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沐
《平凡的榮耀》正在熱映中,這是一部不錯的職場劇,講述了當代職場人的酸甜苦辣。
劇中林宇明對孫弈秋說的一句話特別貼切。他說:“在職場里的每個人,抽屜里都要有一封辭職信,不是你寫給領導的,就是領導寫給你的”。
職場就是這么殘酷,在職場的時間久了就會發(fā)現(xiàn),在一個企業(yè)里面迎新辭舊的事情是稀松平常的。
2020年874萬大學畢業(yè)生,在準備從校園進入職場的第一刻,和孫弈秋一樣,看到了職場的“弱肉強食”和這個社會的殘酷。
我們每一個人剛離開學校走進職場的時候,都是一個菜鳥、一張白紙,所不同的是有些人能夠更快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進入角色比較快,也更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自己想要什么。而有些剛進入職場的人會感到比較迷茫,甚至持續(xù)數(shù)年的時間都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在混日子與被日子混中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職場就是個大森林,里面有“老虎”有“狐貍”,也有“兔子”和“螞蟻”,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叢林中。行走職場江湖這么多年,蹚過很多泥,也踩過不少坑。如果每件事情都要自己親身經歷過,“以身試法”,那免不了有點冤枉。好在我們總結了十條同事打死都不會跟你說的職場錦囊妙計,讓你晉升的路上少走點彎路。
有些人在職場上總是把喜怒哀樂寫在臉上,比如一言不合就翻臉,情緒不好就使小性,被批評就哭鼻子或者惱羞成怒,等等。
這樣的表現(xiàn)在你自己看來,是快了口舌,釋放了怨氣,解了心頭之恨,殊不知此時的你,在領導心目中的印象早已一落千丈。
管理不好自己的負面情緒,就一定管理不好自己的工作,是一個人不成熟的表現(xiàn),絕不會被提拔重用,這是很多上司的共識。
因此要想樹立自己成熟、穩(wěn)重和值得信賴的個人形象,就要從避免個人情緒化外露開始著手。
每天在公司至少8個小時,占據(jù)了一個人一天有效時間的絕大部分,要想讓自己處于一個和諧的人際氛圍,展開適當?shù)纳缃划斎环浅S斜匾?/p>
最好的社交場合就是充分利用午餐時間。此時和本部門同事、跨部門同事甚至上司一起用餐,既能拉近彼此距離,加深印象,更可能有助于進行中項目的順利推進。
午餐總是一個人吃,不是不行,只不過是這會讓你白白錯過了讓自己拓展人脈,高效推進工作的最佳時機而已。
會提問,不僅可以大幅降低溝通成本,很多時候一個好問題,還會是決策的一部分。只有問對問題,才能幫助雙方盡快進入正題,找到對方興趣點和關注點。
另外,問對問題,還會幫助自己拓展思路。比如當你一籌莫展時,可以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你就會豁然開朗:
第一,這件事情可以做到最好的結果是怎樣的?第二,怎么做才能達到這個結果?第三,衡量是否達到最好結果的指標是什么?
很多公司的組織架構調整是“一年一小動,三年一大動”,大家早已覺得稀松平常。
但是聰明的人此時會保持一定的“政治敏感度”,洞察變動背后原因。比如什么人升職或降職了,成立了什么新的部門,有了什么新的方向等。
了解這些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更好地指導自己的下一步工作,要踏在公司的節(jié)奏上,跟著大方向走,而不是背道而馳,更不能在背后抱怨公司的變動和改革。
懂得及時復盤總結,找出不足,持續(xù)改善,不斷打破昨天的固有,個人的能力才會不斷提升。具體步驟是:
第一,回顧目標并對照結果。行動之前定下這項任務或項目要實現(xiàn)的目標,然后比照實際發(fā)生的結果和當初設立目標的之間存在的差距。
第二,分析原因。不管實際結果低于還是高于目標,都要分析一下具體原因有哪些。如果低于目標,就要看看有哪些地方沒有做好,出現(xiàn)了疏漏,沒有做到位,應該采取哪些解決辦法;下次如何避免發(fā)生類似情形或疏漏;是否有其他方法能做得更好。
第三,制定計劃。根據(jù)上述對比和原因分析,下次可以制定更加全面和完善的計劃,以實現(xiàn)更高的目標,達到更好的效果。
職場畢竟是工作場所,天天說張家長李家短,孩子屎尿屁的事,沒人愛聽,對你的印象只能停留在沒有志向、沒有追求的階段,更沒人把你和專業(yè)度、職業(yè)度相聯(lián)系。
因為嘴里不談工作,心中更不會把工作當回事,工作績效和質量自然難如人意,加薪和升職這等好事又怎能輪得上你呢?
反之,多和同事討論工作、學習,改善和提高效率,提升工作質量,就會給人留下勤奮好學、努力鉆研的印象和口碑,對個人的發(fā)展非常有利。
在工作中,當你想拒絕別人時,要學會運用“溫和而堅定”的方式拒絕。
溫和是說語氣和情緒上要委婉和溫柔,不要嚴詞拒絕,即使是“炮彈”,也應當裹上“糖衣”。
堅定是說,既然你已決定拒絕請求,即便對方再死纏爛打或威逼利誘,在用“溫和”的方式和對方周旋了幾個來回后,也要一直堅持這個決定。
溫和而堅定地拒絕,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肯定對方的動機,表達自己內心愿意幫忙的初衷;然后委婉表達自己的現(xiàn)狀和困難處境,從而致歉,愛莫能助;最后雖然不能親自幫忙,但是可以幫助對方想出替代方案或更好建議。
拒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說話技巧,將此事的利弊表述清楚,圓潤地表達對此事的看法。
整個過程注意保持傾聽,不要讓對方覺得你心不在焉,漠不關心。
我們總能見到一些人說話啰嗦,沒有重點,讓你恨不得一巴掌拍過去,讓他住嘴。
因此要獲得對方認同和支持,首先要學會把話說清楚,也就是需要符合邏輯,符合人類正常的判斷、分析問題的思維過程。
越是面對大領導,整體邏輯線索必須清晰。否則,就會讓聽眾聽了半天,不知所云,糊里糊涂,你覺得說了半天挺辛苦,聽眾并不買賬。
把話說清楚了,會大大提高把事辦成的概率,而只有把事辦成了,辦漂亮了,才會得到領導的器重。
上司有時思維跳躍度很大,并沒經過充分論證,就會發(fā)出一些指令和布置任務,從而給底下人造成巨大的麻煩,你卻啥話也不敢說。
這時唯有硬著頭皮往上沖,幫領導擺平和搞定一切,這才是領導最需要的人。
比如他突然跟你說,必須在明天中午前提交一份競爭對手策略報告,你知道這幾乎不可能,因為要去外包給調研公司,至少得一周。
但你又清醒地認識到如果你拒絕,領導絕不會改變主意,只不過會把任務交給其他能幫他做到的人,然后再也不會看你一眼,你當然絕不允許這種事發(fā)生。
于是你動用一切資源,翻看歷史資料,跟朋友同學打聽,向從競品公司跳槽過來的同事旁敲側擊,又打電話和代理商套近乎,收集和整理了多方素材,最終你在第二天中午呈現(xiàn)給領導一份內容翔實的報告。
“填坑”的能力高低恰恰是領導判斷你是否有工作能力、是否能委以重任的重要標準。而這點,不是每個人都知道。
在領導和上司面前沒有曝光度,沒有存在感,他們永遠根本無法對你進行深入了解,可能連你是誰都不知道,又何談對你信任和賞識?
雖然領導工作繁忙,但總有機會和他們在某個場合碰頭。這就是一個很難得的讓對方深深記住自己的機會,絕不能松懈,讓機會白白溜走。
因為如果他不僅記住了你,并且對你的某個觀點或工作成果非常欣賞,那這種印象就會伴隨他很長一段時間。
如此,在上司面前,抓住每一次曝光的機會,就可以讓我們“被看見”,“有存在感”,進而“被欣賞”。
比如,積極參與團隊建設活動如聚餐;開會或是匯報工作時,提前準備好好演練,主動參加和組織公司各種活動,刷存在和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