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蘇怡汀
1996 年,云南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屬的云南天然橡膠產業(yè)集團江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城公司”)租賃了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曲水鎮(zhèn)的12 萬畝荒山進行開墾。24年間,江城公司攜手當地各族群眾,在這片熱土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農墾傳奇。
近年來,隨著當地橡膠產業(yè)不斷發(fā)展升級、脫貧攻堅持續(xù)深入開展,江城公司把更多現代化的企業(yè)經營理念帶到了曲水鎮(zhèn)。
“借一方寶地、興一方產業(yè)、富一方百姓、活一方經濟”,秉持著這一理念,江城公司在曲水鎮(zhèn)深耕發(fā)展,助推著曲水鎮(zhèn)的今昔巨變。
江城公司成立于1996 年2 月28 日,是目前全國較大的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天然橡膠連片種植基地,也是云南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yè)?,F有總資產5.8 億元,橡膠種植總面積12.31 萬畝。
身處民族地區(qū),這讓江城公司在發(fā)展中形成了自己天然的特別之處。當前,公司從業(yè)人員4345人,其中哈尼、彝、拉祜、傣、白等11 個少數民族從業(yè)人員共2737 人,占總人數的63%;在職管理人員228 人,少數民族占比57.89%;黨員389 名,少數民族黨員占比66.58%。
本著“同開墾、同戍邊、同發(fā)展、同受益”的原則,江城公司探索創(chuàng)新了“公司+基地+農戶+示范+市場”五位一體的“江城模式”。即,通過簽約,江城公司按當月市場銷售平均價向農戶兌付結算膠乳款,由此建立起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公司和農戶成為利益共同體。同發(fā)展共繁榮,江城公司進入曲水鎮(zhèn)的24 年,也成為當地農戶尤其是少數民族農戶的身份升級進程。
早在1996 年,家住田心村上田心組的哈尼族村民白開學就進入江城公司工作,后來,又與公司簽訂了《橡膠林木資產承包合同》,目前共承包100 畝橡膠林地,負責橡膠的林地管理、收割等工作。如今,一家人除了林地管護的收入,還有一些玉米種植、個體橡膠種植和土地租金收入,白開學成了一名擁有多條增收渠道的“新型農民”?!笆杖胍茨z水的產量。像8、9 月份,我們家能達到一萬元左右。今年江城比較干旱,有些減產。前幾個月割膠的量很少,只是進行林地的管護,每個月有3000 元左右的保底收入?!彼f,“像今年天氣干旱,我自己的玉米種植和個體橡膠收入都不好。但是有了橡膠公司的管理收入,家里生活一點不受影響?!?019 年,白開學家的年收入達到9 萬元。
和白開學一樣,當地很多村民都將自家的土地租給了江城公司,租金成為農戶家一項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江城公司每年及時兌付土地租金,并隨市場情況,不斷上調價格。據介紹,江城公司在曲水租賃的12 萬余畝土地,從1996 年的1 元/畝的土地租金逐漸提高到了5 元/畝·年、10 元/畝·年。2009 年開始,為更好地保護農戶利益,公司實行市場聯動,按每畝5公斤干膠的市場價核算支付租金,租金最高時達到了149.27 元/畝。2014 年至今,公司已累計兌付土地租金4335.94 萬元。
“江城模式”帶領當地農民轉型升級成“新型農民”,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產業(yè)狀況。橡膠產業(yè)帶動了江城縣1/4 的勞動力就業(yè),橡膠收入和公司支付的土地租金已成為當地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和脫貧途徑。曲水鎮(zhèn)農村經濟總收入從1996 年的481.93 萬元增長到現在的4743.31 萬元,增長了8.8 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96年的286 元增長到現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7400 元。當地流傳的“公司穩(wěn),曲水穩(wěn);曲水穩(wěn),江城穩(wěn)”的順口溜,正是江城公司對當地經濟發(fā)展重要性的生動形容。
現代化生產車間
橡膠成品
近年來,受天然橡膠市場價格持續(xù)低迷的影響,江城公司的員工和農戶收入增幅較慢,導致部分員工的生產積極性減弱。為有效提升膠農對橡膠林管、護、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緩解日趨嚴重的棄割、停割、毀林現象,保護天然橡膠原料基地,2015 年以來,江城公司在橡膠原料收購價格上制定了保底收購價格,在公司從業(yè)的膠農因此增收1114.2 萬元。
2017 年開始,江城公司更進一步,積極探索運用現代金融手段規(guī)避價格風險,為膠農提供價格托底服務,保障膠農割膠收益,為他們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江城公司與上海期貨交易所合作,率先在江城實行天然橡膠“保險+期貨”精準扶貧試點項目,實行場外期權產業(yè)扶貧。2017 年,首期“保險+期貨”項目的參保金額為60000 元,全部由江城公司繳納。當年的橡膠價格低迷,最終,獲得“保險+期貨”理賠金額總計約39 萬元,所有保險收益歸農戶所有,共惠及16 個生產隊282 戶592 個割膠崗位。這一舉措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天然橡膠市場低迷給膠工造成的損失,穩(wěn)定了公司的員工隊伍。2018 年開始,上海期貨公司特別針對江城公司推出了扶貧政策,由公司直接申報橡膠“保險+期貨”的參保面積,上海期貨公司免收所有保險費用,當年江城公司共申報種植面積1.8 萬畝。2019 年,“保險+期貨”項目共理賠4726 戶共計454 萬元。這一項目模式有效保障了膠農的收入。
最好的保險,是手上有技能。江城公司高度重視農戶的農業(yè)技術提升,持續(xù)組織開墾定植、膠園管理、割膠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免費培訓,給予膠農技術指導和科技支撐。2014 年至今,共培訓新膠農941 人,復訓老膠農22648 人次。此外,江城公司還邀請昆明深藍技術學校等外部單位為膠農開展資格證書培訓,提升少數民族膠農的工作技能。同時,根據實際考評結果評定“黨員示范崗”和“割膠能手示范崗”,全面帶動當地橡膠生產科學化、標準化、規(guī)范化。通過割膠技術管理落實到位、膠園管理落實到位、病蟲害防治落實到位、產品管理落實到位等“四個到位”,江城公司膠園的平均畝產達115 公斤,最高達到280 公斤。
今年7 月下旬,和白開學同村的李春花正在參加砂仁種植培訓班,每天培訓4 小時,連續(xù)培訓6 天。“公司的培訓提升了我們的割膠技術。經過學習,我負責管理的公司林地和我自己種的橡膠的產量都能提高,不然收入肯定會受到影響。”李春花說。
為了讓現代經營理念更好地服務產業(yè)發(fā)展,除了“強內功”,江城公司還“引外力”聚集人才。2014 年至今,公司共引進研究生和本科畢業(yè)生69 名,培養(yǎng)了農墾集團中層領導干部6 名,交流干部50 余名。同時,公司積極招聘吸收當地少數民族群眾進入公司工作。2014 年至今,共培養(yǎng)當地少數民族群眾進入公司擔任管理人員83 人,招聘當地少數民族大中專畢業(yè)生22 人。
如今,江城公司人才輩出,涌現出了全國五一巾幗標兵,云南省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等一大批先進典型,其中66.67%的先進個人是少數民族職工。
“農戶好了,公司才會好。”這是江城公司領導集體的基本思路。公司堅持開展墾地共建,積極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工作,切實關注和改善民生問題。
為解決當地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困難,江城公司累計投入資金2.7 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覆蓋曲水鎮(zhèn)7 個行政村;投入近5000 萬元支持膠農實施危房改造安居工程,現已竣工驗收2939 戶,大部分膠農住進了新房,實現了“凈化、亮化、綠化、美化”的人居環(huán)境,讓膠農們“從事農民職業(yè),享受城市生活”的夢想成為了現實。
白開學家于2016 年蓋起了一座兩層小樓,5 個臥室,兩個客廳,兩個衛(wèi)生間?!耙郧白〉亩际悄绢^房子,冬天漏風,夏天漏雨,和現在的鋼筋混凝土房子沒法比?!卑组_學說,他們家現在有1 輛轎車、1 輛面包車和2 輛摩托?!稗I車就是到城里接送孩子,周末帶家人出去玩。面包車是專門運膠水的,這樣方便多了。”
此外,江城公司專門成立了“送溫暖”慰問小組。2011 年至今,共幫扶貧困職工1945 戶次,投入幫扶資金近71 萬元。同時,積極關注當地青少年成長,資助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yè),扎實推進“金秋助學”活動。截至目前,公司共資助貧困學生367 名,投入助學資金46.58 萬元。
2020 年7 月16 日,在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公示的全省50 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候選名單中,江城公司榜上有名。
24 個春秋,江城公司與當地村民共建邊地,造就了曲水鎮(zhèn)的全新面貌。江城公司對曲水鎮(zhèn)各族群眾許下的美好承諾——“有尊嚴地工作,體面地生活”,正一步步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