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欣
黃梅戲是平民百姓創(chuàng)造的、為平民百姓服務(wù)的平民藝術(shù)。她描摹平民生活,表現(xiàn)平民情趣,反映平民心聲,素有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從清代到民國,黃梅戲?qū)以馍狭魃鐣H斥,官府衙門查禁,藝人社會地位低賤,人稱“戲花子”。然而,黃梅戲平民藝術(shù)家們并不自甘輕賤,而是一代接一代地繼承傳統(tǒng),不忘初心,不僅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而且貼近時代,關(guān)心國事,熱愛民族,常常站在時代前沿。特別是國難當頭之際,他們?yōu)閯訂T民眾而編演,為民族解放鼓與呼,作出了很大貢獻??谷諔?zhàn)爭時期,他們就創(chuàng)作演出了《難民自嘆》(貴池杜含芳作)、《嫁誰好》(太湖曹振亞作)、《勸夫從軍》(太湖抗建劇團編演)等等,為激發(fā)民志、動員民眾、宣傳抗日,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中國戲曲志 安徽卷》還介紹了一出創(chuàng)作于抗戰(zhàn)初期,曾在皖江地區(qū)廣泛流行,以動員民眾抗日為主題的黃梅戲小戲——《姑勸嫂》 黃梅戲劇目??谷諔?zhàn)爭初期問世,作者姓名不詳。仿黃梅戲傳統(tǒng)劇目《何氏勸姑》編寫。寫哥哥要從軍抗日,嫂嫂怕前線戰(zhàn)爭危險,丈夫走后,家庭缺少勞力,不同意。小姑歷數(shù)國土淪喪,國難深重,敵人焚殺淫掠的罪行,以及千百萬同胞人亡家破的慘狀,勸嫂放行。終于激起嫂嫂的義憤,支持丈夫從戎。
此劇與同期問世的《難民自嘆》一劇,同為安慶附近的東流、貴池、懷寧、桐城、潛山、太湖、宿松、望江等縣的黃梅戲班社,爭相演出的劇目。在各階層觀眾中,激起強烈的共鳴。對當時風起云涌的抗日救亡運動,起到了積極作用。懷寧籍老藝人丁華卿、阮銀枝、李桂蘭等,都曾演出過此劇。劇本未正式出版,今已失傳。
(《中國戲曲志 安徽卷》第173頁。中國ISBN中心出版,1993年11月第一版。)
幸運的是,這出戲的劇本雖然未能正式出版,卻并沒有失傳——
最近,我在整理黃梅戲博物館收藏的紙本資料時,發(fā)現(xiàn)一個抄本中完整地抄錄了《新出姑勸嫂》。
這個抄本是安慶孫志方捐獻的,原抄錄者是懷寧縣的施永周,抄錄時間是民國三十四年即1945年,地點在六安。當然,此劇的創(chuàng)作與演出,應(yīng)該在此之前。
孫志方在原抄本上增貼了封面,有藍色墨水鋼筆題字:“唱本:十一首 附三酒令 /《新出姑勸嫂》/《改良歷史三字經(jīng)》/《委員長嘉言》/《抗戰(zhàn)三字經(jīng)》/《抗戰(zhàn)弟子規(guī)》/《共赴國難》/《抗戰(zhàn)新青年》/《新編小謎語》/《新刻報花名》/《孟姜女過關(guān)》/《新刻玉美人調(diào)子》/ 民國桐城懷寧施永周抄”(“桐城”二字用雙橫杠表示刪除,其下重寫“懷寧”二字)。加蓋“安慶孫志方藏書印”印章。
原本封面有毛筆豎書:“民國卅四年 施永周閱”。又,上端自右至左橫書:“在六安” 。正文均為毛筆豎書。第一頁,右九行抄三支九首嘲諷打油詩;中空數(shù)行,末行書此劇題名“新出姑勸嫂”,下蓋“施永周章”(紅色)。第二頁起抄錄戲詞和其他歌詞。
第二十五頁,右九行抄九個字謎。末行明顯系另一人所寫,文曰:“六安縣馬頭鎮(zhèn)中心學校民國三十年十一月份行政經(jīng)費支出計算總書據(jù)”。其下蓋大紅寬邊方形印章,篆體字,文曰:“六安縣馬頭鎮(zhèn)中心學校鈐記”。
上圖:孫志方捐獻的施永周抄本。自左至右:正文第二頁、第一頁、第二十五頁。
現(xiàn)將此劇本迻錄于后,以饗讀者。
新出姑勸嫂 懷寧施永周抄本
(安慶孫志方捐獻,中國黃梅戲博物館藏)
嫂嘆(唱):
春夏秋冬光陰以(易)過,年華似水日月如梭。
我的夫當壯丁不該丟我,丟得我二八女獨守絲羅。
我好比順風船江中失舵,我好比青(金)絲鯉自投網(wǎng)羅。
這幾天想我夫生活懶做,想得(我)夫想得我無其奈何。
年輕人也不是我夫一個,為什么但抽去我夫一人。
莫不是鄉(xiāng)公所有差有錯,莫不是保甲長未請他喫喝。
莫不是當鄉(xiāng)丁將我夫著(捉)錯,
就是他有差有錯,張氏女年紀青(輕)起(豈)奈他何。
越思越想越是難過,很(恨)不得尋短見跳井投河。
姑嘆(唱):
月英女在秀(繡)樓看報起床,看我國打勝仗喜笑哈哈(呵呵)。
打死了鬼子兵三萬多個,越(粵)漢路二百里血水成河。
鬼子兵進濟陽把命來躲,我國兵打包圍四方殺著。
月英女得此信喜笑不過,我大嫂哭啼啼謂(為)的是大哥。
昨日里老母親對我說過,他叫我勸大嫂莫想我的大哥。
自幼兒我大嫂待我不錯,我不勸他還有那(哪)個。
金連(蓮)小步二堂上走過,我大嫂哭啼啼卻是為何。
嫂唱:
小姑娘休得要將我來問,都只為你大哥出外當兵。
有良田和美地無人興種,家中的大小事何人當承。
油鹽柴米無人來問,進出賬目那(哪)個當承。
家務(wù)之事到還也罷,丟得了你的嫂孤身一人。
三九天牙床上腳頭上冰冷,二十歲好光陰絕了紅塵。
姑唱:
我大嫂這一言錯把話論,說什么我大哥不該當兵。
青年人當壯丁是他的本分,自古道是好鐵應(yīng)該打釘。
政府內(nèi)抽壯丁國家法令,世界上各強國都在征兵。
振軍武立國家之本,無軍隊怎能夠保國安民。
鄉(xiāng)公所抽壯丁非常公正,當縣長重(中)了扦(簽)也要當兵。
我大哥去當兵多有光榮,內(nèi)滅土匪外抗敵人。
可恨扶桑小日本,三十年侵略我國就想盡吞。
站(佔)臺灣并朝鮮人人痛恨,想起來從前事人人寒心。
二十一條亡國條件逼我國承認,袁世凱想做皇帝一口當承。
是(十)七年革命軍濟南過境,賊日本開大炮咀(阻)我通行。
濟南城死多少無數(shù)百姓,蔡公時先割耳然后剜心。
九一八戰(zhàn)越我東北四省,二十六年七月七盧溝橋進兵。
那賊兵一個個來得兇猛,到處放火,到處殺人,最可恨那
倭奴一口來吞。
可嘆我月英女生得女性,我要是男子漢早去當兵。
蔣總裁下命令把賊掃盡,大中華豈能夠認(任)他們橫行。
【注】裁。原作 纟旁裁。
大哥哥去當兵大有僥幸,好男兒必須要為國干城。
良田美地爹爹照應(yīng),家中之事母親當承。
鞋頭腳面一切零用,我大嫂粗布衣服缺也不黑人。
【注】不黑人,方言,又作“不赫顯”,表示程度,不是很多很大很厲害,不很嚴重的意思。
只要勤儉多多發(fā)憤,只要年成多多豐穩(wěn),能收到幾擔稻就不愁貧。
菜籽換油,麥子做酒,待應(yīng)客也不求人。
各樣麥子多多興糞,吃不了送把人也有人情。從頭至腳不缺一們(門)。
說什么三九天牙床上腳頭冰冷,大哥哥打勝仗早早回程。
嫂唱:
聽說中華兵猛如潮水,兵又多將又廣抽什么壯丁。
自幼小你大哥務(wù)農(nóng)為本,怎能夠到戰(zhàn)場去把命拼。
倘若是在前方身有不幸,你大嫂終身事依靠何人。
姑唱:
倘若是我大哥身有不幸,為國犧牲也有光榮。
政府內(nèi)領(lǐng)撫恤接濟家用,小姪(侄)兒進學堂不花分文。
【注】撫,原作無旁刂。
今年竹子來年筍,小姪(侄)兒一步步轉(zhuǎn)眼成人。
我大嫂百年后終壽內(nèi)盡,兒孫滿面(堂)送老終身。
何況當兵不見得喪命,見幾多當兵人福壽康寧。
我趙門中祖墳山處處過硬,我大哥到后來一定高升。
昨日里接到了大哥來信,他說到軍營內(nèi)快活十分。
身體過得很康健,我大嫂在家中切勿掛心。
倘若是將鬼子趕出國境,那時節(jié)回家來多大光榮。
嫂唱:
小姑娘這一言我卻不信,說什么打勝仗就轉(zhuǎn)回程。
有飛機合大炮非常兇猛,戰(zhàn)場上打不死能有幾人。
須(雖)然是我趙家祖墳山過硬,難到(道)說槍炮子彈長了眼睛。
姑唱:
這一排(派)好言語勸他不信,我不免比古人打動他心。
秦叔寶做將軍戰(zhàn)場上打磙(滾),郭子儀做軍書也是當兵。
趙子龍八十歲身無槍應(yīng)(?。桃Ы鹕磔p(經(jīng))百戰(zhàn)常是(勝)將軍。
這些人俱都是軍人根本,那(哪)一個到后來部都是善終。
我的哥好像個天大的福分,洪福齊天福壽康寧。
嫂嘆(唱):
小姑娘比古人我都不信,說什么你大哥福壽康寧。
自幼小你大哥務(wù)農(nóng)為本,怎能夠比前朝一派古人。
那些人雖然是最高本領(lǐng),年代日久無證無憑。
姑唱:年代日久嫂嫂不信,比一派現(xiàn)代人嫂聽分明。
眼面前各戰(zhàn)區(qū)長官師(司)令,個個是戰(zhàn)場上指揮帶兵。
這些人俱都是軍人根本,那(哪)一個不都是當兵出身。
倘若是我的哥行了官運,青云真(直)上步步高升。
倘若我的哥得(當)了師(司)令,我大嫂豈不是一品夫人。
騎騾夸馬回娘家奔,左鄰右舍都來勸(歡)迎。【注】奔,原作奔加辶。
大哥哥上長街前護后擁,大嫂嫂回娘家也有衛(wèi)兵。
姨娘舅母親悅(熱)得很,姪(侄)兒姪女遠接遠送。
廳堂上吃美酒上房安寢,遠方姐妹也來認親。
有錢人到人家人人恭敬,無錢人到人家狗都嫌人。
倘若是我大哥守他的本分,就是發(fā)財也不得安寧。
我保內(nèi)有多少劣紳光棍,定(釘)歪釘敲竹杠大顯神通。
怎(曾)記得與王家一場爭論,驚動了鄉(xiāng)保長解決和平。
一家保暖千家怨,賢大嫂聰明人怎也(不)知情。
嫂唱:
好一個小姑娘聰明不蠢,說出話來真真愛人。
可惜是我的姑娘生得是女性,若要是男子漢一定要成名。
無燃言涼人情冷暖,古人言語句句是真。
【注】無燃言涼,疑為“世道炎涼”之誤。
但愿得我的夫行了官運,但愿得我的夫步步高升。
轉(zhuǎn)面來我只把眾姐妹來請,張氏女有言來細聽分明。
有丈夫當壯丁休要怨恨,人不當兵那(哪)有官升。
但愿得男子漢都打日本,趕出了日本鬼子永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