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彩雪 林明俠 劉紅芳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鍵對鍵與面對面聯(lián)動在脊柱骨科護士培訓中的效果。方法 ?將30名護士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培訓,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實施鍵對鍵與面對面聯(lián)動的培訓模式。結果 ?實施鍵對鍵與面對面聯(lián)動教育后,干預組護士理論知識(94.2±3.8)與操作技能(94.8±4.3)顯著高于對照組護士(86.2±5.0,84.4±4.3);干預組護士職業(yè)任務(105.8±21.5)與個體緊張反應(65.8±22.5)顯著低于對照組護士(161.8±24.7,84.8±20.8);個體應變能力(166.8±26.3)顯著高于對照組護士(138.5±27.6);干預組護士情感衰竭(14.6±4.8)低于對照組護士(20.6±6.0);低個人成就感(44.1±6.3)高于對照組護士(38.2±5.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鍵對鍵與面對面聯(lián)動可顯著提高脊柱骨科護士理論知識與操作能力,降低職業(yè)緊張感與倦怠感,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鍵對鍵與面對面聯(lián)動;脊柱骨科護士;職業(yè)培訓;職業(yè)緊張;職業(yè)倦怠
【中圖分類號】R47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3-150-02
脊柱骨科手術創(chuàng)傷大、病情危重復雜、發(fā)展迅速,對護理隊伍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高,建設專業(yè)化的護理隊伍,是脊柱骨科護理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1]。鍵對鍵與面對面聯(lián)動模式是指通過網絡線上線下相互配合,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該模式已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2]。本研究應用脊柱骨科護士培訓中,取得顯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前后對照方法,選擇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30名護士為研究對象。其中2018年1月-6月為對照組。2018年7月-12月為干預組。納入標準:脊柱骨科護士;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研究期間有病假或者事假超過2周護士;離職護士。
1.2方法
1.2.1 ?2018年1-6月采用傳統(tǒng)的培訓方法。即理論培訓采用PPT講述形式集中授課,操作培訓集中示教,培訓后理論與技能考試。 2018年7-12月干預組則采用鍵對鍵與面對面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具體實施如下。
1.2.2 ?成立鍵對鍵與面對面培訓小組及明確工作職責 ?小組成員共有7名,包括組長1名由護士長擔任,總負責;副組長1名由教學組長擔任,協(xié)助組長工作、申請微信公眾號、推送培訓知識與技能、制定技能操作評分標準、試題導入等工作;組員5名,其中1名由科室副主任擔任,負責醫(yī)療理論授課與技能的制定;另4名負責培訓資料收集、護理技能視頻制作、數據收集分析等。
1.2.3 鍵對鍵培訓 ?①制定培訓課程。②申請微信公眾號,護士掃碼加入。申請直播間,將課程和視頻上傳到直播間,護士通過微信公眾號簽到并培訓,培訓結束在線測試。培訓時間可以根據護士的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1.2.4 面對面培訓 ?每月舉行1次面對面專題講座,課程結束有10分鐘提問和討論,授課老師現場解答。
1.3 評價指標
1.3.1 ?護士理論和技能考核:理論試題由授課老師出題,每節(jié)課出20題和答案,由副組長負責導入微信公眾號,由組長負責從題庫中抽取試題,護士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考試。技能操作考試由組長和副組長按各項技能操作評分標準在患者床邊進行考核。
1.3.2 ?OSI-R職業(yè)緊張量表[3]。有14個子項目,140個條目,每個條目按5級評分:1為沒有,2為較少有,3為有時有,4為較常有,5為經常有。職業(yè)任務和緊張反應得分越高緊張程度越高,反應能力得分越高緊張應變能力越強。
1.3.3 ?MBI工作倦怠量表[4]:該量表包括3個分量表: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個人成就感,每一問題按7級評分,0為從來沒有出現,1為一年中出現幾次,2為一個月出現一次或更少,3為一個月出現幾次,4為一周一次,5為一周幾次,6為每天都出現。其中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量表中個體得分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嚴重,低個人成就感個體得分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資料采用中位數、百分位數表示,組間比較選擇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干預前后兩組護士理論知識和技能考核比較,見表1。
2.2干預前后兩組護士職業(yè)緊張比較,見表2。
2.3干預前后兩組護士工作倦怠比較,見表3。
3 ?討論
3.1 ?鍵對鍵與面對面聯(lián)動可提高護士專業(yè)知識與操作技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鍵對鍵與面對面聯(lián)動教育后,干預組護士理論知識(94.2±3.8)與操作技能(94.8±4.3)顯著高于對照組護士(86.2±5.0,84.4±4.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鍵對鍵與面對面聯(lián)動的培訓模式在脊柱骨科護士應用效果顯著。
3.2 ?鍵對鍵與面對面聯(lián)動可降低護士職業(yè)緊張感與工作倦怠感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護士職業(yè)任務(105.8±21.5)、個體緊張反應(65.8±22.5)顯著低于對照組護士(161.8±24.7,84.8±20.8),個體應變能力(166.8±26.3)顯著高于對照組護士(138.5±27.6);干預組護士情感衰竭(14.6±4.8)低于對照組護士(20.6±6.0),低個人成就感(44.1±6.3)高于對照組護士(38.2±5.6),各項目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鍵對鍵與面對面聯(lián)動的教育模式通過對護士進行全面知識及技能培訓,不僅滿足護士專業(yè)需要,同時降低護士職業(yè)緊張感與工作倦怠感。
參考文獻
[1] 蔡培強, 邵玉凱, 蔡培素. 脊柱手術病人術后切口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骨科, 2017, 8(3):200-202.
[2] 陳建文, 賀青霞. "鍵對鍵"與"面對面"的聯(lián)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 大學教育科學, 2018, 3(3):35-39.
[3] 劉翹楚. 廣西二級三級綜合醫(yī)院醫(yī)護人員職業(yè)緊張與人格特征的相關性研究[D]. 廣西醫(yī)科大學, 2015.
[4] 梁偉業(yè),陳妍,童永勝,等. 精神科醫(yī)生職業(yè)倦怠與人格特質的關系[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8, 32(12):1025-1028.
基金項目:吳階平醫(yī)學基金會臨床科研專項資助基金課題(320.6750.18567)
通訊作者:許晨耘,E-mail:a5629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