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惠明
摘 要:樹立公民文化自信,開展各類文化宣傳活動已經是我國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群眾重點關注的話題。并且,各地政府也根據自身歷史文化特點對現有博物館進行了翻新和重建,同時也對公益性博物館提供了諸多的支持。由此可見,公益類博物館處于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中。但是,想要進一步發(fā)揮公益性博物館的文化作用和社會作用,就需要對以績效考核為代表的管理模式進行優(yōu)化和完善,從而起到提升管理效率的作用。
關鍵詞:公益;博物館;績效考核;問題;措施
從2009年1月1日起,國家開始在事業(yè)單位中執(zhí)行績效工資改革,2010年1月起,全國免費開放的公共文化場館都相繼推出績效考核實施方案,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深化體制改革加快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若干意見》(中發(fā)〔2015〕8號)提出完善事業(yè)單位績效工資制度,健全鼓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分配激勵機制要求,2017年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聯(lián)合出臺《重慶市完善事業(yè)單位績效工資政策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對事業(yè)單位績效執(zhí)行“總量控制,自主分配”原則,進一步放寬了事業(yè)單位績效分配的自主權、決策權。由此可見,博物館已經處于相對良好的政策背景下。同時,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科學的績效分配機制是管理者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目前績效考核中存在的問題
部分單位考核內容過于簡單,標準要求太低??己藘H僅針對員工的日常勞動紀律,如遲到早退、統(tǒng)一著裝、文物安全、觀眾投訴等日常必須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很難體現出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專業(yè)性、技能性。部分博物館績效考核制度與實際執(zhí)行操作存在“兩張皮”現象,雖然其績效考核制度較為完善,并懸掛張貼在醒目位置,但是并沒有落實在實際工作中,“走過場”較為普遍。
公益一類公共文化場館基本屬于國家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生存和發(fā)展壓力較小。因此,博物館員工工資收入水平居中,勞動強度不大,同時對專業(yè)性、技能性的要求不高,使得員工處于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狀態(tài),頭腦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惰性的思維方式,只需重復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和節(jié)奏較慢的工作頻率。在這種情況下,陳列館也被大眾認為是工作清閑的地方。一旦打破這種平衡,員工就會感到莫名的恐慌與壓力,具體表現就是對制度不滿,給改革帶來阻力。
二、博物館績效考核工作思路
(一)明確工作模式是做好績效考核工作的重要前提
隨著我國文化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很多博物館都推出了全新的展覽模式以及文化宣傳模式,并且也有諸多博物館與文創(chuàng)企業(yè)合作以設計生產豐富多樣的文創(chuàng)產品?;诖?,我國博物館工作模式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的博物館管理模式必然難以適應如今的情形,那么就需要管理人員能夠深入到博物館日常工作之中,明確博物館現行工作模式,從而發(fā)現現行工作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具體來說,博物館管理者需要從網上信息發(fā)布、線下展覽活動舉辦、文創(chuàng)產品及相關合作等領域對博物館工作進行梳理。網上信息發(fā)布則一般包括展品信息發(fā)布、展覽信息發(fā)布、博物館日常事務公開、特色文化專題欄目構建等工作;線下展覽活動則可以分為博物館實地展覽、展品異地展覽、融合科技創(chuàng)新技術展覽等類別;文創(chuàng)產品及相關合作則包括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文創(chuàng)產品生產、文創(chuàng)企業(yè)合作等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按照以上分類對公益博物館工作進行梳理,能夠明確不同工作所需要完成的內容,從而對工作本身進行有效的量化,以充分體現出不同工作的工作特點以及主要工作內容,明確工作評價因素,為后續(xù)開展績效考核創(chuàng)造有利
條件。
(二)將財務指標與活動效果相融合,體現博物館工作“投資回報率”
目前,我國很多公益性博物館的資金來源為國家全額撥款,同時公益性博物館本身業(yè)務開展過程中并沒有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更多的是產生社會效益。因此,單純從經濟收入角度對博物館績效進行考核難以真正起到實際的作用。但是,在博物館具體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往往會涉及資金的投入,因此我們可以從分析資金投入與社會效益兩者之間的關系,對博物館的實際工作進行評價。總體來說,我們可以認為資金投入越少社會效益越好的工作或活動的“投資回報率”越高。
例如,很多博物館都會根據自身工作節(jié)奏以及重要節(jié)日策劃開展相應的宣傳活動,并制作出相應的圖片、視頻、音頻作品,或者會根據實際情況在社區(qū)、院校內部開展宣講宣傳等活動。在開展這些活動中,則有可能會帶來影音文件制作費用、宣傳圖冊制作費用、廣告費用、人工費用等等。那么就需要博物館財務人員以具體的活動為單位,做好活動投資統(tǒng)計工作。在活動開展過程中以及活動結束之后,需要博物館工作人員統(tǒng)計宣講、展覽的次數,明確參與宣講、展覽的人數,這樣則能充分體現出博物館活動的社會效益。
在活動總結階段,則需要博物館管理人員能夠對比自身已完成活動或者其他博物館以完成活動,明確本次活動的“投資回報率”,并對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于有所改觀、優(yōu)化的部分也需要進行分析,進而完成工作業(yè)績的
評定。
(三)建立公平且富有人性化的激勵機制
博物館工作的主體是各位工作人員,因此只有工作人員具有強烈的工作積極性,才能讓博物館處于不斷發(fā)展的狀態(tài)。因此,需要強化績效考核的激勵作用,建立公平且富有人性化的激勵機制。
績效考核的激勵作用決定著這項工作的效果達成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針對績效考核的反饋結果,執(zhí)行員工要正確認識,不斷展開分析研究,制定出科學有效的處理辦法,保證績效考核工作的良性循環(huán)。績效考核后,對工作過程中表現突出或者有特殊貢獻的員工要及時獎勵而且還要把績效考核評分作為重要依據作用到員工的評優(yōu)評先、職稱評聘和職務晉升等工作中。讓員工在績效考核結果中找到自身的問題,領會到單位的期望目的,在第一時間改正自己的不足。最后,員工能夠充分地了解自我,努力完善自己,提升工作能力,進而促進整個單位的工作效率。
崗位設置工作必須遵循下面三個原則。首先,要把不同崗位的績效考核標準關聯(lián)起來,科學設置;其次,要編寫詳細的崗位說明,使得員工充分認識自己所在的崗位的具體要求和職責;最后,要在保持績效考核指導性和適用性前提下,不斷完善崗位設置。
(四)博物館管理人員需要深入學習文化工作相關理論
博物館管理人員的業(yè)務水平以及綜合素質都將影響業(yè)績考核工作的完整性和科學性?;诖耍托枰┪镳^管理人員能夠深入學習文化工作相關理論,不斷提升自身業(yè)務水平,充實自身知識儲備,為深度明確文化工作與績效考核之間的關系奠定良好基礎。
博物館管理人員在開展學習工作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培養(yǎng),從而能夠實現博物館全體人員的協(xié)同發(fā)展。學習的形式可以是靈活的線上學習,也可以是組織工作人員與其他博物館進行交流訪問。由此,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文化工作相關聯(lián)理論學習不應該拘泥于形式上,應該更加注重內容的接觸與理解,同時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管理者也應該注重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并將其納入績效考核之中。這樣做,則能對博物館整體業(yè)務水平進行有效的管理,同時也能為人才培養(yǎng)制度的建立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三、總結
綜上所述,公益一類博物館績效考核工作中,明確工作模式是做好績效考核工作的重要前提,需要博物館管理人員將財務指標與活動效果相融合,體現博物館工作“投資回報率”,并建立公平且富有人性化的激勵機制。同時,博物館管理人員需要深入學習文化工作相關理論,鼓勵社會團體、個人參與到博物館績效考核工作中。同時,也需要博物館多舉辦形式新穎、內容豐富且具有一定思想高度的文化活動,充分體現出博物館的社會地位以及文化意義。
參考文獻
[1]吳高,林芳,韋楠華.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績效評價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9,63(02):60—67.
[2]周蕾.淺論“智慧”時代博物館管理手段的更新[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23):115—117.
[3]王新生.博物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淺析——以晉祠博物館為例[J].文物世界,2018(06):54—56.
[4]孫玉偉.博物館公共教育隊伍建設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30(0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