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海燕,王愛民,李 英
(深圳市康寧醫(yī)院慢性康復科三區(qū),深圳市 518000)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競爭力和經(jīng)濟負擔的增加引發(fā)的心理和行為問題逐漸突出,精神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漸年輕化。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病因不明,在知覺、情感、行為等多方面存在障礙的精神疾病,給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家庭均帶來較大的痛苦和負擔[1]。藥物治療是精神分裂癥治療的支柱,疏肝解郁膠囊已被證實可顯著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情況和睡眠質量,但藥物治療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部分患者常因不良反應、外界歧視、病恥感等原因停止用藥[2],因此,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是目前精神病科研究重點。有研究表明醫(yī)患之間心理契約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和護理效果[3],心理契約是通過規(guī)范個體和組織的行為,明確雙方的責任,從而使契約雙方達到彼此期待,目前國內關于心理契約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尚未見報道?;诖?,本研究致力于探討研究疏肝解郁膠囊聯(lián)合心理契約干預治療男性精神分裂癥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診治的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1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4],且均在本院接受疏肝解郁膠囊治療,已取得患者及其家屬、本院倫理委員會的通過。
除合并嚴重消化、呼吸等系統(tǒng)疾病患者、老年癡呆癥者,濫用酒精和藥物者。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年齡25-45歲,平均(36.27±5.36)歲;病程1-7年,平均(4.69±1.11)年;首發(fā)7例,復發(fā)23例。對照組年齡23-42歲,平均(34.63±4.97)歲;病程1-6年,平均(4.13±1.52)年;首發(fā)8例,復發(fā)22例。上述一般資料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患者疏肝解郁膠囊聯(lián)合常規(guī)心理干預,患者入院后由醫(yī)生對其病情進行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給予患者疏肝解郁膠囊(成都康弘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80580)口服,2粒/次,2次/d,責任護士就疾病知識、用藥知識、飲食和生活習慣等知識進行宣教,宣教方式以口頭講解為主。向患者強調遵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并評估患者心理情緒,針對性的給予干預。
1.2.2研究組
給予患者疏肝解郁膠囊聯(lián)合心理契約干預,疏肝解郁膠囊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心理契約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建立干預小組:選取本科室護理經(jīng)驗豐富的5名責任護士成立干預小組,心理醫(yī)生擔任指導,并對小組成員以及主治醫(yī)生就心理契約相關知識、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特點、護/醫(yī)患溝通技巧等進行培訓。(2)心理契約建立階段: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后首先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以及負責內容,然后就醫(yī)院環(huán)境、主治醫(yī)生情況進行介紹,通過傳遞真實信息消除患者緊張心理,在講解過程中盡量保持微笑,語言平和,并耐心詢問和回答患者疑問。(3)調整階段: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的基本資料以及既往病史進行調查,主治醫(yī)生結合調查結果對患者進行耐心詢問和檢查,過程中保持耐心以及尊重患者隱私,然后制定治療方案,且針對治療方案進行解釋說明,包括預估發(fā)生療效的時間、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預估用藥效果等。責任護士將疾病知識、治療知識、飲食生活習慣等知識制作成視頻和宣教手冊,發(fā)送給患者,并通過集中講解、面對面指導的形式進行鞏固學習,以確?;颊攉@得專業(yè)的健康指導。采用心理狀況評估量表對患者心理進行評估,評估前向患者詳細說明評估的目的和方法,每周進行1次,并記錄,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并通過溝通交流、半結構訪談法等引導患者訴說負面情緒產(chǎn)生原因,針對其原因進行干預。(4)實現(xiàn)階段:與患者共同制定每周或者每月的護理目標,如用藥目標、不良生活習慣糾正等,責任護士對其目標實施情況進行記錄,并通過獎懲小游戲增強患者完成信心;鼓勵患者以周記的形式記錄治療期間的心得體會,并引導患者將病情好轉與服藥依從性相結合,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1.3 觀察指標
(1)用藥依從性:采用Morisky量表(MMAS)進行評估,共計8個條目,總分為0-8分,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shù)為0.668,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其中8分為依從性好,6-8分為依從性中等,6分以下為依從性差。依從率=依從性好和中等人數(shù)之和占總人數(shù)的比值。(2)心理狀況:采用漢密爾頓焦慮、抑郁量表(HAMA、HAMD)對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前者共計14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以7分為臨界值,超過7分,分值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后者共計17個項目,評分方式為5級評分法,以7分為臨界值,超過7分,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1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
研究組患者依從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對比[n(%)]
2.2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HAMA、HAMD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上述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對比分)
精神分裂癥患者受疾病影響,心理狀況較正常人更為敏感,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外界的歧視和排斥態(tài)度,并因此產(chǎn)生強烈的病恥感,從而影響正常的治療。因此,關注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況,并給予有效干預,對于治療方案的順利實施、病情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心理契約囊括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兩種概念,強調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中,還存在正非正式的相互期望和理解,從而對人的組織態(tài)度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5]。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就醫(yī)過程中如果能體驗到醫(yī)院良好的人性化服務、感受到醫(yī)護人員對自己的重視和理解,那么他會更傾向于醫(yī)方建立并保持長期的友好關系,即建立心理契約。但常規(guī)心理干預中往往著重于對患者因疾病產(chǎn)生的心理障礙,在護理過程中缺乏對護理態(tài)度等方面的注重。本研究通過優(yōu)化護理方法,采用心理契約干預,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HAMA、HAMD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心理契約干預應用于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可顯著改善其負面心理。究其原因,心理契約干預中在建立階段通過對醫(yī)護人員以及醫(yī)院環(huán)境的介紹有利于拉近醫(yī)患距離,消除患者對于醫(yī)院陌生環(huán)境的疏離感,減少其焦慮情緒。在調整階段醫(yī)生針對治療方案進行講解,護理人員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健康宣教,可使增強對于疾病診治知識的了解,不僅有利于患者感受到醫(yī)方對于自身的重視度,增加信任感,促使患者更愿意維護自己和醫(yī)方的心理契約,還可減少因疾病認知度不足引起的焦慮情緒。既往研究表明心理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患者服藥依從性[6],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用藥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心理契約干預可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推測其原因一方面與該方法減少了患者的負面情緒有關,另一方面,在實現(xiàn)階段,醫(yī)患雙方通過共同建立護理目標、周記、分析病情好轉原因等強調用藥依從性的重要性,促使患者正確認識遵醫(yī)囑服藥及其所帶來的益處,從而堅定患者長期遵醫(yī)囑用藥的決心和信心。
綜上所述,心理契約干預應用于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可改善其負面情緒,提高疏肝解郁膠囊用藥依從性,但本研究選取病例樣本量較少、且僅限于本院收治,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倚,故仍有待于后期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