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來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冠狀動脈發(fā)生病變而造成舒張功能衰退、心肌收縮,而不能滿足機體組織及生理活動需要的一組臨床綜合征[1]。目前,臨床上常采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及醛固酮拮抗劑等,雖能降低心臟負荷及改善心肌功能,但總體死亡率仍高。中醫(yī)學認為,血瘀、氣虛、痰濁、陰陽兩虛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發(fā)病機制,而芪藶強心膠囊具有化瘀利水、補陽益氣的作用,臨床研究表明其的確具有利尿、強心、擴血管、抑制心室重構的功效[2]。本研究旨在探討芪藶強心膠囊對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cTnI及預后的影響,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12月—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其中對照組中女16例,男23例;年齡52~79歲,平均(63.6±11.2)歲;冠心病病程3~25年,平均(11.38±5.09)年;NYHA心功能分級Ⅳ級13例,Ⅲ級16例,Ⅱ級10例。對照組39例,女15例,男24例;年齡51~77歲,平均(64.1±12.2)歲;冠心病病程5~24年,平均(12.22±5.36)年;NYHA心功能分級:Ⅳ級10例,Ⅲ級17例,Ⅱ級12例。2組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組間可比。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會研究批準。
1.2 病例選擇標準診斷標準:參照《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3]中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NYHA心功能分級;②有冠心病病史;③冠心病繼發(fā)出現(xiàn)心力衰竭的臨床癥狀;④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50%且入組前左心室增大;⑤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等。排除標準:①心肌梗死或腦梗死患者;②非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者;③惡性腫瘤患者;④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⑤不配合本研究者等。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包括少鹽飲食及合理休息,常規(guī)給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和醛固酮拮抗劑、利尿劑、強心劑、β受體阻斷劑、血管擴張劑等藥物。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芪藶強心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20040141,規(guī)格:0.3 g/粒),組方包括陳皮、附片、黃芪、丹參、香加皮、澤瀉、玉竹、人參、桂枝、葶藶子、紅花。飯后口服,3次/d,4粒/次。2組均給予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4]:顯效:治療后NYHA心功能改善≥2級;有效:治療后NYHA心功能改善1級;無效:治療后NYHA心功能未改善甚至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2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采用心臟彩色多普勒儀檢查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③比較2組治療前后血清脂聯(lián)素(APN)、心肌肌鈣蛋白I(cTnI)水平:治療前后采集2組患者空腹靜脈血6 ml,3000 r/min離心10 min,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固相免疫層析法分別檢測血清APN及cTnI。④比較2組預后情況,包括患者發(fā)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腦卒中和腦死亡),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
2.1 2組患者療效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30%,高于對照組的64.10%(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LVEDD、LVESD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LVEF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例,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APN、cTnI水平比較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血清APN、cTnI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APN、cTnI水平比較 (例,
2.4 2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腦死亡和腦卒中)發(fā)生率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分別為12.82%和20.51%,低于對照組的30.77%及48.72%(均P<0.05)(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例,%)
臨床常給予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改善其臨床癥狀,降低死亡率,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臨床療效較差[5]。中醫(yī)學雖然無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這一疾病的名稱,但可將其歸屬于“胸痹”“痰飲”“心水”等范疇,其病因與飲食不當、勞欲體虛、情志失節(jié)等相關,主要發(fā)病臟器是心臟,涉及肝、脾、肺、腎等[6]。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是本虛標實之證,其病機為心陽虛衰,即心虛不能運血,陽衰則不能制水,導致血脈瘀滯,水飲內停;以痰飲、瘀血、水濕為標,以脾腎陽虛為本[7]。
芪藶強心膠囊具有補陽益氣、化瘀利水的功效,且與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癥狀相符,近年被廣泛用于治療此病[8]。其藥物組成中黃芪具有利水退腫、補氣升陽、益胃固表的功效;桂枝與陳皮有健脾補氣的作用;人參可益肺補脾;葶藶子具有行水瀉肺的功效;香加皮可祛風濕;澤瀉可健脾滲濕,丹參與紅花能活血化瘀,以上諸藥合用,具有益氣活血利水的功效。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9]表明,人參的人參總皂苷能促進心肌收縮力增強,使心肌代謝改善,從而增大冠脈流量,增加心排出量;黃芪則有助于提高LVEF,改善左心室結構;葶藶子可增加心輸出量,降低靜脈壓;丹參對加強心臟血液供應、減輕外周阻力負擔具有顯著效果。有研究[10]顯示,芪藶強心膠囊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降低醛固酮水平和血管緊張素Ⅱ、提高腎血流量及心輸出量的作用,可明顯改善心力衰竭的癥狀,療效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和LVEF明顯高于對照組,LVEDD和LVES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加用芪藶強心膠囊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療效明顯,可顯著改善心功能,促進預后恢復。
血清APN是反映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標之一,其水平越高心功能分級越高;而血清cTnI是心肌損傷標志物之一,其升高會誘導心肌細胞死亡及心功能進行性惡化。陳昕等[11]研究表明,患者服用芪藶強心膠囊明顯改善心功能后,心肌細胞的能量代謝異常被糾正,從而抑制心肌細胞因子APN的產生。同時,研究[12]顯示,芪藶強心膠囊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及血清cTnI水平,促進心肌細胞恢復,進而糾正及改善心力衰竭的病理異常。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血清APN、cTnI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說明輔以芪藶強心膠囊可以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APN、cTnI水平,有利于心肌細胞恢復,促進其心肌功能的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腦死亡和腦卒中)發(fā)生率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加用芪藶強心膠囊可減少毒性及不良反應,有利于患者預后恢復。
綜上,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芪藶強心膠囊能促進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降低血清APN、cTnI水平,且預后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