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鑫弘?蒙金月
每塊巖石是一個字母,每片湖水是一個句子,每個村莊是一個重音號。千百年的敘述像縷縷細(xì)煙四處飄蕩。這是瑞士的歷史。
——雨果
瑞士(Switzerland),位于歐洲中部,坐擁阿爾卑斯山腹地,北靠德國,西鄰法國,南接意大利,東臨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聯(lián)邦政府所在地設(shè)在伯恩(Bern),官方語言有三種:德語,法語,意大利語。身為全球最富裕、經(jīng)濟最發(fā)達(dá)和生活水準(zhǔn)最高的國家之一,上帝對瑞士偏愛有加,賦予其童話般精致夢幻的湖水山色,隨處一方景色,隨手一拍就自成大片。盛贊瑞士的詞何其繁多,“世界公園”,“人間天堂”,“世外桃源”…… 山川湖泊,田園風(fēng)光,美麗而恬靜,在這里,一切渾然天成,你所期待的,你未曾設(shè)想過的,在瑞士,都一一成為現(xiàn)實。
蘇黎世(Zürich),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瑞士的經(jīng)濟中心和最重要的金融城市。蘇黎世被譽為“全歐洲最富裕的城市”,當(dāng)然也是最貴的城市。位居世界頂級城市之列,蘇黎世小巧玲瓏卻包羅萬象。造訪最富有的城,必然要游最昂貴的街。位于利馬特河西側(cè)的蘇黎世班霍夫大街(Banhhofstrasse),由蘇黎世火車站一直延伸至蘇黎世湖畔的布爾克利廣場,全長1.4公里。這是瑞士最著名的旅游與購物天堂,與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和紐約第五大道齊名,是全球最昂貴的購物街之一。街道兩邊林立眾多頂級高端奢華的品牌店,時裝、包包、古董珠寶、手表、香水、化妝品…… 你所想象的奢侈,這里應(yīng)有盡有,行走在其中,有種“步步為金”的感覺。班霍夫大街亦有著“瑞士的華爾街”之稱,匯聚了全球各國的200多家銀行,全球十大銀行均在此占有一席之地。緊鄰班霍夫大街的奧古斯丁巷(Augustinergasse),是當(dāng)?shù)貥O富歷史懷舊韻味的街道。在中世紀(jì)時曾是蘇黎世手工藝人的聚集地,昔日色彩繽紛的房屋化身為今日浪漫愜意的咖啡館、創(chuàng)意十足的工藝品店和富有文藝氣息的書店,外墻上精雕細(xì)琢的凸窗已自成一道風(fēng)景線。許多建筑上方都掛著瑞士國旗,漫步其中,上方旗幟隨風(fēng)悠悠飄揚,覓一間咖啡館,坐在街邊,聞著馥郁咖啡之香,感受蘇黎世的典雅與詩意,美好便從心中油然而生。
蘇黎世三座最主要的教堂都矗立在利馬特河兩岸:格羅斯大教堂,圣母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作為蘇黎世標(biāo)志性建筑的格羅斯大教堂(Grossmüster),始建于公元1100年前后,與圣母大教堂隔岸相望,其獨特的雙塔樓是蘇黎世公認(rèn)的地標(biāo)。相傳,格羅斯大教堂起初是為著名的查理曼大帝而建。教堂南側(cè)那尊怒目而視的雕像,就是查理曼大帝。在16世紀(jì)瑞士宗教改革中,這座教堂扮演了至關(guān)重要的角色。蘇黎世大學(xué)神學(xué)院和宗教改革博物館都設(shè)立在此。教堂唱詩班窗戶上的彩繪玻璃尤為引人注目,是瑞士現(xiàn)代藝術(shù)大師賈科梅蒂(Giacometti)的杰作。圣母大教堂(Fraumüster)始建于853年,是一座歸正會教堂,由當(dāng)時的國王捐建而成,最起初的作用是本篤會修女院。醒目的綠色尖頂和纖細(xì)的鐘塔,是極具代表性的哥特式建筑。由法國藝術(shù)家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設(shè)計的5塊精美彩色玻璃窗是圣母大教堂聞名于世的一大特色。圣彼得大教堂是蘇黎世最古老的教堂,其最為矚目的就是建于1534年的鐘樓,鐘的盤面直徑有8.7米,3米長的時針,4米長的分針,使其成為歐洲之最。這些古老的教堂,是蘇黎世歷史的見證。循著斑駁的墻壁,仿如舊時光傾泄而出,我們踩入其中,聆聽來自舊日時光的呢喃。
澄明蔚藍(lán)的蘇黎世湖(Lake Zürich) ,為這座城又多添了一抹靈動。蘇黎世湖分為南北兩岸,北岸被稱為“金岸”,是蘇黎世的富人居住地,南岸則被稱為“銀岸”,雖無金岸那般豪氣,卻依然價格不菲。呈優(yōu)雅新月形的蘇黎世湖是瑞士著名的冰蝕湖,長39公里,寬4公里,面積達(dá)88.5平方公里,向南可以遠(yuǎn)眺阿爾卑斯山。湖水如藍(lán)寶石般晶瑩剔透,湖水最深處可達(dá)143米,如此深度使其顏色更為深邃醉人。這片安寧祥和的湖面,有海鳥飛翔,天鵝游弋,野鴨戲水,游人歡笑,愉悅歡欣交融于自然,從容純凈在空氣中跳躍,輕撫每人每物。夕陽余暉灑在湖面,粼粼微波泛起點點金光,是蕩至心里的溫暖。
盧塞恩(Luzern),位于瑞士中部,又稱琉森(光聽名字,就已陶醉在腦海里那片晶瑩剔透的琉璃森林里),是瑞士的傳統(tǒng)旅游勝地。有著“瑞士最美麗的城市”之稱的盧塞恩,是大仲馬眼里“世界上最美的蚌殼中的珍珠”,它的溫柔使音樂家瓦格納忘記了音樂,好萊塢明星奧黛麗·赫本也在此結(jié)婚定居,托爾斯泰在此寫下了同名短篇小說《琉森》,法國作家雨果曾居住的樓至今依然被完整保存。這座在拉丁文中被譽為“光”的城市,一年四季,風(fēng)景如詩如畫,自身的存在已是美與靈感。
盧塞恩
悠悠歲月積淀出的深厚歷史與文明,使盧塞恩具有一種獨特的韻美。不計其數(shù)的中世紀(jì)教堂與塔樓,比比皆是的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宮廷與宅邸,與湖光山色交輝映襯,令人無以不贊嘆自然、人文與建筑的完美交融。盧塞恩湖亦稱琉森湖,四森林州湖,湖面有114平方公里,最長39公里,最寬處有3公里,最深處達(dá)214米。由于夾在阿爾卑斯山的群峰之間,盧塞恩湖的形狀十分不規(guī)則。一碧萬頃的湖面,湖水晶瑩透亮至極,在陽光下閃耀出星河光芒般的藍(lán)色,回頭便能仰視壯美的阿爾卑斯山,那一刻,才真正深刻地理解何為“湖光山色”。
建于14世紀(jì)的卡佩爾橋(Kapellbrücke)是盧塞恩的標(biāo)志性建筑,亦是歐洲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廊橋。廊橋橫跨于羅伊斯河上,將兩岸的新城和老城連接起來。廊橋頂部的三角形彩畫繪制于17世紀(jì),共有110幅,主要描述盧塞恩的歷史風(fēng)貌與英雄人物故事。夏季時分,廊橋兩側(cè)的天竺葵花盛放,使其成為一座繽紛的花橋。漫步在古老的廊橋上,觀賞兩岸中世紀(jì)的建筑,紅頂石墻的八角形水塔倒影湖中,水面上時高時低飛翔的水鳥,白天鵝悠然游弋,時有點點白帆,四周群山蒼翠,遠(yuǎn)處雪山依稀可見,自然盛景當(dāng)前,內(nèi)心對自然恩賜的感激與敬畏汩汩而出,在這一汪碧綠清澈中,我想起雨果對盧塞恩的吟詠,“碧水輕輕地拍著河岸,柔水在我的腳下流淌”。
盧塞恩最著名的雕像作品——獅子紀(jì)念碑(Lo?wendenkmal),位于老城區(qū)的一個公園。這座瀕死的獅子雕像是由丹麥雕塑家托瓦爾森(Berterl Thorvaldsen)于1821年在天然巖石上雕刻而成,是為了紀(jì)念786名瑞士雇傭兵在1792年法國大革命時,暴民攻擊法國杜樂麗宮,他們?yōu)楸Wo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及瑪麗王后而犧牲所建的紀(jì)念碑,意在祈求世界和平。獅子前爪按著有瑞士國徽的盾牌和長矛,臉上神情極為痛苦,令人動容。當(dāng)年馬克·吐溫來到盧塞恩時,將這座獅子雕像稱為“世界上最悲壯和最感人的雕像”。獅子雕像的上方刻有拉丁文“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意為“獻(xiàn)給忠誠和勇敢的瑞士人”。
悠哉漫步于盧塞恩老城區(qū)的古老街巷,是一場悅眼悅心的探尋歷史之旅。猶如乘坐時光機穿越回到中世紀(jì),古老的建筑,精美的雕像,造型各異的噴泉,古樸中透著典雅。最為讓我驚喜的,是古老建筑外墻上色彩絢麗的壁畫,形形色色的圖案,別出心裁而又富有童真。臨近黃昏時分,來到全城最高處的穆塞格城墻(Museggmauer),它是瑞士境內(nèi)保存最完好也是最長的防御性城墻,現(xiàn)存900多米,有9座瞭望塔,現(xiàn)今有3個仍對外開放。登上塔樓,在落日余暉里,俯瞰這座瑞士最美的小城和遠(yuǎn)方四森林州湖景色,湖光,山色和天宇的美景使人目眩驚嘆,那是一種言語難以描述的美。如果有天堂,盧塞恩,就是天堂的入口。
爬過高山,越過湖泊,山空林靜,月宇澄清,有許多的東西,隨著年歲的流逝,會漸漸消退于記憶中。但瑞士的美好,閃入我們的雙眼,流進心里,永恒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