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系學(xué)姐 漂漂
那天晚飯席間,從來不讓我喝酒的父親,主動給我倒了一小杯白酒,這讓我感到很驚訝。我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接過酒杯,不過我知道,父親有心事。
互碰酒杯之后,父親輕輕地把酒杯放在桌上,嘴角抽動了很多次,但是遲遲未發(fā)聲。
我忍不住先開了口:“爹,我看你多次欲言又止,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難題了?”
“沒啥,就是……就是……就是……”
“爹,有啥事你就說,我也長大了,可以替你分擔(dān)了,別怕。”
又過了五分鐘,父親終于緩緩開了口:“那啥,我想跟你商量一下,明年我和你媽不想出門打工了,年齡大了,干不動了,你看行不行?”
從來都是大嗓門的父親,唯獨這次聲音低沉了不少。
“不想干就不干了,這還用跟我商量嗎?”
“你還在讀書,我怕我們不出去打工,你的學(xué)費和生活費都成問題。
“我和你媽沒有啥大本事,本來想安安心心供你讀完研究生的,誰知道身體不爭氣,我很愧疚。”
微弱的燈光下,恍惚間,我看到那個“偉人”眼中泛起的淚光。
那天晚上,我哭了一夜,恨自己不爭氣。有一種痛苦叫作:一貧如洗的家庭+逐漸老去的父母+未發(fā)跡的自己。
我爸的朋友圈屏蔽了我。但不僅僅是我,還有我的姐姐、姐夫們。
第一次發(fā)現(xiàn)他屏蔽我的時候,我還是蒙的,我以為是他不會用朋友圈,所以不經(jīng)意間屏蔽了我。后來我跟姐姐確認(rèn)的時候,她也是一樣的猜想。
從我第一次用微信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7年,這期間我們都沒有見爸爸發(fā)過一條朋友圈,他只是偶爾給我們點贊,有時候簡短評論一下。
直到上個月,我去姐姐家里玩,媽媽讓我給她清理手機內(nèi)存。她的手機里裝了很多亂七八糟的軟件,微信也莫明關(guān)注了很多亂七八糟的公眾號,當(dāng)時已經(jīng)晚上11點了,我就讓她先去睡,清理完了我會把手機放桌上。
然后我就躺在客廳的沙發(fā)上搗鼓手機。家里的燈都關(guān)了,只有陽臺的燈還亮著,我爸在那兒看短視頻。我們倆隔著陽臺的玻璃門,誰也沒跟誰搭話,背景音就只有他用手機播放的“食物十大禁忌”“學(xué)會這些妙招不用找醫(yī)生”之類的老人必看視頻的聲音。
給媽媽清理完手機之后,我準(zhǔn)備起身去洗澡,腦袋里突然閃過一個疑問,我只問過姐姐能不能看到爸爸的朋友圈,那媽媽呢,她能看到嗎?
于是我瞄了一眼陽臺,老人家還坐在板凳上,左手夾著煙,右手握著手機。煙霧繚繞,我沒走到他跟前都能想象他皺著眉頭、瞇著眼睛看手機的樣子。
我換了個姿勢躺好,手機背對著陽臺的方向,打開我媽的微信,偷偷點進(jìn)我爸的朋友圈。果然是枕邊人,我終于有了爸爸朋友圈的入場券。
于是我把聲音關(guān)掉,慢慢往下翻看。
我爸發(fā)的朋友圈,大概可以分成三類:曬娃,生活,老年文。曬娃基本上是拍小視頻曬他的外孫子,出門遛娃,小家伙吃飯,小家伙唱歌。有一個他拍的晚上整理玩具的小視頻觸動了我。外甥有很多小玩具車,從3厘米長到30厘米長的都有。我爸晚上會把那些白天被孩子玩得遍地都是的車按尺寸大小排列好。然后他配的文字是:“到晚上了,小伙伴的車隊收工了。”
看到這里我輕輕嘆了口氣,我感受到的是爸爸的孤獨。他離開老家來到城市,幫我姐姐帶小孩,周遭沒有熟悉的朋友,每天見到的面孔都是家人,社交基本靠微信。而我的小外甥充當(dāng)?shù)氖桥笥训慕巧?,每晚玩具車的歸隊就像是他們共同的約定。其他人都在忙工作,忙自己的事,也就他們倆相互陪伴著,從早到晚。
他朋友圈發(fā)的第二類——生活,其實也能跟老人文歸為一類。我自己是很喜歡日出日落,朝霞晚霞,爬山,逛公園的。我爸的朋友圈也是,他會拍早上藍(lán)藍(lán)的天空、傍晚西下的夕陽,但是他的心境跟我的很不一樣。他配的文字是“又過了一天”“夕陽無限好”這類只說半句的話。他是很敏感的性格,他感嘆時間的流逝多過贊美景色本身的美麗。
其他生活類的內(nèi)容基本是記錄,去公園跟其他老頭老太太唱了歌,居住的城市潮濕多雨,回到老家報備一下之類的。
翻到底之后,我其實能理解他為什么要屏蔽子女了,一是他不想讓我們看到他感傷的一面;二是他發(fā)的內(nèi)容(唱歌、老人文)是年輕一代并不入眼,甚至可能嗤之以鼻的,他也不想自己篤定的事情被人看不起。
爸爸不善言談,我也并不健談。
他聽到我快到家的時候會特地到小區(qū)門口接我,并排走的時候會伸手搭著我的肩膀,騎自行車想讓我坐后座。
我都沒有任何回應(yīng),也沒有像我姐那樣覺得他接我回家很溫馨。我就任他搭著肩不怎么說話,也并不想讓他載我。久而久之,他就不再提前等我,兩個人走路就各走各的。他走得快,就一路走在前頭,我就在后面走自己的。而用自行車載我,我猜測是沒有機會了,他年紀(jì)更大,腰更不好了,我以前覺得他載不動我,現(xiàn)在就更不可能載得動了。
我能理解父親的角色是嚴(yán)父,但是倘若自小他能對子女溫柔些,給子女更多明面上的疼愛,父女間能有更多溝通交流,彼此的關(guān)系就會更柔和。那樣他就會發(fā)現(xiàn),他發(fā)的朋友圈我能懂,我也會給他點贊,評論說下次我們一起去看夕陽,一起到公園散步。
我其實一直記得,小時候在自行車后座上的我,眼前是父親那被汗浸濕的襯衫,以及他寬厚有力的肩膀,和頭頂斜上方的藍(lán)天。
(土豆爸爸摘自知乎網(wǎng),曾 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