鞏俐成為了郎指導(dǎo),這非她莫屬。
2.鞏俐動作神態(tài)酷似郎平,連背影都會演戲
還記得鞏俐飾演郎指導(dǎo)的花絮視頻第一次曝光的時候嗎?她把郎平常年因傷病造成的高低肩、含胸姿態(tài),推眼鏡、雙臂高舉的動作,以及運籌帷幄的眼神都給演活了,被網(wǎng)友稱贊“連背影都會演戲”。
為進入角色,鞏俐一拿到劇本,就天天“和排球過日子”。她與女排隊員一起生活,早上報到、中午吃食堂、晚上下班,排球場上的每個位置都被鞏俐練過。她還在女排訓(xùn)練場上觀察郎平的舉止神態(tài),一邊觀察一邊做筆記,像個聽課的學(xué)生。連最熟悉郎平的朱婷都表示:“鞏俐的眼神太像郎導(dǎo)了,第一次見面就很震驚,感覺郎導(dǎo)就在眼前。”
3.郎平女兒白浪出演青年郎平
拒絕過陳可辛的不只有鞏俐,還有郎平的親生女兒白浪。
身高1米89的白浪繼承了母親的運動天賦,14歲開始打排球,在美國斯坦福大學(xué)讀書時是加利福尼亞TCA隊的主力球員,打球的氣質(zhì)和技術(shù)與母親頗有幾分相像。因此青年郎平的扮演者,非白浪莫屬。但母親是她的偶像,也因怕演不好而拒絕。
為了說服白浪出演,劇組曾多次飛赴異國,最終打動她出演青年郎平。白浪也從零開始學(xué)習(xí)表演,一個月內(nèi)減重30斤,親身感受母親曾拼搏過的青春。
4.10名女排隊員本色出演,講述金牌背后的血淚
《奪冠》復(fù)現(xiàn)了3場中國女排的關(guān)鍵戰(zhàn)役,其中數(shù)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中巴大戰(zhàn)”最激烈,這場比賽均由中國女排現(xiàn)役球員拍攝完成。這支冠軍之師不僅為觀眾復(fù)現(xiàn)精彩的賽場風云,還流露金牌背后的血淚故事。
“一個運動員能有幾個4年呀,我不知道4年后自己是不是還有機會?!敝袊胖髁討?yīng)曾春蕾在《奪冠》中的這句臺詞使人動容。里約的落選使她大哭了一場,那是一種打碎骨頭的疼,為什么每天訓(xùn)練超10小時、減重十幾斤,狀態(tài)很好的她去不了里約奧運?
5.還原3場中國女排經(jīng)典比賽,動用13臺攝影機
電影《奪冠》還原了3場經(jīng)典的排球大戰(zhàn)。第一場是1981年女排世界杯中日之戰(zhàn),郎平借此獲得“鐵榔頭”稱號,中國女排開啟五連冠的傳奇之路。第二場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美大戰(zhàn),郎平與陳忠和,昔日的朋友變此時的對手,意義極其特殊。
第三場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巴大戰(zhàn),郎平回歸中國隊主帥,帶領(lǐng)新一代女排重回世界之巔。為了呈現(xiàn)比賽的激烈以及專業(yè)運動員的實力,《奪冠》在這場戲中用了11臺攝影機同時拍攝,最多的時候甚至有13臺,呈現(xiàn)賽場的視覺沖擊力和速度感。
6.中國女排的10個世界冠軍,7個與郎平有關(guān)
陳可辛無意將中國女排拍成一部“郎平傳”,而是身為傳奇運動員與教練員,郎平的職業(yè)生涯串聯(lián)起了中國女排40年的起起伏伏,她是唯一全程見證又參與了中國女排成長的人。運動員時期,郎平拿過4個世界冠軍,主教練時期,她率隊拿到3個世界冠軍,中國女排的10個世界冠軍,7個與郎平有關(guān)。
早在1995年,郎平就執(zhí)教過中國女排,但都在大賽決賽中輸給了如日中天的古巴隊。2013年郎平接手處于低潮的國家隊,引入大國家隊概念,僅用兩年時間就帶領(lǐng)中國女排重獲世界冠軍。要說誰最能代表中國女排,當今體壇唯有郎平。
(據(jù)“貓眼”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