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王萌,劉琦,張亞男
赤峰市醫(yī)院病理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惡化、吸煙人數(shù)增加等多因素影響,肺癌發(fā)生率逐年上升,病死率顯著提高,已經成為全世界面臨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肺腺癌盡早手術治療對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積極意義[1]。腫瘤細胞有絲分裂異常頻繁,因此近年來抗腫瘤治療中已經將微管作為靶點,Tubulin為微管主要蛋白成分,是微管作用藥物耐藥的唯一標志物,國內關于肺腺癌中β-Tubulin-Ⅲ表達情況及其與術前分期診斷的相關性研究鮮有報道[2]。鑒于此,本研究通過對60例肺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β-Tubulin-Ⅲ在肺腺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并探討其與TNM分期、遠處轉移、淋巴結轉移等的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2010年3月至2019年3月赤峰市醫(yī)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的病歷資料。納入標準:肺原發(fā)性腫瘤;有明確的病理診斷、影像學診斷;術中腫瘤切除完整;隨訪資料完整。排除標準:既往腫瘤、克羅恩病、多原發(fā)腫瘤病史。根據(jù)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肺腺癌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20~78歲,平均(59.69±3.33)歲;不典型腺瘤樣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14例,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15例,微浸潤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11例,浸潤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20例。所有患者術前均接受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凝血機制、肺功能及心電圖等常規(guī)檢查,存在手術適應證,住院資料以醫(yī)院病案室存檔病歷資料為主,收集患者住院號、性別、診斷時年齡、病理結果、影像檢查結果、手術類型、手術日期、隨訪資料等。
β-Tubulin-Ⅲ檢測試劑由上海譜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Eli Vision免疫組化試劑盒購自福州邁新公司,具體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以固定液對標本實施固定處理,石蠟包埋;水化處理后行免疫組化染色。切片加入沸騰狀態(tài)的pH值為6.0的檸檬酸鹽緩沖液內,觀察噴氣1 min后,由熱源轉移壓力鍋,室溫下放置20 min自然冷卻,水沖冷,將切片取出,水洗2 min。在切片中滴加3%過氧化氫孵育10 min,去除切片上的試劑,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緩沖3 min,共3次;向切片中滴加抗體工作濃度,在室溫下孵育1 h,去除切片上的試劑,PBS緩沖5 min,共3次;切片內滴加100 μl過氧化物酶標記的羊抗鼠聚合物(Max Vision)進行檢測,室溫孵育15 min,去除試劑,PBS緩沖3 min,共3次;將新鮮配置的二氨基聯(lián)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顯色液滴加在切片上,室溫孵育5 min,去除試劑,水洗2 min;蘇木素染液浸泡30 s,水洗,PBS返藍,梯度乙醇脫水,烤片,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固。采用10%鼠非免疫血清作為陰性對照。
1.3.1 陽性判定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評分法評價。選取10個高倍視野計算陽性腫瘤細胞比例,1%~9%為0分,10%~49%為0.5分,>50%為1分。同時依據(jù)陽性細胞染色強度進行評價,分為0、1、2、3分。二者相乘得分為最終得分,依據(jù)最終得分劃分為高表達、低表達[3]。
1.3.2 肺癌的TNM 分期 TNM分期是依據(jù)肺癌的發(fā)生部位、大小與擴散程度進行劃分。T:表示原發(fā)腫瘤;Tx:支氣管-肺分泌物中存在腫瘤細胞,X線檢查(-),纖維支氣管鏡也顯示為(-);T0:不能明確原發(fā)病灶;T1:腫瘤大小不超過3 cm,且檢查無周圍轉移;T2:腫瘤大小超過3 cm,或向肺門部位擴散,合并肺不張;T3:腫瘤累及縱隔、橫膈、胸膜,或與隆突的距離<2 cm;T4:腫瘤侵及隆突、椎體、食管、大血管、心臟,或檢查顯示有胸腔積液。N:表示所屬淋巴結;N0:未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N1:同側肺門或支氣管周圍淋巴結轉移;N2:同側隆突或縱隔處淋巴結轉移;N3:對側縱隔或鎖骨、斜角肌上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
1.3.3 浸潤分布前沿區(qū) 腫瘤浸潤前沿是處于腫瘤與宿主正常組織,或器官交界部位最前沿的3~6層腫瘤細胞。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組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H檢驗,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及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AH、AIS及MIA肺腺癌組織中均基本無β-Tubulin-Ⅲ表達,IA肺腺癌組織中β-Tubulin-Ⅲ表達情況均優(yōu)于AAH、AIS及MIA,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0.000、0.000、33.844,P<0.05)。(表1)
表1 不同病理分型肺腺癌患者的β-Tubulin-Ⅲ表達情況(±s)
表1 不同病理分型肺腺癌患者的β-Tubulin-Ⅲ表達情況(±s)
病理分型AAH(n=14)AIS(n=15)MIA(n=11)IA(n=20)β-Tubulin-Ⅲ表達0 0 0.67±0.21 4.88±0.38
AAH非腫瘤病變,因此在進行TNM分期統(tǒng)計時需剔除,因此參與本次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的患者共46例。T3~4期肺腺癌患者β-Tubulin-Ⅲ表達量高于 T1~2期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1.780,P<0.05);N0~1期肺腺癌患者無β-Tubulin-Ⅲ陽性表達,N3期肺腺癌患者β-Tubulin-Ⅲ表達量高于N2期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8.808,P<0.05)。(表2)
表2 不同TNM分期肺腺癌患者的β-Tubulin-Ⅲ表達情況(n =46)
β-Tubulin-Ⅲ陽性細胞浸潤分布分為浸潤分布前沿區(qū)、非前沿區(qū);其中前沿區(qū)低分化25例,高分化10例;非前沿區(qū)低分化10例,高分化15例;前沿區(qū)、非前沿區(qū)分化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927,P<0.05)。
肺癌發(fā)病率、病死率的急劇上升,使其成為眾多學者、臨床研究關注的重點,然而由于臨床關于肺癌的發(fā)生、進展機制了解尚不完全,因此有效的治療手段仍然未定論、相對缺乏,急需更深入的研究尋找新的靶點與方向。
不同階段肺腺癌的治療策略亦不相同,其中AAH、AIS只需要局部手術切除即可,而MIA需肺葉切除,IA患者多為中晚期、伴有淋巴結轉移等,因此多為肺大部分切除+淋巴結清掃+術后放化療等[4]。雖然國際相關組織對肺腺癌進行了組織學分類,然而在診斷、治療中,該分類方法的弊端如無法對腫瘤分子病理學、影像學新進展等準確顯示等被發(fā)現(xiàn)。鑒于此,國際臨床進行了大量的完善研究,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歐洲呼吸學會(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及美國胸科學會(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等共同公布肺腺癌的國際多學科分析,嚴格定義AAH、AIS、MIA及IA[5],但是即便如此,在臨床診斷中不同分型、分期肺腺癌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如AIS多有纖維化增寬肺泡間隔塌陷,形成包埋性腺泡,與MIA浸潤性腺泡區(qū)別難度較大,而AIS中乳頭狀機構與乳頭狀浸潤癌的區(qū)分難度較大[6],因此病理醫(yī)生面臨較大的挑戰(zhàn)。
β-Tubulin-Ⅲ作為微管蛋白家族主要成員,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不僅能夠在高級別非神經系統(tǒng)來源的惡性腫瘤中呈強陽性,同時異常表達、分布等可提示腫瘤發(fā)生、細胞增殖失控、無限生長、侵襲等惡性生物學行為[7]。β-Tubulin-Ⅲ強陽性對于早期肺腺癌有預測作用,低表達患者可從鉑類+紫杉類藥物化療中獲益,而高表達患者能夠從順鉑+長春瑞濱的輔助化療中獲益,一般認為低表達患者的無病生存期、總生存率更優(yōu)。本研究中,低分化36例,高分化24例,與患者術前TNM分期基本吻合,證實以β-Tubulin-Ⅲ強陽性表達區(qū)域輔助診斷腫瘤分化情況與腫瘤分期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研究結果顯示,AAH、AIS及MIA腫瘤細胞均基本無β-Tubulin-Ⅲ表達,IA中β-Tubulin-Ⅲ表達較高、呈現(xiàn)高表達,MIA中腫瘤細胞絕大部分β-Tubulin-Ⅲ為陰性表達,極少數(shù)活躍增生的腫瘤細胞為散在陽性表達。楊清海等[8]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MIA中包埋性腺泡呈β-Tubulin-Ⅲ表達陰性,而乳頭樣生長、實性生長、微乳頭樣生長的腫瘤細胞、浸潤性腺泡β-Tubulin-Ⅲ呈強陽性表達,IA腫瘤細胞呈β-Tubulin-Ⅲ陽性表達,陽性分均顯著高于其他分型。由此可見,腫瘤所具備的侵襲性行為、生長方式等,與β-Tubulin-Ⅲ表達有關。許多研究指出,在肺腺癌診斷中檢出微乳頭成分提示預后不良,而這與病理分期、是否轉移均有關系。趙曉麗等[9]研究發(fā)現(xiàn)β-Tubulin-Ⅲ陽性表達能夠突出顯示肺泡腔內脫落的微乳頭狀結構腺癌。本研究中,T3~4期、N2~3期患者的β-Tubulin-Ⅲ陽性表達高于 T1~2期、N0~1期,證實β-Tubulin-Ⅲ在肺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遠處轉移時均有參與,從而為臨床早期診斷、治療方式的選擇提供準確的依據(jù),患者術后隨訪結果證實,β-Tubulin-Ⅲ陽性及高表達患者預后更差,術后轉移、復發(fā)率更高。
綜上所述,β-Tubulin-Ⅲ在肺腺癌術前分期診斷中應用,可在不同分型、TNM分期腫瘤中呈現(xiàn)出不同表達,為臨床診斷提供準確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