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樂
(常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CT室 江蘇 常州 213032)
宮頸癌在各類婦科惡性腫瘤中高居第二位,是一種常見的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女性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上治療宮頸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根治性手術、放療、化療等,但僅宮頸癌Ⅰ~ⅡA期的患者能夠進行根治性手術治療,而相當比例的中晚期患者只能采取以同步放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1]。因此,早期診斷并明確其分期是宮頸癌治療的關鍵。磁共振成像(MRI)、彌散加權成像(DWI)是目前常用的宮頸癌分期診斷技術,本文將在宮頸癌診斷中聯(lián)合應用MRI+DWI,并分析其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26例宮頸癌患者。納入標準:(1)經(jīng)宮頸組織活檢、手術病理明確診斷為宮頸癌,且得到明確的病理分期;(2)術前未進行過化療、放療治療;(3)已簽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安裝心臟起搏器患者;(2)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3)精神系統(tǒng)疾病患者等?;颊吣挲g均在25~80歲之間,平均(47.76±5.97)歲。鱗癌14例,腺癌10例,腺鱗癌2例。
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MRI、DWI檢查,使用儀器:西門子VERIO 3.0.T超導型磁共振成像儀(德國SIEMENS公司),體部表面線圈。檢查前,指導患者適當留尿,去除身上金屬物件,采取仰臥位接受檢查。均接受橫斷位、冠狀位、矢狀位T1W1、T2W1掃描,T1W1為TSE序列,TE:11~20ms,TR:500~600ms;T2W1為TSE序列,TE:89~100ms,TR:3500~4000ms;T2/脂肪抑制為SFS序列,TE:78 ~ 90ms,TR:4000~4200ms,T1:150~800ms。其他參數(shù):層厚5mm,層間距1.5mm,F(xiàn)OV32cm×32cm,層數(shù)20。DWI彌散成像為DIFF序列,參數(shù):TE:81ms,TR:7000ms,層厚5mm,層距1.5mm,脈沖重復次數(shù)3,b值50~800s/mm2。掃描后,將圖像上傳工作站,圖像后處理使用西門子自帶軟件。獲取DWI圖,觀察平掃圖像、DWI圖像,觀察病灶情況及特點。所有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取得標本做病理分析,參考宮頸癌FIGO分期(2009年)標準判斷其病理分期。
以術后病理分期基準,分析MRI、MRI+DWI診斷分期的準確率,同時,測量表觀彌散系數(shù)(ADC)及指數(shù)化ADC(eADC)。
采取SPSS22.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使用(%)表示,計量資料使用()表示。采取χ2、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RI診斷分期的準確率為84.62%,MRI+DWI診斷分期的準確率為100%,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MRI、MRI+DWI診斷分期與病理分期對比(n,%)
不同MRI分期患者的ADC、eADC值差異明顯,MRI分期越高,ADC值越低,eADC值越高(P<0.05),見表2。
表2 不同MRI分期的ADC及eADC值對比()
表2 不同MRI分期的ADC及eADC值對比()
與ⅠB期對比:aP<0.05;與ⅡA期對比:bP<0.05;與ⅡB期對比:cP<0.05;
MRI分期 ADC(×10-8mm2·s-1) eADCⅠA 1.14±0.11 0.18±0.03ⅡA 0.97±0.10a 0.20±0.02aⅡB 0.85±0.10ab 0.29±0.07abⅢB 0.69±0.04abc 0.37±0.10abc
對于宮頸癌患者,術前準確評估臨床分期是制定恰當治療方案的關鍵,對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均有積極意義[2]。目前,MRI是宮頸癌術前分期診斷的主要方式,具有多方位、多參數(shù)、多序列掃描、軟組織分辨能力高等顯著優(yōu)勢。從宮頸癌患者的MRI影像上看,主要表現(xiàn)為形狀不規(guī)則、類圓形、團塊或結節(jié)狀病灶,T1WI等等、低信號,T2WI為稍高信號,與宮頸基質、子宮內膜、宮旁脂肪差別較大。當病灶局限于宮頸間質時,T2WI高信號中可見間質低信號;若正常間質低信號中斷甚至消失,且與子宮頸脂肪分界明顯,宮體表面光華,則病灶浸潤宮頸全層間質的可能性更高;若腫瘤及直腸縫隙明顯縮小甚至消失,則可能病灶浸潤膀胱或直腸;若T2WI可見陰道壁信號升高,則可能病灶已浸潤陰道;若T2WI三層宮體壁結構消失,則可能病灶已浸潤宮腔[3]。以往有研究顯示,對于宮頸癌ⅠB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ⅣA期患者,MRI診斷一致率分別為97.25%、94.25%、95.00%、95.00%、96.50%、99.50%,提示 MRI在診斷宮頸癌分期方面具有較高的價值。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MRI可有效檢出宮頸癌浸潤情況,且宮頸分層顯示效果良好,信噪比低,成像快并且顯示清晰。但應注意的是,雖然MRI在判斷宮頸癌浸潤情況方面價值較高,但仍可能出現(xiàn)誤判情況,推測可能與病灶小、宮頸水腫、宮頸炎癥、病灶侵犯陰道后穹窿等有關[4]。因此,為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建議聯(lián)合DWI診斷。
DWI是一種常用的功能磁共振檢查技術,是現(xiàn)階段唯一能夠顯示活體組織水分子運動情況的無創(chuàng)技術,且能夠利用施加擴散敏感梯度,觀測其信號強度變化,反映水分子擴散狀態(tài)以及組織微觀結構和變化[5]。ADC值、eADC值是DWI判斷水分子的彌散能力的主要參數(shù),有研究證實,與正常的宮頸相比,宮頸癌患者的ADC 值偏低,eADC值偏高,測量ADC、eADC值有助于病變組織類型、特征、分期的判斷[6]。在本次研究中,MRI診斷分期的準確率為84.62%,MRI+DWI診斷分期的準確率為100%,差異明顯(P<0.05),不同MRI分期患者的ADC、eADC值差異明顯,MRI分期越高,ADC值越低,eADC值越高(P<0.05),提示在MRI診斷時聯(lián)合應用DWI能夠相互補充,有利于宮頸癌分期的判斷。
綜上所述,與單獨MRI診斷相比,MRI+DWI聯(lián)合診斷對宮頸癌的術前分期的準確性更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