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宙燊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30)
城市軌道交通控制中心集中設置了線路控制中心,是地鐵運營與控制的“心臟”。為了方便管理,地鐵控制中心大樓除了線路調度指揮的功能外,還賦予其一些與運營直接密切的相關功能,如線網(wǎng)應急指揮、乘客信息編播、清分、制票、綜合管理等功能,如圖1所示。
圖1 控制中心綜合體功能
其中,控制中心主要功能主要分為中央控制室、系統(tǒng)設備房(無人)、系統(tǒng)終端室(有人)、材料備品區(qū)、維修工區(qū)(有人)及辦公用房,其中辦公用房包括調度辦公、生產(chǎn)辦公等。控制中心各功能均圍繞中央控制室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控制中心功能關系示意圖
主要關系如下。
1)調度辦公(含參觀演示室、應急會商室)需緊靠中央控制室,以方便調度辦公。生產(chǎn)辦公與調度辦公相聯(lián)系。
2)各線路系統(tǒng)設備房(無人)宜集中布置于中央控制室下方,方便電纜走線。此類房間均需氣滅保護及24 h供冷,集中布置有利空調及氣滅的相關專業(yè)布置。
3)各線路系統(tǒng)終端室(有人)需鄰近系統(tǒng)設備房(無人),并宜靠外墻布置,創(chuàng)造自然采光通風的條件。
4)材料備品區(qū)(無人)、維修工區(qū)(有人)則可相對靠近設備房,其中維修工區(qū)宜靠外墻布置,創(chuàng)造自然采光通風的條件。
5)線路電纜通過車站、區(qū)間或車輛段通過電纜通廊從地下室經(jīng)電纜引入間引入至地上設備房,再聯(lián)系至中央控制室[1]。
中央控制室為控制中心的“心臟”,需要無柱大空間,內部弧形布置各線路的顯示大屏及調度臺,其弧形屏幕的長度主要與控制中心的線路數(shù)量有關。根據(jù)線網(wǎng)數(shù)量的需要,通常分為圓形、半圓形、橢圓形、雙月形等布局方式。
地鐵站是重要的人流集散場所,將地鐵博物科普功能、商業(yè)功能、展示功能與地鐵車站有效銜接,能大幅度提升城市空間品質。控制中心綜合體地塊與地鐵車站的關系主要分為三種:車站主體位于地塊內、車站主體位于地塊邊緣、車站主體位于地塊外。
可將與設備管理用房進行整合,設置在車站的范圍之外與地下空間合建,從而節(jié)省車站空間,最終縮短車站總長度。優(yōu)化地鐵車站及兩側設備用房布局,采用設計和施工的統(tǒng)一協(xié)同,使得地鐵線路斜穿的地下空間得以貫通。如圖3所示。
圖3 地鐵設備用房外掛示意
通過設置擴大出入口、下沉廣場、交通核、城市灰空間、文化走廊、站央中庭等方式,結合引入自然光線、景觀綠化、立體化空間等手法,使地鐵及地下空間與綜合體相融合。例如,廣州地鐵線網(wǎng)運營指揮中心通過設置下沉廣場,同時引入多層次綠化景觀,將地鐵站人流順暢引入商業(yè)空間及辦公大堂。如圖4所示。
圖4 廣州地鐵線網(wǎng)運營指揮中心與地鐵站銜接空間設計
可考慮設置地下聯(lián)絡通道與地鐵站銜接。控制中心電纜可考慮從區(qū)間隧道通過專用電纜管廊引入電纜間。如圖5所示。
圖5 洛陽1號線指揮中心電纜引入示意圖
根據(jù)控制中心功能與集團辦公等其他功能的分布關系,可以分為獨立式、集中式、院落式、綜合式四種模式,如圖6所示。
(a)獨立式 (b)集中式 (c)院落式 (d)綜合式
獨立式布局以控制中心功能為主,辦公功能較少,占地面積較小,建筑基本為一個或幾個并列體量,一般將控制中心大廳及其設備單獨作為一個體量,其他功能形成另外體量,通過體塊的組合對比,采用和諧的外立面設計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例如廣東省廣州市鎮(zhèn)龍控制中心,其裙房為控制中心大廳及附屬設備用房,塔樓部分為檢修、會議、管理、辦公等功能[2]。
辦公功能較多且較為集中,但受地塊面積及規(guī)劃條件限制基本表現(xiàn)為塔樓+裙房的布局形式。一般將控制中心及其他地鐵相關功能放置于裙房,其中控制中心大廳放置于裙房頂層。辦公功能放置于塔樓的中高層??刂浦行目膳c地鐵辦公共用門廳。
例如福建省福州市OCC地面建筑由1棟21層寫字樓、1棟12層的辦公樓及5層裙樓組成。西塔樓12層采用點式布置,作為合作單位辦公用房及小部分編播中心辦公用房,東塔樓21層采用板式布置,作為地鐵綜合管理中心辦公用房,東塔樓下方裙樓主要設置檔案及配套廚房,控制大廳及配套設備、管理用房及與運營關系緊密的清分中心、制票中心、編播中心、信息中心等布置在裙樓內。地下建有3層地下室,負1層功能主要為科普展廳、員工餐廳以及非機動車停車庫,負2層及負3層為地下停車場及設備用房。地下2層設置與地鐵車站鏈接的員工通道及設備廊道,地下3層設置大樓人防工程[3]。
用地面積較為富裕,地塊所受限制條件較少,考慮員工辦公環(huán)境舒適度,基本表現(xiàn)為靈活的院落式布局。例如浙江省寧波市軌道交通指揮控制中心設計,將指揮控制中心劃分為南北兩座主樓,分別對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服務及軌道交通管理服務兩種功能,并在兩樓東端以3層通高的大門廳連接。
辦公功能復雜,綜合考慮功能需求以及辦公環(huán)境舒適等各方面條件,建筑體量表現(xiàn)為塔樓+院落的布局形式[4]。
作為建筑空間的組織者、服務功能的集結地和交通流線的樞紐,中庭空間已受到普遍關注和使用者的廣泛喜愛。對中庭空間的合理設計有助于綜合體形成強有力的核心,促進員工的交流合作。
中庭空間可通過引入綠植、光線創(chuàng)造舒適場所,成為建筑的節(jié)點。例如位于美國紐約市的福特基金會總部大樓的室內中庭花園,大量的綠色植物、充足的陽光、清晰的空氣成為提升辦公樓品質的關鍵。建筑師通過綠色體系的營造為辦公樓里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宜人的休息交往場所,也為各辦公室提供了共享的景觀。將本應屬于城市功能的花園通過中庭空間納入到建筑中,使建筑與城市內外空間相互滲透、融合。
位于德國法蘭克福的法蘭克福商業(yè)銀行大樓沿用了香港匯豐銀行的設計手法,將交通體系分散在建筑的邊角,從而為營造內部中庭贏得了充足的空間。通過在中庭區(qū)域分段設置4層樓高度的空中花園,成功解決了大體量高層建筑的內部采光通風問題,調節(jié)辦公樓內人們的心情[5]。
此外,中庭空間還可以通過設置躍層或趣味性的樓梯,吸引人們聚集交流。例如位于美國加州的YouTube總部,建筑師將其主要的核心垂直交通設計成了能夠發(fā)生多種故事的場所,以符合YouTube一貫秉承的經(jīng)營理念。
控制中心綜合體設計應注重功能的復合化、與地鐵車站的無縫銜接、自身的功能合理性及節(jié)點空間設計,以真正發(fā)揮綜合體1+1>2的功能復合效應。
[ID:0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