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摘 要】 目的:探討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糖尿病護理小組的有效性。方法:擇取我院于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間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72例,通過信封隨機化分組模式分為研究組(n=86)和對照組(n=86)。對照組實施基礎干預,研究組行糖尿病護理小組管理,記錄兩組干預后,患者對知識掌握的了解率以及血糖指標。結果:干預后研究組對糖尿病各種知識掌握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MBG、MODD以及MAGE指標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差異性(p<0.05)。結論:糖尿病護理小組的應用能夠提升患者對糖尿病知識掌握的了解度,提升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時平穩(wěn)血糖波動,值得臨床研究和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護理小組;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血糖波動指標;價值分析
前言
作為臨床中一種十分多見的內(nèi)分泌病癥,目前因人們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的變化,糖尿病發(fā)病率逐年提升,不僅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同時危害了患者生命安全[1]。作為糖尿病管理的關鍵組成內(nèi)容,護理模式起到的意義重大。因此文章以172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分析糖尿病護理小組的實施效果。
1 數(shù)據(jù)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階段,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172例,采用信封隨機化分組模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86例。納入依據(jù):①滿足WHO[2]頒布的糖尿病診斷依據(jù)。②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排除依據(jù):①肝腎功能損害;②精神疾病;③無法配合,意識不清。
研究組中,男女比值為45:41,最大年齡85歲,最小年齡45歲,平均年齡(46.4±4.7)歲,最長病程4年,最短病程半年,平均病程(1.6±0.1)年。對照組中,男女比值為43:43,最大年齡87歲,最小年齡47歲,平均年齡(46.4±4.7)歲,最長病程3年,最短病程1年,平均病程(1.5±0.2)年?;€資料對比,組間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基礎干預,由接診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干預,如健康指導,飲食處理和運動指導。
研究組加行糖尿病護理小組模式,具體方法為:①建立糖尿病護理小組,護士組長對護理管轄范圍的糖尿病患者予以病情評定,最大化優(yōu)化護理資源配置,護理人員結構形成梯隊處理,以此達到優(yōu)化補充的效果。而后依據(jù)組內(nèi)護理人員的工作經(jīng)驗,護理知識以及學歷能力等因素進行綜合處理。對護理小組組員進行科學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②需求性健康培養(yǎng),因患者病情不同,理解能力也具有一定差異性,所以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同。因此護理人員應評定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包含糖尿病的發(fā)病機理和高危要素,糖尿病的治療形式和治療效果以及糖尿病的關鍵預防對策。③病癥自我管控,糖尿病護理小組為患者打造個體化檔案,在患者住院過程中和出院后,通過隨訪記錄,調查評定的方式了解患者遵醫(yī)囑行為和對病癥的管理能力,同時為患者提供專業(yè)化建議,以此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1.3 觀察標準
通過我院自行設定的糖尿病知識調查問卷[3],調查的內(nèi)容包含高危因素了解情況、關鍵控制對策的掌握情況、自我測定了解程度、胰島素規(guī)范化注射的知曉情況以及并發(fā)癥預防的了解情況。
在患者干預后,予以動態(tài)血糖測定系統(tǒng)對患者予以5日的動態(tài)血糖指標測定,記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MBG)[4]、日間血糖平均絕對差(MODD)[5]以及日內(nèi)平均血糖波動幅度(MAGE)[6]。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172例糖尿病患者資料核算進SPSS18.0軟件中,其中計量資料滿足正態(tài)分布檢驗,兩組MBG、MODD以及MAGE指標納入(均數(shù)±標準差)處理,行t檢驗,兩組相關知識掌握合格率用率(%)的形式處理,行卡方檢驗。數(shù)據(jù)p<0.05證實具有差異性。
2 結果
2.1 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合格率 表1證實,干預后研究組對糖尿病各種知識掌握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血糖指標波動測定
干預后研究組MBG、MODD以及MAGE指標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差異性(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在目前護理專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下,當前護理工作職能也開始大幅度改變,護理內(nèi)容也進入到一個快速化發(fā)展流程,因此提升護理工作的專業(yè)程度是護理發(fā)展的關鍵。糖尿病護理小組是將優(yōu)質護理以及常規(guī)護理融合以及改變的一種新型體制,糖尿病護理小組的主要理念是促進臨床護理工作質量的延伸,從而達到推進專業(yè)護理建設目的。
通過本文研究證實,干預后研究組對糖尿病各種知識掌握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MBG、MODD以及MAGE指標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差異性(p<0.05)。因此糖尿病護理小組的應用能夠合理提升患者對糖尿病知識掌握的合格率,達到降低血糖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孟晶晶,王平,杜振玲, 等.以聯(lián)絡護士為主導的工作模式在提高醫(yī)院糖尿病護理質量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8,24(13):1576-1578.
[2] 裴建琴,蔣菊芳,張紫娟, 等.多學科合作延續(xù)護理對抑郁癥伴糖尿病病人自我護理能力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8,32(21):3447-3450.
[3] 高巖,楊瑞玲.信息-動機-行為技巧模型在糖尿病足患者延續(xù)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8):553-555.
[4] 周娟.糖尿病護理家園在流動人口2型糖尿病患者社區(qū)護理干預中的效果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5):9-12,53.
[5] 陳麗云,馬丹,柳來龍, 等.利用微信平臺為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出院患者實施延伸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7,23(8):1130-1132.
[6] 瞿良琴,黃潔微,蘇燕華, 等.同質化管理在非內(nèi)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足部高危因素篩查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8,25(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