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艷紅
許承堯(1874~1946)曾單名芚,字際唐,亦作霽塘、霽堂,號疑庵,又號悔庵,晚年別號芚父(甫)、芚叟、芚翁、滌玄叟、婆娑翰林、檀干村人,其室名“眠琴別圃”“三遮室”“晉魏隋唐四十卷寫經(jīng)樓”“滌玄室”等。他不僅是近代著名詩人、方志學家,還是赫赫有名的文物收藏與鑒賞家,一生致力于徽州文物的收集與保護。許承堯去世后,其藏品絕大部分由安徽博物院(原稱安徽省博物館)收藏保管。
書畫是許承堯收藏的大宗,明清人物畫占有一定的比重,主要包括道釋畫、徽州容像及徽州名人畫像。其中許多藏品有許承堯、黃賓虹等題跋,藝術價值很高。本文擇其重要者概述一二。
道釋畫是人物畫的一種,以道教、佛教為繪畫內(nèi)容。丁云鵬(1547~1628)字南羽,號圣華居士,休寧人。潛心佛教,所作佛釋人物,尤其神采煥發(fā)。明丁南羽《羅漢渡海圖》(圖1)2件,均紙本,設色,縱125、橫57厘米。兩幅均有許承堯題簽,其一題曰:“丁南羽佛像,本仁義寺舊物,十六尊羅漢,四幅之一。壬申得此一幅,余三幅不可問矣。芚父記?!逼涠}曰:“丁南羽佛像,真確無疑。”從許氏題記來看,這兩幅丁云鵬作品不是同時所得,壬申年(1932)得到一幅,余三幅不知去向。后來又得一幅,尺寸大小與前幅相差無幾,興奮不已,鑒定為丁南羽作品,真確無疑。
這兩幅均繪十八羅漢渡海圖,各具姿態(tài),儀態(tài)萬千,人物勾畫細膩,衣紋清晰可見,鈐有“丁云鵬印”朱文、“南羽氏”白文、“丁九常印”朱文等印章。其一左裱邊有許承堯長跋:“圣華居士畫佛冠絕一時,《無聲史詩》稱其功力靚深,神采煥發(fā),如入維摩室中,與諸佛、菩薩對語。眉睫、鼻孔皆動,李龍眠、趙松雪未能遠過?!秷D繪寶鑒》稱其初見似拙,展轉(zhuǎn)玩味乃知其境地幽邃,用筆古俊,皆有所本,非庸流自創(chuàng)取奇。阮石巢題其所畫羅漢卷云:天都山人繪水月,西來大意從筆生。蓋在當時即極推挹矣,惜真跡甚稀,贗鼎百出,此為仁義寺舊藏,真確可信。壬申得之重裝,志喜。芚翁許承堯題?!扁j“疑盦”朱文長方印。
明無款《豐南仁義寺舊藏十八應真像》(圖2)2件,紙本,設色,縱170、橫86厘米。繪十八羅漢表情各異,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勾畫細膩,設色明艷。其中第二幅裱邊有許承堯庚辰年(1940)冬題跋:“十八應真像共二像,出豐南仁義寺。明丁南羽嘗久居此寺,吳左干(廷羽)從授畫學。鄭千里(重)、吳中道隆,各留畫佛一壁。后漸江亦時居此,故寺中所藏多名跡。余昔于此寺得應真像二幅,較此略小,角有南羽名、字、印,顏色、筆致皆與此同。此二幅無印章,疑歲久屢裝被損,然確是南羽畫派,且神采甚佳,非出南羽即出左干,固無疑也。惜已殘損,乃求佳手重裝,并略補之。庚辰冬初,疑翁許承堯題于滌玄草堂,時年六十有七?!扁j“芚父所得”朱文、“疑盦”朱文二印。
圖1 明 丁南羽 羅漢渡海圖
這兩幅作品也出自歙縣豐南仁義寺,無署款、印章,許承堯?qū)⑵渑c上述《丁云鵬羅漢渡海圖》相較,認為作者非是丁南羽即為其弟子吳左干。吳廷羽字左干,明代隆慶、崇禎時歙縣豐南人,少從丁云鵬學畫佛像,畢肖其師。
呂煥成(1630~1705)字吉文,號祉園山人,吳門名家文征明的外孫女婿。所作佛道神像,筆法工整,設色古雅,名重一時。清呂煥成《八仙過海圖》(圖3)紙本,設色,縱178.5、橫46厘米。外包首許承堯題簽:“江慎修題呂煥成畫,辛卯得于婺源,價奇昂?!眻D繪波濤翻滾,巨浪擊石,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左上角作者行書題款:“丁卯秋日寫于小易天,呂煥成?!扁j“呂煥成印”朱文、“吉文”白文二印。題款右邊為江永(1681~1762)題長跋,江永字慎修,清康熙、乾隆間婺源人,精于考據(jù)之學,于音韻、天文、地理等均有研究,著述頗豐,是徽派學術的開創(chuàng)者。許承堯?qū)ζ渚粗刂?,故出“奇昂”之價購之并題簽標注。
徽州容像是人們聘請畫師為在世長者、逝去先人所繪的音容笑貌。明清以來,容像在徽州十分盛行,主要作追思、祭祀之用,畫面簡潔,主要為坐像,面部表情細膩傳神。多為無款,不知出自誰手。有的在畫上端書像贊,或記其功績,或贊其德行,為徽州人教育子孫后學之用。
明無款《唐桂芳夫婦像》系男女像各1幅,紙本,設色,男像(圖4)縱186.8、橫112.5厘米。男坐像,身著綠色交領長袍,面容和善。圖右上角有黃賓虹題跋:“唐白云先生像,槐塘唐氏宗祠舊藏,后學黃質(zhì)敬題。”下鈐“黃賓公”半朱半白、“虹若”朱文方印。右下角鈐“劉深”白文、“邃庵”朱文兩印,可能是該畫作者。上詩堂行書抄錄《南雄路儒學正白云先生唐公桂芳行狀》。唐桂芳(1308~1381)字仲實,號白云,學者稱“白云先生”。元末明初歙縣人,著名學者。
圖2 明 無款 豐南仁義寺舊藏十八應真像
女坐像(圖5)縱142.3、橫83.6厘米,為唐白云妻像,著綠袍黃裙,嫻靜端莊。外包首有許承堯題記:“唐白云先生繼妻全夫人遺像,按即唐梧岡生母,壬申與白云像同來,照原簽同題。許承堯記?!扁j“承堯”朱文長方印。唐梧岡即唐文鳳(1347~1432),字子儀,號夢鶴,唐桂芳次子。以文聞名于當世,著有《梧岡集》。畫右上端有黃賓虹題跋:“唐白云先生配全夫人像,槐塘唐氏宗祠舊藏,黃質(zhì)敬題?!毕骡j“黃賓公”半朱半白、“虹若”朱文方印。右下角鈐“東溪”朱文、“益陽鄭慶”朱文兩印。
外包首許承堯題跋:“筠軒、白云、梧岡三代俱以文名,時號‘小三蘇’,三人詩俱見《新安文獻志》。同時歙人莫能或之先也,承堯又記?!碧圃?269~1349)字長儒,號筠軒,唐桂芳之父,元代詩文家,學貫古今,深明理學。唐元、唐桂芳、唐文鳳祖孫三代俱以文學擅名當代,時有“小三蘇”之譽。
明無款《吳廷畫像》(圖6)紙本,設色,縱110、橫50厘米。男立像,雙手交攏,頭戴烏巾,著褐色長袍。右裱邊上端許承堯題簽:“豐南馀清齋主人吳太學用卿像,疑盦藏?!眳峭⒁幻麌ⅲ钟们?,號江村、余清齋主,生卒不詳,明萬歷、天啟年間歙縣豐南人。喜收藏,好儒雅,家中多藏晉唐名跡、宋元精品。
右裱邊下端是許承堯戊寅年(1938)題跋:“此像得之豐南,與豐南吳君綺川詳稽藏像者之世家。按譜牒推年代,定為馀清齋主人吳用卿太學(廷)遺像,并疑為吳左干所繪,以用筆近似也,因記之以俟證。戊寅許承堯?!扁j“疑盦”朱文長方印。許承堯與弟子吳綺川詳查藏像者世家,按譜牒推定為吳廷畫像,并根據(jù)筆墨推測為吳左干所繪。
左裱邊許承堯題七言古詩:“《石渠寶笈》徵奇跡,名印縱橫發(fā)古馨。神往昔季書畫舫,曾經(jīng)饞煞董華亭。疑翁。”鈐“疑盦”朱文方印。吳廷的藏品最后歸于清內(nèi)府,著錄于《石渠寶笈》者甚多。董其昌與吳廷關系密切,去徽州時一般住在豐南吳氏“馀清齋”,也曾多次提及吳廷。
清無款《章仔鈞夫婦及子孫像》(圖7)絹本,設色,縱157.6、橫102厘米,繪章仔鈞及夫人練氏端坐于上方,面容慈祥端莊;侍者2人分列左右,各執(zhí)儀仗扇,扇上繡有龍鳳紋飾;下面分列子孫19人,皆著朝服,頭戴官帽,手拿笏板,神態(tài)嚴肅,體態(tài)恭敬。章仔鈞(868~941)字仲舉,號彰良,福建浦城人,出生于官僚世家。其妻楊雋,家住練湖,世稱練夫人,生子八人。該容像上詩堂行書《御制練氏全城傳》,右裱邊有許承堯長跋,記載章仔鈞生平以及其妻練氏不顧個人安危保全建州百姓之事,盛贊其德行。
清無款《黃以柔夫人鄭氏婦人像》(圖8)絹本,設色,縱99.7、橫56.2厘米。繪年輕單人女坐像,面容端莊秀麗,著藍色團花長袍,雙鬢戴珠釵。上詩堂有黃白山行書題寫“清故待贈黃母鄭儒人畫像記”,款署“白山老人記并書”,鈐“黃生一名琯”白文、“白山”朱文、“一木堂”朱文三印。黃生(1622~1696)譜名琯,字扶孟,號白山、冷翁。博學多通,治學嚴謹,工詩文,善書畫。黃以柔生平不詳,為徽州刻書者,黃白山系其族叔。
徽州名人畫像與容像相比,增加山石、花草作為人物襯托,畫面更加豐富多彩,技法多樣,還有名人題詩題跋。
清汪文藻繪《汪棣畫像》(圖9)紙本,設色,縱86.5、橫55.5厘米。外包首許承堯隸書題簽:“潛川詩人汪對琴先生像,有屠琴鄔題句,疑盦重裝?!眻D繪老者身著灰色長衫,一手執(zhí)拐杖,一手執(zhí)菊花,精神矍鑠,雙目炯炯有神,正視前方,描繪出汪棣歸隱西潭之后所過“采菊東籬下”的悠然閑適生活。右上角作者款署:“采菊圖,碧溪宗兄先生七十六歲小像,文藻弟寫于西潭集賢之館?!?/p>
汪棣(1720~1801)字韡懷,號對琴,又號碧溪,清康熙、嘉慶間歙縣潛口人,寄籍江蘇儀征。廩貢生,為國子博士,官至刑部員外郎。晚年歸揚州,博洽能文,尤擅詩詞。性好賓客,以文會友。
畫四周有屠倬、程棨、呂承業(yè)、吳登栰、武文斌、曹應鐘、許承堯等題跋,屠倬(1781~1828)字孟昭,號琴鄔,晚號潛園老人,清錢塘(今杭州)人。嘉慶十三年(1808)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江蘇儀征縣知縣。在圖右上角題七言古詩并跋:“嘯傲名山妄此才,山光面面為君開。披圖重臨柴桑里,還為君歌歸去來。若耶溪上浣紗痕,西子湖邊酒一尊。我亦故山歸不及,農(nóng)桑親課好江村。題應碧溪學長先生屬,屠倬?!扁j“琴鄔”白文方印。
許承堯題跋兩則,一是抄錄《新歙志·列詩林》中對汪棣生平簡介:“碧溪先生名棣,字韡懷,潛口人,官刑部員外郎。有《碧溪對琴拊甌諸集》,合為《持雅堂集》。王鳴盛選《江浙十二家》錄一卷,李斗《揚州畫舫錄》卷首載其詩。承堯記?!扁j“疑盦”朱文長方印。
另一則是許承堯丙子年(1936)抄錄汪中贈汪棣七言古詩:“燕市黃金舊有臺,誰令白首困蒿茉?故家文物歸春夢,浮世交情問死灰。老去一身常健飯,貧余二子各成村。近聞學易通消息,時命悠悠未可哀。《汪容甫集》中《贈對琴先生詩》,丙子許承堯補錄。”鈐“黃海芚父”朱文方印。汪中(1744~1794)字容甫,清乾隆年間歙縣古塘里人,寄籍江都(今江蘇揚州)。平生嗜書好學,著有《述學》六卷、《容甫遺詩》六卷。汪棣與汪中有交往,在《對琴全稿》中有寄贈汪中之詩。汪中與汪棣長子汪光爔(1765~1807)亦交善。
圖3 清 呂煥成 八仙過海圖
圖4 明 無款 唐桂芳夫婦像之男像
清丁皋繪《汪宗沛聽秋圖》(圖10)紙本,設色,縱111.8、橫52.9厘米,圖繪山明水秀,云壑幽深,樹木蒼翠,落英繽紛。近處平臺之上,高士汪宗沛著白色長衫,倚石而坐,凝視遠方,面容沉靜。圖左下角作者楷書自題:“鶴州丁皋寫?!扁j“丁皋之印”白文、“鶴州氏”白文二印。丁皋字鶴洲,生卒不詳,年約七十余,活躍于江浙地區(qū)。祖孫五代皆為肖像畫家,所畫肖像“運思落墨,直臻神妙”。著有《傳真心領》,詳盡系統(tǒng)地論述肖像畫的寫真秘笈。
畫面四周布滿名家題詩并跋,有洪榜、洪鑒、方輔、江鶴亭、程以位、陳章、蔣宗海、程晉芳、徐石滄、汪碧溪、沙維杓、許承堯等。左裱邊許承堯題跋:“壬申得晴崖手書《游甘泉山記》小冊,文工字雅,有印曰‘汪宗沛字晴崖號潤蒼’,幸知其名并觀其手墨,樂甚。記作于乾隆丁酉,有同游方岫云題詩,君任題額,同時畫客顧廉、徐午、黃溱為作圖,可想其風趣矣。承堯再記?!扁j“芚父”朱文、“霽堂”朱文二印。汪宗沛生平不詳,許承堯壬申年(1932)曾得其手書《游甘泉山記》冊頁,鈐有“汪宗沛字晴崖號潤蒼”朱文方印,因知其名并觀其墨跡。
圖8 清 無款 黃以柔夫人鄭氏婦人像
圖9 清 汪文藻 汪棣畫像
畫像左上端又許承堯題跋兩則,其一為五言古詩,題于民國二十年辛未(1931),介紹諸題跋者:“吾歙昔甚富,致之者鹽商。席豐孰稱最,江程吳鮑汪。汪為歙望族,本厚枝葉昌。晴崖家潛川,名行不可詳。惟聞亦業(yè)鹽,時復居淮揚。力能致賓客,疑且通文章。今觀《聽秋作》,寄興固已長。分題得俊朋,主者應堂堂。鶴亭與魚門,同業(yè)同輩行。詩各有風致,用意如漁洋。初堂名治經(jīng),填詞聲鏗鏘。君任老書手,造次必肅莊。故山秋最妍,好語愛石滄。春橋司馬裔,松明里相望。行歌羈旅中,夢想茶味香。是皆歙之彥,更有金錢塘。七十六老叟,怪筆猶橫蒼。劍客沙斗出,靜穆了不狂。惺齋亦善書,小帖鐫巾箱。篁城北中來,得酒攜褰裳。畫者丁鶴州,儀貌推最良。傳真著心嶺,四世擅勝場。彼時文物盛,觴詠間相羊。居喧慕家靜,點染秋山光。嗟今水香園,遺址渺以荒。破畫捲易錢,貧富固不常。我得重裝之,幽情發(fā)吾鄉(xiāng)。吾鄉(xiāng)今視昔,事事俱頹唐。惟有秋生來,一味如昔涼。民國二十年辛未后乾隆甲午一百五十七年,檀干村人芚父許承堯補題?!扁j“疑盦”朱文長方印。
其二:“又按篁城,徐村人,乾隆七年翰林。碧溪亦歙人,官刑部員外郎?!锻羧芨酚匈浽?,稱為對琴先生。石滄工畫,學于方循遠,稱入室弟子。春農(nóng)與翁覃溪同時,嘗見《覃溪手札》,招其陪羅兩峰。宴集,丹徒人也。照堂,洪源人。對鷗,陳授衣弟子,浙人。”
根據(jù)許承堯題跋,汪宗沛家住歙縣潛川,為鹽商。江鶴亭、程漁門與汪宗沛年輩相當,亦以業(yè)鹽為業(yè)。題跋諸人多為汪宗沛的徽州鄉(xiāng)友。江春(1721~1789)一字穎長,號鶴亭,原籍歙縣江村。出生于鹽業(yè)世家,善詩文,著述頗豐。江春在此圖題七言古詩一首,款屬:“壬午上元后二日,題就晴崖先生正,鶴亭江春?!扁j“穎長”朱文方印。程晉芳(1718~1784)先名志鑰,又名廷磺,字魚門,號敲蕺園。歙縣人,業(yè)鹽于淮。學識淵博,詩文名滿天下。在該圖下端題七言古詩一首,款屬:“題奉晴崖先生政,蕺園程晉芳?!扁j“晉芳”白文、“魚門”朱文二印。
汪碧溪也與汪宗沛有交集,在畫底端題詩:“涼云欲歸壑,谷口聞輕飆。孤鳥向空盡,偃臥心彌遙。傾曦下橡栗,幽蹬問耕樵。摩幾為遐想,窗閣聲騷騷。晴崖先生雅鑒,碧溪棣?!毕骡j“風雅持門戶”朱文方印。汪棣稱呼汪宗沛為“晴崖先生”,二者年輩應相當。
洪榜字汝登,一字初堂,清乾隆時歙縣人。精于經(jīng)學、音韻,生平著述甚富。榜兄樸、弟悟,俱博學能文。其妻汪玉英,為汪啟淑長女,頗具文采。方輔字君任,號密庵,清乾隆時歙縣巖寺人。工書法,擅制墨。徐柱字桐立,號石滄,又號南山樵隱,清康熙、乾隆間歙縣巖寺人,客居揚州。方士庶弟子,工詩,善畫山水。三人皆為徽州名家,均在此圖有題詩并跋數(shù)語。
圖10 清 丁皋 汪宗沛聽秋圖
除徽州舊友外,還有錢塘金農(nóng)、陳章的題詩。金農(nóng)為揚州八怪之一,在圖右裱邊題五言古詩并屬款:“七十六叟杭郡金農(nóng)奉題”,鈐“金吉金印”白文方印。陳章字授衣,號對樞,又號江皋,生卒不詳,布衣出身,擅賦詩。此外,沙維酌、洪鑒、蔣宗海等亦有題詩并跋語,皆流露出對于汪宗沛安逸閑適隱居生活的向往與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