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明
(新絳縣水利局,山西 新絳 043100)
南洋河屬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發(fā)源于陽高縣下深井鄉(xiāng)豐稔山村,始稱張官屯河,出張官屯村后稱為白登河,繼續(xù)流經(jīng)大白登鎮(zhèn)、獅子屯鄉(xiāng),于三十里鋪鄉(xiāng)玉蘭堡村進入天鎮(zhèn)縣境內(nèi),至二十里鋪村后稱為南洋河。南洋河在天鎮(zhèn)縣境內(nèi)繼續(xù)流經(jīng)南河堡鄉(xiāng)、玉泉鎮(zhèn)、逯家灣鎮(zhèn),于永嘉堡村東出境入河北省懷安縣,到懷安縣與西洋河匯合后注入洋河,河長134 km,流域面積3 904 km2。天鎮(zhèn)縣境內(nèi),南洋河主要支流有黑水河和三沙河。
南洋河天鎮(zhèn)縣核心區(qū)生態(tài)修復工程,西起新洋河大橋上游約750 m,東至舊馬走路南洋河大橋向下游0.6 km,全長3.9 km。蓄水段采用北岸蓄水,南岸行洪的分槽蓄水方案包括4座壅水壩和一座管理站,4座蓄水壩蓄水總長度3.3 km,蓄水總量69萬m3,蓄水總面積46.2萬m2,防洪標準20年一遇。
1號蓄水壩位于天走路南洋河大橋(新建洋河橋)上游470 m處,包括主壩和副壩兩部分,為液壓桿后支撐式鋼閘門壩,由單向可折疊鋼閘門壩、電源和控制系統(tǒng)組成。主壩設計壩高2.5 m,壩體面板數(shù)量為12扇,每扇長11.5 m,總長138 m,中間無隔墩,每扇閘門同時起落。1號副壩壩長69 m,設計壩高2.5 m,壩體面板數(shù)量為6扇,每扇長11.5 m,總長69 m,中間無隔墩,每扇閘門同時起落。蓄水面積約16萬m2,蓄水量約21萬m3。
2號蓄水壩位于1號壩下游1 045 m處,由擋水壩、電源、控制系統(tǒng)和監(jiān)測系統(tǒng)和水源組成。擋水壩為雙錨固充水式橡膠壩,壩高2.5 m,壩長140 m,壩袋上設超壓溢流管。壩體充水容積1 330 m3,壩體充水壓力0.11 MPa。充水與排水共用一套管路系統(tǒng),采用動力充排,蓄水面積約10萬m2,蓄水量約16萬m3。
3號蓄水壩位于2號壩下游1 097 m處,由擋水壩、電源、控制系統(tǒng)組成。3號蓄水壩為液壓鋼壩,設計壩高2.5 m,由3扇壩體面板組成,單扇門寬43.5 m,閘墩4 m,總寬138.5 m,凈寬130.5 m。采用底軸式鋼壩閘門,壩的液壓油缸,位于岸邊的閘室和中墩內(nèi)。蓄水面積約10萬m2,蓄水量約16萬m3。
4號蓄水壩位于3號壩下游1 140 m處,由擋水壩、電源、控制系統(tǒng)組成。4號蓄水擋水壩為重型“馬勒里式”活動液壓鋼壩閘門,設計壩高2.5 m,總長131 m,壩體面板共13扇,其中中間一扇長11 m,兩側(cè)各6扇,每扇長10 m。蓄水面積約10萬m2,蓄水量約16 萬 m3。
本段河道現(xiàn)有1座橡膠壩和新建3座液壓鋼壩,塌壩后底檻高0.2 m。蓄水壩在啟閉過程中,壩頂高程是變化的,壩前水位也是變化的,因此應計算不同壩高的堰上水深—泄量關系。鋼壩閘在開啟部分閘門情況下,側(cè)收縮系數(shù)小于1;當壩頂較低、流量較大時,因為下游水位較高,可能形成淹沒出流。計算中應考慮淹沒出流和側(cè)收縮系數(shù)的影響。壅水塌壩后的過流能力計算,采用堰流流量計算公式:
式中:σs——淹沒系數(shù),自由出流,取1.0;
σc——側(cè)收縮系數(shù),無收縮,取1.0;
m——自由溢流的流量系數(shù),取0.385;
n——閘孔孔數(shù);
b——每孔凈寬,m;
H0——包括行進流速水頭的堰前水頭,m。
計算結(jié)果表明,當實際堰高不低于1 m時,基本不會形成淹沒出流;1號主壩和4號壩在開啟孔數(shù)不大于2孔時,基本上可以看作是自由出流。
河道遭遇20年一遇設防標準洪水時,塌壩運行,最大壅水高度為0.09 m,滿足防洪要求。
當正常蓄水時,4座壩均立壩運行;當蓄水池補換水時,清水渠液壓鋼壩單扇或多扇低壩或塌壩沖沙。當上游日常來水的水質(zhì)較差時,1號副壩低壩運行,由渾水渠下泄來水,避免污染清水渠。
與當?shù)厥姓芾聿块T建立聯(lián)系,及時了解縣城內(nèi)暴雨、污水排泄情況,在防汛調(diào)度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縣城排澇、排污壓力,在治理段壩址處設立水尺,并與當?shù)胤姥床块T建立聯(lián)系,汛期及時通報水位。
當上游河道的正常水深不大于0.8 m(即發(fā)生200 m3/s以下洪水)時,渾水渠1號副壩,塌壩泄洪、排沙,清水渠各壩立壩擋水;當上游河道的正常水深大于0.8 m、小于1.2 m時,4座壩均半塌壩運行;當上游河道的正常水深大于1.2 m時,4座壩均塌壩運行,全河道敞泄洪水,確保行洪安全,防止泥沙淤積。
冬季運行時,要求塌壩運行或者破冰運行,防止冰層對壩體形成破壞。破冰時先降低壩面高度0.5 m,再將壩面升起破碎冰層后,降壩排出冰凌,從而保護壩體不被冰層損壞。
在實際調(diào)度運行過程中,完善調(diào)度運行規(guī)程,編制防汛搶險應急預案,以應對超標準洪水。
2號橡膠壩以2.5 m壩高開始泄流,60 min完全塌壩的情況下,在30 min左右達到最大流量94.4 m3/s,相應最大堰上水深0.46 m;如果30 min完全塌壩,最大流量179 m3/s將出現(xiàn)在20 min時刻,相應堰上水深0.7 m。如果起始壩高為1.5 m,塌壩時長60 min,則最大流量40.5 m3/s,出現(xiàn)時間在22 min,堰上最大水深0.26m。為保證橡膠壩的安全運行,應以起始壩高1.5m,60 min完全塌壩運行。
其他蓄水壩起始壩高2.5 m,10 min操作完成啟閉時,最大泄量約470 m3/s,出現(xiàn)時間為蓄水壩全開之時,堰上最大水深約1.4 m;如果5 min操作完成,最大流量680 m3/s,堰上最大水深1.87 m。如果起始壩高1.5m,10min操作完成啟閉時,最大泄量190m3/s,出現(xiàn)時間為蓄水壩全開之時,堰上最大水深約0.75 m;如果5 min操作完成,最大流量308 m3/s,堰上最大水深約1.1 m。綜合考慮泄洪安全和4座壩泄空時間要求,推薦起始壩高1.5 m、5 min操作完成的調(diào)度方案。
孤峰山水庫壩址位于1號壩上游15 km處,該河道中、小洪水的流速小于3.0 m,因此從水庫開始泄洪算起,達到1號壩位置1.3 h。水庫控制流域內(nèi)有3個雨量站可以預警。各蓄水壩之間相距約1 km,水流傳播時間 5~6 min。
工程操作調(diào)度系統(tǒng)應與縣防汛報訊系統(tǒng)對接,及時接收上游水庫和流域內(nèi)雨量站的報訊信息。4座閘壩的調(diào)度運行方案,需要考慮沖沙及下游河道行洪要求。4座閘壩的開啟順序為自下游向上游依次開閘。
汛期為每年6月1日—9月30日。南洋河天鎮(zhèn)縣核心區(qū)生態(tài)修復工程雍水閘壩汛期調(diào)度應與上游雨量站實測雨量相結(jié)合。汛期調(diào)度應與孤峰山水庫洪水調(diào)度為重要的預警措施。流域內(nèi)實時雨量滿足判別條件(見表1)中的任一指標,即觸發(fā)以雨量調(diào)度的條件,應進行開啟閘壩的操作。
表1 工程洪水標準判別條件表
當上游實時暴雨達到5年一遇標準時,南洋河天鎮(zhèn)縣核心區(qū)生態(tài)修復工程雍水閘壩工程進入警戒狀態(tài),開閘泄洪,各壩段蓄水深度保持在設計值的1/2。
當上游實時暴雨達到10年一遇標準時,南洋河天鎮(zhèn)縣核心區(qū)生態(tài)修復工程雍水閘壩工程進入緊急狀態(tài),開閘泄洪,各壩段蓄水深度保持在設計值的1/3。
當上游實時暴雨達到20年一遇標準時,達到核心區(qū)生態(tài)修復工程的設防標準,各壩段閘壩全部開啟。
當上游實時暴雨超過20年一遇標準時,工程進入緊急狀態(tài),啟動應急預案。
進入主汛期(7月1日—8月31日),4座蓄水壩,應降低1 m蓄水運行,保持壩高1.5 m。
當孤峰山水庫開始泄洪或上游預警時,開啟4號蓄水壩,所有13孔閘門同時、同步操作,完全啟閉時間按5 min計算,每15 s開啟5°。同時按同樣的方式開啟1號副壩。第6 min開啟3號蓄水壩,3孔閘門同時、同步操作,完全啟閉時間按5 min計算,每15 s開啟5°。第12 min,橡膠壩開始塌壩,按60 min完全塌放操作。第55 min,開啟1號主壩,12孔閘門同時、同步操作,完全啟閉時間按5 min計算,每15 s開啟5°。
安全調(diào)度工作是建立在閘壩、河渠良性運行基礎上的。因此,一要加強河道清障工作,制定巡視和檢查制度,發(fā)現(xiàn)河道內(nèi)有阻礙行洪、危及河道安全的垃圾等障礙物時,由管理處組織人員依法排除,確保河道行洪通暢。二是日常檢查、定期檢查和特別檢查要有書面報告;針對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應及時處理。三是當判斷設備需檢修時,或相關標準或設備說明書中規(guī)定了設備檢修的周期和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相關管理部門提出檢修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