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瑞壽,袁有靖,楊紹康,肖善虎
(1.青海省環(huán)境地質勘查局,西寧 810007;2.青海省環(huán)境地質重點實驗室,西寧 810007;3.青海九〇六工程勘察設計院,西寧 810007)
地下水資源為新時代區(qū)域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工程規(guī)劃建設的基本保障,其作用在黃河流域青海段內(nèi)顯得尤為重要[1-6]。昂思多溝屬黃河上游左岸一級支流,流域內(nèi)有昂思多鎮(zhèn)、群科鎮(zhèn)等重點城鎮(zhèn),其行政區(qū)劃隸屬于青海省海東市化隆縣;近年來成寧鐵路、牙同高速及新型村鎮(zhèn)等工程建設日益強烈,對地下水資源的需求極為迫切;受地形地貌、地質條件的限制,區(qū)內(nèi)城鎮(zhèn)供水主要依靠基巖山區(qū)的人飲工程(引泉、截流),但流域內(nèi)村鎮(zhèn)密集、用水量大,常出現(xiàn)斷流、干枯等情況,村鎮(zhèn)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嚴重制約著當?shù)厣鐣?jīng)濟發(fā)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7,8]。本文通過水文地質工作,查明了昂思多溝地下水的分布、賦存及補徑排等條件,圈定了地下水富集地段,評價了地下水天然資源量、水質和開采潛力,為重點城鎮(zhèn)、新型村鎮(zhèn)及重點工程的應急、后備水源建設提供水文地質依據(jù),意義重大。
圖1 昂思多溝三維地勢圖Fig.1 The chorography of the Angsiduo Ditch
研究區(qū)深居內(nèi)陸,遠隔海洋,屬典型的半干旱大陸型氣候,具春季干旱多風、夏季多雨涼爽、秋季多雨潮濕、冬季寒冷漫長、降水集中等特點,多年平均降水量458.6 mm,年平均氣溫2.9 ℃。
昂思多溝屬黃河上游左岸一級支流,主河道長約25.0 km,縱坡降41.2‰,其上游河谷較寬,達1~1.3 km,地形平緩開闊,侵蝕作用較弱;中游河谷逐漸變窄,僅300~600 m,河流下切侵蝕嚴重,局部可見新近系紅層出露;下游切割黃河階地,河谷寬100~300 m,河流下切強烈(圖2)。
分布于昂思多溝上游(白土莊-尖巴昂)河谷內(nèi),該地段為多條支溝交匯區(qū)域,匯水面積大,補給條件好,含水層厚度大,透水性強,富水性好,單井換算涌水量均大于1 000 m3/d。據(jù)水文地質鉆孔揭露,該地段含水層厚約30 m,水位埋深6.41 m,實際涌水量3295.10 m3/d,換算涌水量6 502.04 m3/d,礦化度0.415 g/L,水化學類型為HCO3-Ca·Mg型(圖3)。
圖2 昂思多溝水文地質圖Fig.2 Hydrogeological map of the Angsiduo Ditch
分布于昂思多溝中游河谷內(nèi),地下水補給條件較好,含水層厚度較大,其富水性較好,鉆孔單井換算涌水量100~1 000 m3/d之間。據(jù)水文地質鉆孔揭露,該地段含水層厚度約20 m,水位埋深4.58~6.18 m,實際涌水量507.79~578.56 m3/d,換算涌水量821.13~844.93 m3/d,礦化度0.349~0.451 g/L,水化學類型為SO4·HCO3-Na·Ca型。
分布于昂思多溝支溝河谷、河谷后緣及山前地帶,該地段泥質含量較高,滲透性差,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及渠系灌溉滲漏補給。因沉積環(huán)境的影響,含水層厚度不一,換算涌水量均小于100 m3/d。
3.1.1 方法選擇
昂思多溝上游(白土莊-尖巴昂)為地表水匯集區(qū),流域范圍廣,山前溝谷發(fā)育,第四系厚度大,地表水全部入滲補給地下水;尖巴昂以南河床基底逐步抬升,河谷變窄,過水斷面變小,地下水泄出補給地表水,于中游關沙村可見泥巖出露;文卜具村以南,進入黃河河谷,第四系厚度變大,過水斷面變大,地表水入滲補給地下水(圖4)。
綜上可見,上游尖巴昂村附近為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轉換斷面。因此,昂思多溝地下水資源量可利用排泄量總和法計算,即河谷斷面徑流量與地下水排泄量的總和為天然資源量。利用地下水轉換斷面計算昂思多溝的斷面徑流量,采用斷面處枯水期測流資料計算河流排泄量。
斷面徑流量計算公式[11,12]:
Q=KIF
(1)
圖4 昂思多溝縱剖面圖Fig.4 The profile of the Angsiduo Ditch
式中:Q為斷面徑流量,m3/d;K為滲透系數(shù),m/d;I為地下水水力坡度,‰;F為過水斷面面積,m2。
3.1.2 參數(shù)確定
(1)水力坡度(I)。據(jù)鉆孔及民井的水位標高,采用平距法求得。計算公式:
(2)
式中:I為水力坡度,‰;H為水位高差,m;L為水平距離,m。
(2)滲透系數(shù)(K)。根據(jù)抽水試驗結果采用穩(wěn)定流、非穩(wěn)定流及水位恢復法3種理論方法求得。
(3)影響半徑(R)。計算公式:
(3)
式中:R為影響半徑,m;Sw為抽水井內(nèi)水位降深,m;K為滲透系數(shù),m;H為含水層的厚度,m。
3.1.3 計算結果
根據(jù)上述方法及計算參數(shù),計算得昂思多溝地下水天然資源量為41 874.02 m3/d;其中,斷面徑流量30 123.62 m3/d,河流排泄量11 750.4 m3/d(表1)。
表1 排泄量總和法計算表Tab.1 Calculation table of total excretion
昂思多溝谷潛水的水質主要受制于拉脊山山區(qū)及群科爾盆地丘陵區(qū)地下水的化學成分;因補給、排泄、徑流條件及與高鹽量紅層的聯(lián)系程度不同,溝谷內(nèi)不同地段潛水的水化學特征存在較大差異。
昂思多溝上游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雨及基巖裂隙水補給,匯水面積廣,有較通暢的徑流條件,地下水總硬度140.11~170.14 mg/L,礦化度0.176~0.190 g/L,Sr含量0.62~0.67 mg/L,水化學類型HCO3-Ca型,水質好;隨著丘陵區(qū)地下水補給的增加,及對基底及邊界紅層鹽分的溶濾,中游地下水總硬度260.21~335.27 mg/L,礦化度0.415~0.451 g/L,水化學類型HCO3-Ca·Mg型;下游地下水補徑排條件變差,地下水總硬度462.87~625.50 mg/L,礦化度0.677~0.814 g/L,水化學類型HCO3·SO4-Mg·Na·Ca型。昂思多溝潛水piper三線圖顯示,上游潛水位于“1區(qū)”,向中下游逐漸向“4區(qū)”過渡,表明自上游向下游徑流過程中,堿土金屬、弱酸根離子減少,而堿金屬、強酸根離子逐漸增加,地下水礦化程度升高,水質逐漸變差(圖5)。
圖5 昂思多溝潛水piper三線圖Fig.5 piper trilinear nomograph of the Angsiduo Ditch
通過前期地質工作,圈定昂思多溝上游(白土莊-尖巴昂)為地下水富集地段,質優(yōu)量豐,且Sr含量達0.62~0.67 mg/L,屬富鍶型天然礦泉水,為優(yōu)質水源。經(jīng)實地調(diào)查,該地段宜開采河谷寬度約200~350 m,場地有硬化路與外接相通,上游無污染源,適宜集中開采地下水的方式進行開采。
采用平均布井法計算可開采資源量,計算公式如下:
Q=Q單NT
(4)
(5)
式中:Q為可開采資源量,m3/d;Q單為平均單井出水量,m3/d;N為布井數(shù);F為宜開采面積,m2;T為開采時間,d;R為平均影響半徑,m。
受河谷地形條件的影響,該區(qū)域內(nèi)開采井沿河谷線狀布置為宜,可布置開采井4眼,井間距約200 m。可開采資源量13 180.40 m3/d,占斷面徑流量的43.8%,水質水量均有保證。
(1)經(jīng)地質調(diào)查、水文地質鉆探及抽水試驗等工作,圈定昂思多溝上游(白土莊-尖巴昂)為富水地段,含水層厚約30 m,實際涌水量3 295.10 m3/d,換算涌水量6 502.04 m3/d,地下水資源豐富。
(2)昂思多溝尖巴昂附近為地下水與地表水的轉換斷面,采用排泄量總和法計算,昂思多溝地下水天然資源量為41 874.02 m3/d。
(3)昂思多溝地下水自上游向下游徑流過程中,水中堿土金屬、弱酸根離子含量減少,而堿金屬、強酸根離子逐漸增加,呈現(xiàn)出礦化度升高、水質變差的趨勢;昂思多溝上游地下水中Sr含量達0.62~0.67 mg/L,屬富鍶型天然礦泉水,為優(yōu)質水源。
(4)采用平均布井法計算,昂思多溝上游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13 180.40 m3/d,質優(yōu)量豐,可作為區(qū)內(nèi)重點城鎮(zhèn)、新型村鎮(zhèn)及重點工程的后備、應急優(yōu)質水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