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自主游戲過程中,教師的介入恰當與否直接影響游戲的質量。如何找到較好介入時機是筆者一直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豆豆影城樓自主游戲實例剖析,從觀察先行,解讀幼兒行為入手,根據活動情節(jié)的變化、兒童發(fā)展水平和兒童發(fā)展的需要,采取相應的干預指導,并針對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介入方式進行了積極有益的嘗試。適時而又恰當地介入,促進了幼兒游戲向高一級水平發(fā)展。
關鍵詞:自主性游戲;教師介入指導;最佳時機
在幼兒自主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人,而教師可以以多種角色參與其中。那么,怎樣介入才會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游戲興趣,并提升幼兒的生活經驗?何時介入會產生副作用,甚至會局限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消減幼兒對自主游戲的熱情,干擾幼兒自主游戲原本的走向?我想這完全取決于教師對幼兒的觀察、把握以及思考,把握好幼兒在游戲中的時機,和孩子們演好這一場“戲中戲”,讓教師指導若有若無地介入其中。
一、 問題的提出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戲。”孩子們喜歡探索,對知識有強烈的渴望。在自主游戲中,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和能力選擇自己的活動。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他們可以獲得充分的活動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加強溝通,發(fā)展社交能力和健康的人格。如今的倡導管住你的嘴!管住你的手!睜開你的眼睛!豎起你的耳朵!可是當幼兒進行自主性游戲時,當幼兒發(fā)生問題時,教師到底該不該介入游戲?多少教師是真正做到管住自己的嘴和手了呢?當幼兒游戲時,教師應該怎樣才能抓住適宜時機呢?
二、 自主性游戲中教師介入指導的策略
(一)解讀幼兒,支持理解幼兒發(fā)展需求
教師的指導要在“觀察為主”的基礎上,耐心等待兒童活動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并根據活動環(huán)境的變化、兒童發(fā)展水平和兒童發(fā)展需要采取相應的介入指導。
當兒童游戲遇到困難無法解決時,可能導致游戲情節(jié)停滯,這時候教師可以從調整環(huán)境材料或者直接的語言提示來介入游戲。這樣老師的介入能促使游戲繼續(xù)開展、游戲的情節(jié)獲得拓展。
案例:豆豆城影樓收銀臺上,陳郎扮演的是一位收銀員,擔任這個職位后,小小的他趴在收銀臺上很認真地做著記錄,這時走進來了一個小客人說:“拍照需要多少錢啊?”“只要5塊錢,很便宜的?!标惱烧f?!翱墒俏业腻X不夠,怎么辦”“那就沒辦法了!”最后,客人沒錢只能走開了。于是,接連來了幾個客人都因為錢不夠而沒能進入影樓玩游戲,而影樓的生意也因此變得非常慘淡。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仔細觀察分析,當孩子的游戲情節(jié)無法延續(xù)的時候,教師可及時發(fā)現有價值的內容加以提醒來推進游戲的發(fā)展。作為這個情況,教師可適當引導幼兒回答顧客的問題時要學會靈活,比如客人錢不夠的話,如果他很想拍照,那可以回答說:“這次可以先給您打個折,讓客人拍一套衣服體驗一下。”相信如果這樣靈活運作,以后客人還會再次光顧的;教師也可以走過去扮演一位想要拍照的客人,以客人的角色和收銀員陳郎聊聊天:“今天生意好嗎?”他搖搖頭,老師繼續(xù)說:“你家這是新店吧,可能路過的行人都不知道呢,你可以試著在門口宣傳一下”。這話一出,陳郎頓時茅塞頓開,立馬跑到了門口熱情開心地宣傳,就這樣,豆豆城影樓漸漸也會熱鬧起來。教師也可以在平時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因為自主性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知識豐富,對周圍事物接觸面廣,那么游戲的主體會層出不窮,內容則豐富充實。在開展幼兒自主性游戲時,教師可以是參觀者的角色旁敲側擊地進行提醒,也可以以游戲里的身份介入游戲、參與游戲,在游戲中啟發(fā)幼兒對于此環(huán)境想象出更加合理的生活情節(jié),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這樣不僅幼兒的主動性得到了發(fā)揮,而且啟發(fā)了幼兒的大膽嘗試,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潛力。
(二)創(chuàng)造條件去發(fā)展、支持并延伸幼兒的活動
幼兒自主性游戲中的不良因素包括:由于孩子年紀小,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游戲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爭吵、打架等行為,需要老師的干預和調整,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游戲是孩子們真實生活的反映?,F實生活中存在著積極和消極的現象。如果孩子在游戲中玩消極內容,會強化其消極作用,教師必須進行干預引導。因此,當兒童有危險和不安全因素、攻擊性行為、游戲主題不夠積極健康時,教師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對不同的情境進行干預。
案例:在影樓里的負責人天天沒有認真工作,而且用里面的道具——一把劍胡亂揮舞的時候,教師可以用語言直接干預,制止孩子的危險行為;當巡邏安保人員和其他幾個頑皮的小男孩跑跑鬧鬧的時候,游戲秩序很快就會被打亂,安保人員顯然已經忘記了自己扮演的角色,這時,教師可以參與者的身份走到他面前,故作焦急地說道:“剛剛門口好像有一個客人隨便闖入,你快去調查一下”;當理發(fā)師將理發(fā)工具胡亂往桌上一攤的時候,老師就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作為他們的合作伙伴,整理桌上的瓶瓶罐罐,并說:“干干凈凈的客人才感到舒服??!你這樣亂七八糟的,哪個顧客還愿意來?。∥覀円黄饋戆阉帐案蓛舭?!”這時他也會也跟著整理起來。
可見,當游戲中出現不適宜的情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提示或者行為進行暗示,使游戲情節(jié)轉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三)建立良好師幼關系
對于孩子們來說,老師是他們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所以當他們遇到困難和困惑時,他們自然會想到向老師求助。
案例:在豆豆城影樓游戲中,因為顧客少,生意不是很好,楚楚便說:“客人都沒有,要不我們搞一個打5折的促銷活動吧!”豆豆說:“好的??!那我們要不要先做一張打折活動的宣傳海報。”說著他們就做了起來,做著做著就遇到了一個小難題,因為幼兒階段的他們認識的字和會寫的字有限,這不,“5折”的折字就不會寫,這時,楚楚跟豆豆就來到了老師身邊,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
當幼兒有困難向老師尋求幫助的時候,教師要意識到,幼兒的游戲還在繼續(xù),由于信任老師,所以才會尋求老師的幫助,教師的介入要注重一定的方式方法,在幫助楚楚和豆豆解決難題的同時,讓游戲能夠按照楚楚跟豆豆的行為游戲線發(fā)展。我就建議:“我來幫你們寫5折的‘折字吧!你們還可以畫一些畫讓海報變得更漂亮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是教師而是促進者。當孩子們把“球”扔給老師時,老師應該以適當的方式接住,并以適當的方式把“球”扔還給孩子。在投擲和接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毫無痕跡地促進兒童的發(fā)展,起到干預的目的。這樣不僅幼兒的主動性得到了發(fā)揮,而且啟發(fā)了幼兒的大膽嘗試,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潛力。同時也提示了孩子以后的游戲中遇到同樣的困難的時候也可以到班級的任何一個角落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讓游戲繼續(xù)發(fā)展。
(四)豐富隱性環(huán)境氛圍
在游戲中,我們除了給孩子們提供一些主要的玩具外,我們還應該提供大量可以“以物代物”的材料。因為這些材料比現成的玩具更能激發(fā)孩子們對現實生活的想象,有助于發(fā)揮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比如,根據小班孩子的知識和經驗以及游戲的需要,及時為他們提供一些半成品,如紙杯、吸管、飲料瓶(罐)、白紙、縐紙、包裝盒等,孩子們可以利用這些半成品創(chuàng)造性地玩自己喜歡的游戲,既發(fā)揮了自己的主體性,又培養(yǎng)了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案例:在豆豆城影樓生意好了后,很多顧客都擁擠在柜臺前,其中的收銀臺職員都無法正常地操作了,老師立刻請大家來幫忙出出點子,怎么改善這一情況。收銀臺的陳郎抱怨道:“這里真的太擠了,我們都沒有辦法工作了。”老師啟發(fā)大家,“平時你們去過銀行嗎?那里有這么擠嗎?”聽到這話,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道:“沒有,那里一點都不擠,還有很多的椅子,而且進去都要先拿一張紙排號的”??粗⒆觽兊姆磻?,老師接著啟發(fā),“前面有人在取錢的時候,后面的人可以貼這么近嗎?”“不可以,地上有一條線,后面的都要站到線后面?!苯又⒆觽円黄饎邮謳兔?,搬來了很多小凳子,整整齊齊地一排排地放好,還有兩個小朋友,把之前的彩紙折疊后裁成了一條條的,拿膠布粘到一起后,做成一條常常的線后又粘到了收銀臺的前面,還專門張開胳膊比了一下夠不夠一米,游戲立刻又恢復,井然有序地開展,運用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讓幼兒富有創(chuàng)造性動手操作,制定需要的材料,使游戲繼續(xù)順利開展。
三、 成效及結果
案例:我們班里的依諾可喜歡當攝影師了,這不,依諾又去影樓當攝影師了,而且依諾越來越有經驗,一會兒站在椅子上拍,一會兒趴在地上拍,還會幫助其他小顧客擺姿勢,那模樣真的像是一個專業(yè)的。拍著拍著只見依諾拉著小客人說:“走,我們去滑滑梯那邊拍外景去!化妝師跟上!走!”于是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往滑滑梯那邊走去了!
1. 提高了幼兒的角色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他們可以認真模仿自己的角色,初步找到自己解決游戲中一些問題的辦法。懂得溝通,溝通的欲望明顯增強。在遵守游戲原有規(guī)則的基礎上,兒童可以主動與同伴協商,根據自己的游戲愿望,尋找實現愿望的途徑,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游戲中觀察和支持兒童的游戲行為,引導兒童發(fā)現問題,學會解決或通過咨詢提出問題;引導孩子們將發(fā)現或解決的問題與同齡人分享。
2. 幼兒的游戲能力在“引發(fā)混亂——排除混亂——引發(fā)新混亂——排除新混亂”的螺旋上升的游戲過程中在逐步得到發(fā)展。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新的游戲情節(jié),游戲角色,并能在游戲過程中與同伴建立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
3. 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自我情感的升華。在游戲情境中幼兒樂于、敢于在各種活動情境中去嘗試、探索和冒險,能在游戲中主動引發(fā)和參與他人游戲、主動尋求與他人合作或幫助。
參考文獻:
[1]趙晴.如何保持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2):231.
[2]常璐.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時機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3]幼兒游戲理論與指導[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姚偉.幼兒游戲與玩具[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1.
[5]李金潔.讓主動真正發(fā)生:自主性游戲中材料投放策略引發(fā)幼兒主動學習的實踐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3):82.
[6]王羿.幼兒結構游戲中教師介入的適宜性研究:以S市某市級示范幼兒園為例[J].科教文匯,2020(3):167-168.
作者簡介:
李丹艷,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欣禾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