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彥平
(山西省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溫泉林場,山西 忻州 036300)
管涔山林區(qū)處于寧武、岢嵐、五寨等縣的交界處,位于黃土高原的呂梁山脈,地處111°30′—112°40′ E、38°31′~39°24′ N之間,最低海拔為1 346 m,最高海拔為2 787 m,高差達到1 441 m。境內溝壑縱橫,梁峁交錯,地形支離破碎,平均海拔2 000 m左右。管涔山林區(qū)均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110~130 d,年均氣溫2~6 ℃,年均降雨量470~620 mm。境內植被主要包括山地草原、山地草甸、灌草叢、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等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主要優(yōu)勢種植物有華北落葉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荊條(Vitexnegundo)、黃刺玫(Rosaxanthina)、柳 葉繡線菊(Spiraeasalicifolia)、百里香(Thymusmongolicus)、苔草(Carexspp.)、貝加爾針茅(Stipabaicalensis)、蒿(Artemisiaspp.)等。
通過走訪當?shù)剞r業(yè)局、林業(yè)局、衛(wèi)生局和各鄉(xiāng)鎮(zhèn)負責人,并查閱有關文獻資料,了解當?shù)氐牡匦蔚孛?、林業(yè)生產等相關情況,對藥材種植人員、相關管理人員進行走訪,對管涔山林區(qū)中藥材種植的種類、栽培歷史、種植面積、產量、道地藥材等詳細信息進行記錄登記。在此基礎上進行野外踏查,初步收集當?shù)刂兴庂Y源分布情況,為進一步制定調查方案做準備。
參考《中國中藥資源普查實施方案》設計野外調查的代表區(qū)域、調查路線、樣地和樣方。
代表區(qū)域劃分:根據(jù)管涔山林區(qū)植被類型、土地利用情況、地理環(huán)境等條件,選取6個代表區(qū)域。以區(qū)域內生長條件相一致、區(qū)域間生境條件相異的原則選擇植被長勢較好、種類組成豐富、藥用植物分布較為集中的區(qū)域作為代表區(qū)域。共選取三種自然植被類型:針葉林、灌叢和草地。依據(jù)資源分布、海拔、坡度、坡向等條件,參考交通可達性。
樣地設置:在6個代表區(qū)域中各設置1條樣帶(長度不超過10 km)(如圖1)。
圖1 樣帶及樣地設置情況
樣地設置:采用等間距法,和系統(tǒng)抽樣法在樣帶內設置樣地,隨機分布設50m×50m的樣地。每個樣地又包括5個10m×10m的小樣地(如圖2)。
圖2 樣地中樣方分布情況
樣方設置:根據(jù)植被類型不同,在樣地內以等間距設置小樣方,設置喬、灌、草樣方6個,其中喬木樣方內套有灌木及草本的小樣方,即號碼為1的是喬木樣方,面積大小為10 m×10 m;號碼為2的是灌木樣方,面積大小為5 m×5 m和號碼分別為3、4、5、6的草本樣方,面積大小為2 m×2 m(圖3)。本次調查一共設置喬木樣方110個,草本樣方440個。分別記錄喬、灌、草的種類、株數(shù)、科名、屬名、入藥部位以及功效。
樣方實地調查過程中按照調查要求詳細記錄樣方內藥用植物的各項信息。對所采集的植物標本編號記錄、進行保存,鑒定科、屬、種,查閱其入藥部位、功效等。
圖3 樣方中小樣方分布情況
根據(jù)實際調查,統(tǒng)計管涔山林區(qū)中藥資源及分布,分析、整理管涔山林區(qū)常見藥材。參考2015年《中國藥典》[1]、《中藥學》[2]、《中藥鑒定學》[3]、《山西植物志》[4]、《中國植物志》[5]等相關文獻,對管涔山林區(qū)中藥材科屬、入藥部位以及功效進行鑒定、查閱、分析。
通過對所調查樣方內的物種進行鑒定、統(tǒng)計,得到299種野生藥用植物,隸屬73科243屬,其中蕨類植物4科3屬4種,裸子植物3科5屬5種,雙子葉植物57科217屬268種,單子葉植物9科18屬22種,以雙子葉植物種類最多。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表1 管涔山林局野生藥用植物統(tǒng)計表
對照《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重點品種目錄》,本次調查采集到的重點品種有白頭翁、細葉百合、側柏、萹蓄、蒼術、柴胡、穿龍薯蕷、黨參、枸杞、甘草、黃精、玉竹、黃芪、黃芩、石竹、秦艽、達烏里龍膽、沙棘、酸棗、射干、沙參、遠志,共計23種,其中黃芩、柴胡、遠志、沙棘、達烏里龍膽、細葉百合等的資源蘊藏量較大。詳見表2。
參照《中藥學》對藥物功效的分類標準,可將本次調查的藥用植物分為瀉下藥、溫里藥、解表藥、安神藥、理氣藥、平肝熄風、消食藥、驅蟲藥、補益藥、利尿藥、活血化瘀藥、化痰止咳平喘藥、祛風藥、清熱藥14類。各類藥用植物種類和所占比例的統(tǒng)計結果見表3。
表2 藥用植物重點品種統(tǒng)計表
表3 藥用植物不同功效統(tǒng)計表
由表3可以看出,調查的299種植物資源中,有藥用記載的占90.97%,無藥用記載的占9.03%。在藥用植物中,清熱藥的比例最大,占到31.44%;其次為祛風藥、化痰止咳平喘藥、活血化瘀藥、利尿藥和補益藥,瀉下藥、溫里藥、解表藥所占比例較小。
4.1 本次記錄管涔山林區(qū)共計299種野生藥用植物,隸屬73科243屬,其中蕨類植物4科3屬4種,裸子植物3科5屬5種,雙子葉植物57科217屬268種,單子葉植物9科18屬22種。管涔山林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野生藥用植物物種較為豐富,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同時也說明管涔山林區(qū)野生藥用植物具有一定的開發(fā)潛力。
4.2 根據(jù)《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重點品種目錄》,管涔山林區(qū)野生重點藥用植物多達23種,其中黃芩、柴胡、黃芪、酸棗、黨參、遠志也是山西的地道藥材,而且黃芩、柴胡、遠志、沙棘、達烏里龍膽、細葉百合等的資源蘊藏量較大。今后在中藥資源利用和規(guī)范化種植方面可優(yōu)先發(fā)展這些重點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