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霖
男孩終于往下面瞄了一眼。這時他覺得,自己下面鋪著一塊很大的布,上面分布著不計其數(shù)的大大小小的方格。
“我究竟到了什么地方呀?”他問道。
除了一個又一個的方格外,他啥都看不見。有些是斜方形的,有些是長方形的,但是每塊都有棱有角,既沒有圓形的,也沒有彎曲的。
“我向下看到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塊大方格布呢?”男孩自言自語地問道,并沒有期待有誰回答他。
但是,在他身邊飛行的大雁卻馬上齊聲叫道:“是耕地和牧場,是耕地和牧場!”
這一下他恍然大悟,自己正飛越的那塊大方格布原來就是瑞典南部的平坦大地。他開始明白過來,為什么大地看上去那么多方方塊塊,五顏六色。那些碧綠色的方格他首先認出來了,那是去年秋天播種的黑麥田,在積雪覆蓋之下一直綠瑩瑩的。那些灰黃色的方塊是去年夏天莊稼收割后殘留著茬根的田地,褐色的是老苜蓿(mù xu)地,而黑色的是還沒有長出草來的牧場或者是已經(jīng)犁過的休耕地。
褐色鑲著黃邊的方塊肯定是山毛櫸(jǔ)樹林,因為這種樹林里大樹長在中央,到了冬天葉子會落光,而長在邊上的那些小山毛櫸樹卻能把枯黃的干樹葉保存到來年春天。還有些方格,中間是綠色的,周圍是褐色的,那是果園,草坪已經(jīng)泛綠,而四周的果樹和灌木叢仍然是光禿禿的,枝干呈褐色。
——節(jié)選自《騎鵝旅行記·方格布》
以上文字寫的是主人公尼爾斯被家中的雄鵝帶到天上,俯瞰(kàn)瑞典南部大地的景象。作者轉(zhuǎn)換了寫作角度,把環(huán)境細致地描寫出來。那么,作者又是怎樣做到的呢?
換一個角度看世界
在節(jié)選片段的環(huán)境描寫中,作者是通過俯瞰(kàn)的方式完成的。而大部分同學在描寫環(huán)境的時候多采用平視的方式,所觀察的環(huán)境也都是四周之景。例如,寫登山過程所見到的景色,很多同學寫的是自己近距離看到的花草樹木或者不遠處的怪石亭臺,往往忽略了從上往下看到的不一樣的景色。隨著你的觀察視角的變化,你所描寫出來的環(huán)境特點也就不一樣。因此,在寫一處環(huán)境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切換自己的寫作視角,相信會有別樣的精彩!
巧妙運用色彩詞
環(huán)境描寫包含著大量的景物描寫,而景物又各有特色,因此我們需要好好斟酌。節(jié)選片段中的色彩詞可謂非常精妙,“碧綠色”“綠瑩瑩”“褐色鑲著黃邊”等色彩詞的運用符合對應(yīng)景物的特性,而這些景物其實也就構(gòu)成了這一處的環(huán)境。同學們在作文中常常會用這種描寫:“這里的花可多啦,有黃的、白的、紅的、紫的……”這樣的顏色詞會顯得比較籠統(tǒng),可以再細致些,如“米黃色、白里透紅、茄子紫”等,我們再來看文中呈現(xiàn)出來的景物是不是就直觀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