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
“送教”是校際、區(qū)域間進行的一種有效教研活動, 但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效果并不理想。這就需要教師找到正確的送教方法,以促進被送教學校的發(fā)展。我從上海市金山區(qū)松隱幼兒園來到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幼兒園,在該園開展了支教實踐活動,總結出“因地制宜助學送教方法”。
找問題,補短板
找問題指通過與園長、教師們促膝談心,了解園情,知曉幼兒與教師們的需求。補短板指在找準幼兒園突出問題的基礎上,同上海市的新課程“以幼兒發(fā)展為本位”實踐項目予以對照,給予幼兒園新的課程實施的內涵。例如“以教為重”的作息需修訂,幾乎沒有游戲的一日活動需改變,環(huán)境布置流于多人化的現(xiàn)象需要調整等。針對該園的具體問題,我制定了一學期的行動方案,確保支教達成資源共享的目標。
同商議,共行動
首先,我與園長、骨干教師共同討論行動方案的可行性,在他們的認可下付諸行動。
其次,在行動落地時,需要理論與實踐雙管齊下。只有教師們理解行動方案的價值,才會主動參與。據此,我以“四大推進活動”助力落實行動方案。
第一,專題講座。講座面向全體教師,主要內容包括:幼兒一日活動安排的重要性,教學活動的設計與評價,游戲的重要性,個別化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幼兒園環(huán)境設計的重要意義及實施,反思性活動案例的撰寫方法等?;顒右岳碚摶v座為主,穿插圖片、視頻案例等元素輔助教師們理解講座內容。
第二,現(xiàn)場教研。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針對個別化學習活動展開研討,二是大教研與小教研的內容與方法的研討。帶領教師從理論與實踐整合方面展開研討,以當場活動為案例。
第三,觀察活動。觀察的主要內容包括: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與教師學與教的情況,一日活動各環(huán)節(jié)內容及規(guī)范實施的情況?;顒诱归_方式以隨機觀看個別教師活動、分年齡段集體觀摩活動為主,伴隨教師交流、評價。
第四,指導撰寫。主要內容包括:活動設計是否把幼兒發(fā)展放首位,反思性活動案例撰寫時是否真正深入思考活動問題等。該活動不要求全體教師參與,采用自主撰寫、自愿上交的展開形式,對上交的文章給予設計、修改。
最后,我借助有利的契機,帶領教師們進一步成長。支教初期正值幼兒園改擴建后園舍搬遷,我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指導教師實踐的好機會。搬遷前,我引導教師們一起構思園舍的環(huán)境布置,從整體到局部、從園外環(huán)境到室內班級走廊的設計都滲透了新課程的理念與方法。搬遷時,我與教師們積極參與。搬遷后,我與教師們利用當?shù)刭Y源進行環(huán)境布置。當幼兒看到新環(huán)境,聚在一起興奮地討論。當教師們看到面貌一新的園舍和彰顯著本土特色的環(huán)境布置,不禁感嘆,原來環(huán)境布置不僅要呈現(xiàn)“美景”,還要把“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內涵思想融合其中,這樣可以使環(huán)境發(fā)揮出特殊的教育作用。
由于時間的限制,送教活動的開展還不夠全面與深入,但活動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幼兒園環(huán)境面貌發(fā)生大變化,一日活動安排更加規(guī)范,幼兒園游戲從無序到有序,教師們的教育技能在逐步提升。
一學期的支教,我與該園結下了緣分,也收獲了很多。我深刻地感受到,雖然我園與該園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有所不同,但兩地教師為了孩子、為了幼教事業(yè)的奉獻精神是一致的,教師們積極學習、接受新事物、接受新理念的好學行為也是一致的。我為自己有這樣的支教機會而高興。
(作者單位:上海市金山區(qū)松隱幼兒園)
責任編輯: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