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0日2時28分,在廣州市越秀區(qū)沿江東路剛剛喝完酒的鄧某和朋友陳某,上了一輛出租車,目的地在白云區(qū)江夏牌坊。
到達后,出租車司機李某提出全程車資為51元。但鄧某、陳某二人卻表示車資太高了,認為平時打車過來最多十幾元,而且司機并沒有將兩人搭載到江夏牌坊,于是拒絕支付車資并下車要離開。收不到車資的司機李某立即下車阻攔兩人,并撥打“110”報警。
在三人等待警察到來的過程中,司機李某表示已將二人載到江夏牌坊,但醉酒的鄧某和陳某卻表示此處并非江夏牌坊,而且司機兜了路,要到目的地后才給錢,并強行坐上出租車后座。李某表示:“送你回始發(fā)地不要錢?!?/p>
車輛在途經(jīng)廣云路與黃石東路交界處時,鄧某突然要求下車并拉開其座位旁的右后方車門,被陳某阻止,李某遂鎖上車門總控裝置后繼續(xù)行駛。
其后,李某繼續(xù)駕車通過黃石東路交通崗駛?cè)朐瞥俏髀罚嚹吃俅我笙萝?,李某沒有理睬繼續(xù)行駛。
當車輛行駛臨近至一個交通燈時,鄧某突然從車右后門打開的車窗處跳出車外,陳某發(fā)現(xiàn)后要求李某停車。李某駕車繼續(xù)行駛幾百米后,停下讓陳某下車,后駕車離開。
經(jīng)鑒定,鄧某跳車后導致的損傷程度屬重傷二級。次日,李某接到交警部門通知后自行到案接受處理。
對此,廣州市白云區(qū)人民檢察院指控認為,司機李某的行為應(yīng)以過失致人重傷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提請人民法院依法判處。
有記者近日獲悉,本案經(jīng)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人民法院審理后,一審判決司機無罪。檢方不服,提起抗訴。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后維持司機無罪判決。
法院終審判決被告人李某無罪,契合了公眾的情理認知邏輯。雖然本案被害人鄧某落下二級重傷令人同情,但始終是其自身行為所致,不能怪罪于他人。如果司法認定李某構(gòu)成過失致人重傷罪,那么就有可能給公眾造成“誰能鬧誰有理”“誰受傷誰有理”的錯誤認知導向。在這種意義上,法院終審判決被告人李某無罪,既是對刑法處罰范圍不能隨意擴大底線的堅守,又是對公眾基本情理認同的兼顧。
“法律的生命從來不是邏輯,而是經(jīng)驗?!敝挥性诔酝阜删瘛⒁勒辗ㄖ慰蚣艿那疤嵯?,作出合乎法理和情理的準確判斷,才能讓司法判決定分止爭,進而守護公序良俗,實現(xiàn)社會善治。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