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外國朋友來中國參加各種活動時,都不忘秀一把中文。從基礎級別的“你好”“謝謝”到“恭喜發(fā)財”“大吉大利”,再到高手級別全程無障礙交流,再到大神級別的引經據典……讓人在感慨別人的語言天賦同時,也為自己生在中國、講中國話而感到驕傲。
中國話究竟有多美?從音律到文字,從寓意到內涵,可豪放,可含蓄,讀之朗朗上口,意蘊無窮。
中國話之美,美在意境,亦美在風骨。
“中國青年網”(2020.3.20) 3月20日,外交部發(fā)言人耿爽表示,中國政府已宣布向82個國家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非盟提供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等,其中多批援助物資已送達受援方。
很多中方對外提供的援助物資都寫有寄語,既有“千里同好,堅于金石”等中國古語,“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等韓國詩句,也有“我們是同海之浪,同樹之葉,同園之花”等意大利哲學家名言,表達了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加強抗擊疫情國際合作、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心聲。這些寫在中方對外援助物資上的寄語,簡短真摯,令人過目難忘。
“海外網”(2019.2.14) 日本NHK電視臺推出了一檔新節(jié)目《NHK華語視界》。這個節(jié)目之所以受許多關注日本的中國人矚目,是因為這是一個用中文播報的節(jié)目。這檔節(jié)目以中文為語言,介紹時政、經濟和社會文化等日本的最新動態(tài)。NHK相關人士介紹說,來日本的中國游客逐年增多,同時考慮到,中文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于是決定推出中文節(jié)目。
這個原因,讓人不禁想到了那句歌詞:“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爆F(xiàn)在,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句歌詞了。漢語在世界各國持續(xù)升溫的報道不斷見諸國內外媒體。
“騰訊網”(2018.4.12) “如果想領先別人,那就學習漢語吧!”這是2006年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對“漢語熱”的評論,而來自國家漢辦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除中國(含港澳臺)之外,全球學習使用漢語的人數已達1億人。3月30日,俄羅斯教育科學部部長奧莉加·瓦西里耶娃表示,參加2019年俄羅斯全國統(tǒng)一考試的遠東地區(qū)和外貝加爾邊疆區(qū)的學生,可以選擇漢語科目參加考試。
荷蘭教育國際化組織3月27日宣布,本學年漢語已正式成為荷蘭中學畢業(yè)考試的外語選考科目。現(xiàn)在,荷蘭有70所中學在教漢語,其中的15所就將在今年的畢業(yè)季,安排學生參加漢語科目考試。
在荷蘭,除了必修的荷蘭語和英語外,中學生必須學一門第三語言。漢語越來越重要,所以越來越多中學生學習漢語。一些家長認為,掌握漢語能讓孩子站在更好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