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_陳蕓萱
在巴洛克與古典交界的時期,維也納是標志著“新風格”的音樂之都。這里曾活躍著一批優(yōu)秀音樂家,加斯曼就是其一。盡管他如今的知名度遠不如同為波西米亞人的前輩格魯克,以及他的學生、維也納宮廷德高望重的薩列里,但加斯曼的歌劇也曾在歐洲風靡一時——他的歌劇樂譜直到現(xiàn)在還一直保存在全歐洲的圖書館中,不少十八世紀的音樂家,例如莫扎特和查爾斯·伯尼都高度評價他的音樂。有人惋惜到,假如不是因為事業(yè)巔峰時從馬車上摔下來而去世,他將在十八世紀歌劇史中占有重要一席。
01 弗洛里安·加斯曼
02 薩列里
03 格魯克
弗洛里安·加斯曼(Florian Leoplod Gassmann)出生于1729年,早年師從約翰·沃博席爾學習音樂,后前往意大利跟隨帕德烈·馬蒂尼(Padre Martini)學習音樂理論。1757年,二十九歲的加斯曼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歌劇《梅洛普》(Merope)在威尼斯圣莫瓦歌劇院(Teatro S Moisè)成功上演。這部歌劇令他名聲大噪,但如今已幾乎失傳。在隨后的幾年中,加斯曼陸續(xù)為威尼斯圣莫瓦歌劇院創(chuàng)作了五部歌劇,其中《捕鳥人》(Gli uccellatori)、《哲學與愛情》(Filosofia ed amore)、《瘋人效應》(Un pazzo ne fa cento)這三部是他較早期的完整創(chuàng)作,這三部作品的序曲均收錄在本期的附片中。
1762年,格魯克第一部體現(xiàn)其改革理念的歌劇作品《奧菲歐與尤麗迪茜》在維也納上演,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格魯克決定專心服務于維也納宮廷歌劇院,于是為宮廷創(chuàng)作芭蕾樂劇的職務就由加斯曼繼任了。1765年,維也納劇院為弗蘭茨一世的逝世哀悼而關閉一年,加斯曼回到了意大利,并在威尼斯上演了自己的歌劇。除此之外,他還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天賦異稟的薩列里。加斯曼將薩列里收為學生,并將他帶到維也納悉心培養(yǎng)。
回到維也納后,加斯曼的事業(yè)走上了巔峰。他于1767年首演了歌劇《工作中的愛》(L’amore artigiano)。這部作品非常成功,數(shù)年內被多次上演,他也被認為在喜歌劇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之后幾年,加斯曼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滑稽的旅行者》(Il viaggiatore ridicolo)、《關鍵一夜》(La notte critica)等作品。1770年,為慶祝約瑟夫二世與腓特烈大帝的會面,他創(chuàng)作了另一部十分受歡迎的歌劇《年輕的伯爵夫人》(La contessina),次年又創(chuàng)作了歌劇《愛情中的哲學家》(Il filosofo innamorato)和《漁婦》(Le pescatrici)。
本期附片共收錄了加斯曼的十部歌劇序曲。這些序曲大部分與格魯克歌劇改革后的“導入劇情式”序曲不同,而是遵循了巴洛克以來一貫的傳統(tǒng)——序曲與歌劇的主題本身并無明顯關聯(lián),更多的是一種前奏式的熱場音樂。序曲遵循著十八世紀中葉意大利序曲(Sinfornia)“快—慢—快”的典型特征,但拆分成三個樂章呈示,在規(guī)模與時長上稍加擴大:熱情活潑的首樂章、抒情歌唱的第二樂章,以及快速舞曲的末樂章,類似一個“微型交響曲”。加斯曼的音樂流暢精美,結構嚴謹,節(jié)奏清晰連貫,織體中偶爾會穿插一些出其不意的小變化,風格中有著幾分洛可可式的優(yōu)雅,可聽性極強。其中,《愛情中的哲學家》《關鍵一夜》的序曲在當時常被用作單獨演出。
加斯曼還創(chuàng)立了維也納最古老的音樂藝術家協(xié)會(Tonkünstler-Societ?t)。1772年3月,加斯曼接替年輕的指揮家喬治·魯特(Georg Reutter)擔任宮廷指揮,并創(chuàng)作完成了歌劇《鄉(xiāng)間小屋》(La casa di campagna)。這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部歌劇。與其他序曲不同的是,這部作品開場明亮的銅管與弦樂會讓人聯(lián)想到“田園風光”,似乎是在為歌劇的場景做鋪墊。然而,正當他想要進一步推進這部帶有創(chuàng)新意圖的作品時,他不幸因從馬車上意外摔下而去世,其未竟的作品也隨著他的離去逐漸埋沒于歷史塵埃中。
如今,音樂史上對加斯曼的記載僅是草草一筆“薩列里的老師”或“曾任維也納宮廷樂長”,但仔細聆聽本張唱片,我們便不難發(fā)覺他的作品依然精致得閃閃發(fā)光,有著一種令人愉悅的感染力。作為格魯克同時代的古典時期歌劇先驅,加斯曼的作品值得被更多人聽到。
樂團與音樂家
日蝕室內樂團
日蝕室內樂團(Eclipse Chamber Orchestra)是美國首屈一指的室內樂團之一,成立于1992年,最初由二十二位美國國家交響樂團的成員組成。日蝕室內樂團致力于在美國范圍內為所有聽眾傳遞不同類別的音樂。它因其多樣化的音樂內容而備受矚目,也錄制了不少當代作曲家的音樂作品。
塞爾維亞·阿利梅納
塞爾維亞· 阿利梅納(Sylvia Alimena)九歲開始學習圓號,后來在波士頓芭蕾管弦樂團開始自己的演奏生涯,作為一名圓號獨奏者活躍于美國舞臺上。1992年,她與其他成員共同創(chuàng)立了日蝕室內樂團,她本人出任該樂團的音樂總監(jiān)與常駐指揮,為日蝕室內樂團指揮了大量委約作品的首演。2003年,阿利梅納登上了《華盛頓雜志》的音樂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