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利
摘要:以隴椒2號為試材,在晝溫28 ℃條件下,應用人工氣候箱調控夜溫,分別研究了不同夜溫(8、12、16、20 ℃)處理對辣椒幼苗葉片光合色素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夜溫下辣椒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不同,隨處理溫度的升高,葉綠素總量逐漸增加。處理14 d后,20 ℃夜溫下的葉綠素總量明顯高于其他處理,分別較8、12、16 ℃夜溫處理提高8.9、6.7、5.1 mg/L;20 ℃夜溫下,類胡蘿卜素含量較高,分別較8、12、16 ℃夜溫處理提高1.6、0.4、0.3 mg/L。說明在20 ℃夜溫下更有利辣椒幼苗葉片光合色素的增加。
關鍵詞:辣椒;夜溫;光合色素
中圖分類號:S641.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20)09-0022-06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07
Abstract:Take Longjiao 2 as the test material, effect of different night temperature (8 ℃, 12 ℃, 16 ℃, 20 ℃) on growth and photosynthetic pigment in pepper seedlings leaves were studied by artificial climate box in daytime temperature of 28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pper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night temperature of different chlorophyll cont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treatment temperature, total chlorophyll increased gradually. After fourteen days, the night temperature of 20 ℃ have the higher chlorophyll content than 8℃, 12℃, 16℃, and respectively increased 8.9 mg/L, 6.7 mg/L, 5.1 mg/L; meanwile, it have the heighter carotenoids content and respectively increased 1.6 mg/L, 0.4 mg/L, 0.3 mg/L. Therefore,night temperature of 20 ℃ have more favorable photosynthetic pigment in leaves of pepper seedlings increased.
Key words:Pepper; Night temperature; Photosynthetic pigment
辣椒(Capsicum annuum L.)原產中南美洲,明朝傳入我國,是我國種植的主要蔬菜之一[1 ],同時隨著設施栽培技術的發(fā)展,辣椒在設施反季節(jié)蔬菜中占有重要地位,成為我國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2 ]。隴椒2號是甘肅省日光溫室栽培面積較大的辣椒品種之一,該品種能適應日光溫室弱光照及高溫多濕環(huán)境,且抗病蟲害能力強,是日光溫室栽培的理想品種。辣椒有機物的累積是白天的光合作用和晚上的呼吸作用之差所剩 [3 ],夜間溫度對辣椒生長發(fā)育尤為重要,較低的夜間溫度可以降低呼吸速率,降低消耗,積累更多的有機物。但過低夜間溫度導致辣椒生長不利,發(fā)育遲緩。因此,培育健壯的辣椒幼苗,促進后期開花結果 [4 - 5 ],是提高辣椒產量的重要手段。低溫易引起葉綠素含量的下降[6 ],適宜辣椒光合作用的晝溫比較明確[7 - 8 ],但葉綠素含量隨夜溫變化研究鮮有報道。筆者以隴椒2 號幼苗為試驗材料,研究了不同夜間溫度下辣椒幼苗葉片中葉綠素含量,旨在找出辣椒幼苗生長最適宜的夜溫,為現(xiàn)代溫室溫度的精準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指示辣椒品種為隴椒2號,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選育并提供。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9年4月至7月在白銀市平川區(qū)共和鎮(zhèn)溫室中進行。2019年4月在室內將消毒后的辣椒種子催芽,播種于裝有草炭、蛭石和珍珠巖按體積比3∶3∶1配制基質的育苗盤(50穴)中,2株1穴,共2盤200株,幼苗達7~8片真葉時移栽到營養(yǎng)缽中。正常生長后,選整齊一致的壯苗分成4組,每組24株(12盆),將其分別移入4個功能相同的RZX型人工氣候箱內進行不同夜溫處理,試驗光強均為300 μmol/m2·s,光周期12 h(晝/夜)。試驗夜間溫度處理共4個,分別為 8、12、16、20 ℃,晝溫均為28 ℃。每處理12株,重復3次,分別于處理后7、14 d取樣測定。
1.3? ?測定方法
試驗測定在甘肅農業(yè)大學農學院蔬菜生理開放實驗室進行。分別取處理后7、14 d的辣椒幼苗葉片, 參照張憲政的丙酮乙醇混合液法[9 ],處理選取辣椒葉片,用直徑為1 cm的打孔器打孔,共24片,分成3組,裝入事先已做標記的試管中,用80%丙酮浸泡48 h,放入黑暗環(huán)境中每隔12 h振蕩1次,然后在663.0、645.0、440.0 nm波長下用U28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葉綠素溶液的吸光光度值,計算葉綠素a、葉綠素b、葉綠素總量及類胡蘿卜素的濃度。
葉綠素a濃度(mg/L):Ca=9.78A663-0.99A645
葉綠素b濃度(mg/L):Cb=21.43A645-4.65A663
葉綠素總濃度(mg/L):Ca+b=5.13A663+20.44 A645
類胡蘿卜素濃度(mg/L):Ccar=4.7A440-0.27 Ca+b
式中,A663、A645、A440分別表示葉綠素溶液在波長663.0、645.0、440.0 nm下的吸光光度值。
1.4? ?數據分析
采用Excel 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和SPSS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辣椒幼苗葉片葉綠素a
由圖1、圖2可知,處理7 d和處理14 d的葉綠素a含量均隨夜溫的增加而升高。夜溫20 ℃時,處理7 d分別較8、12、16 ℃提高1.8、1.5、0.4 mg/L,處理14 d分別較8、12、16 ℃提高5.9、4.3、3.3 mg/ L;在夜溫8、12、16、20 ℃時,處理14 d的葉綠素a含量比處理7 d分別提高2.6、3.9、3.8、6.7 mg/L。對辣椒幼苗葉片葉綠素a含量進行方差分析表明,處理7 d和14 d后均表現(xiàn)為夜溫20 ℃與16 ℃差異不顯著,與8、12 ℃差異顯著。夜溫20 ℃和16 ℃下有利于辣椒幼苗葉片葉綠素a含量的增加,說明在8~20 ℃溫度范圍內,升高溫度有利于葉片葉綠素a的合成。在不同夜溫條件下,葉片葉綠素a含量處理14 d高于處理7 d,說明較長時間的夜溫更能促進辣椒葉片葉綠素a的合成。
2.2? ?辣椒幼苗葉片葉綠素b
由圖3、圖4可知,隨著夜溫的升高,處理7 d和處理14 d的葉綠素b含量均逐漸升高。夜溫20 ℃時,葉綠素b含量處理7 d較夜溫8、12、16 ℃時分別提高1.5、1.2、1.1 mg/L,處理14 d較夜溫8、12、16 ℃時分別提高3.1、2.4、1.8 mg/L。夜溫8、12、16、20 ℃下處理14 d的葉綠素b含量比處理7 d分別提高了0.4、0.8、1.3、2.0 mg/L。對辣椒幼苗葉片葉綠素b進行方差分析表明,處理7 d和14 d后均表現(xiàn)為夜溫20 ℃與8、12、16 ℃差異顯著。夜溫20 ℃下處理7 d和處理14 d葉綠素b的含量均為最高,說明此溫度有利于辣椒幼苗葉片葉綠素b含量的增加,在8~20 ℃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有利于葉綠素b的合成;處理14 d的葉綠素b的含量高于處理7 d的葉綠素b含量,說明持續(xù)的夜溫更也能促進葉綠素b的合成。
2.3? ?辣椒幼苗葉片葉綠素總量
由圖5、圖6可知,隨著夜溫的增加,處理7 d和處理14 d的葉綠素總量均逐漸升高。夜溫20 ℃時,處理7 d較夜溫8、12、16 ℃時葉綠素總量分別提高3.5、2.7、1.5 mg/L,處理14 d較夜溫8、12、16 ℃分別提高8.9、6.7、5.1 mg/L。在8、12、16、20 ℃下,處理14 d的葉綠素總量比處理7 d分別提高3.3、4.7、5.7、8.1 mg/L。對葉綠素總量進行方差分析表明,處理7 d夜溫20 ℃與8、12、16 ℃差異顯著;處理14 d夜溫20℃與16 ℃差異不顯著,與8、12 ℃差異顯著。
2.4? ?辣椒幼苗葉片葉綠素a/b
從圖7、圖8可以看出,在夜溫8~20 ℃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處理7 d葉綠素a/b先降后升再降,處理14 d葉綠素a/b逐漸降低。對辣椒幼苗葉片葉綠素a/b進行方差分析表明,處理7 d和處理14 d均為夜溫8 ℃與12、16 ℃差異不顯著,與20 ℃差異顯著。處理7 d和處理14 d葉綠素a/b的變化很小,說明葉綠素b所占比例較大,能維持較大比例的捕光色素,有利于植株吸收更多的光能。
2.5? ?辣椒幼苗葉片類胡蘿卜素
葉片類胡蘿卜素除吸收和傳遞光能外,還能穩(wěn)定葉綠素分子,防止其自身氧化或被光破壞[10 ] 。從圖9、圖10可看出,處理7 d和處理14 d時,夜溫20 ℃下的類胡蘿卜素含量最高。對辣椒幼苗葉片類胡蘿卜素含量進行方差分析表明,處理7 d時夜溫20 ℃與16 ℃差異不顯著,與8、12 ℃差異顯著;處理14 d時夜溫20 ℃與12、16 ℃差異不顯著,與8 ℃差異顯著。隨處理天數的增加,類胡蘿卜素含量逐漸減少,可能是因為隨著時間的增加,類胡蘿卜素轉換為葉綠素導致其含量減少。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表明,不同夜溫下辣椒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不同,隨處理溫度的增加,葉綠素總量逐漸增加。處理14 d后,20 ℃夜溫下的葉綠素總量明顯高于其他夜溫處理,分別較8、12、16 ℃夜溫處理提高了8.9、6.7、5.1 mg/L;20 ℃夜溫下類胡蘿卜素的含量較高,分別較8、12、16 ℃夜溫下增加1.6、0.4、0.3 mg/L。說明20 ℃夜溫下,更有利辣椒幼苗葉片光合色素的增加。
葉綠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到捕獲光能的重要作用, 其含量直接影響到植物光合能力的強弱[6 ]。本試驗表明,葉綠素a、葉綠素b 、葉綠素總量、類胡蘿卜素含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這與前人研究一致[11 - 18 ]。植物生長的重要能量來源和物質基礎依賴于光合作用,其中葉綠素a/葉綠素b比值減少時, 葉片的光合活性能明顯提高[19 - 24 ] 。本試驗表明,隨溫度的升高,葉綠素a/葉綠素b比值逐漸降低,辣椒葉片維持較大比例的捕光色素,從而促進植物吸收更多的光能,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同處理天數下,14 d處理的辣椒幼苗葉片的葉綠素a、葉綠素b、葉綠素總量含量均高于7 d處理,持續(xù)適宜的夜溫可以維持相對較大比例的中心色素,有利于作用中心對光能的及時吸收和轉換。本試驗僅從葉綠素相對含量方面進行了分析,還需對不同夜溫對辣椒幼苗的生物量、熒光參數、氣孔導度、凈光合速率等其他指標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楊錦華,李? ?進,張雪峰,劉? ?燕.? 我國辣椒抗病毒病育種進展及方向[J].? 現(xiàn)代園藝,2014(15):7-8.
[2] 馬艷青.? 我國辣椒產業(yè)形勢分析[J].? 辣椒雜志,2011,9(1):1-5.
[3] 徐紀發(fā). 周期性變溫對番茄生長量的分析[J].? ?北方園藝, 2004(3):30.
[4] 馬艷青,戴雄澤.? 低溫脅迫對辣椒抗寒性相關生理指標的影響[J].?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26(6):461-462.
[5] 蔣先明,譚俊杰.? 蔬菜栽培學各論[M].? 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84.
[6] 王? ?萍,郭曉冬,趙? ?鵬,等.? 低溫弱光對辣椒葉片光和色素含量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07(7):15-17.
[7] 徐克章,史躍林,許貴民,等.? 保護地黃瓜葉片光合作用溫度特性的研究[J].? 園藝學報,1993,20(1):51-55.
[8] 白青華,郭曉冬,王? ?萍,等.? 低溫對辣椒幼苗葉片氮及葉綠素含量的影響[J].? 甘肅農業(yè)大學學報,2009,6(12):48-52.
[9] 張憲政.? 植物葉綠素含量測定-丙酮乙醇混合液法[J].? 遼寧農業(yè)科技,1986(3):26-28.
[10] 吳天珍.? 低溫弱光下辣椒葉片類胡蘿卜素含量變化及其與葉綠素熒光參數的關系[D].? 蘭州:甘肅農業(yè)大學,2015.
[11] 任華中,黃? ?偉,張福墁,等.? 低溫弱光對溫室番茄生理特性的影響[J].? 中國農業(yè)大學報,2002,7(1):95-101.
[12] 和紅云,薛? ?琳,田麗萍,等.? 低溫脅迫對甜瓜幼苗葉綠素含量及熒光參數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08(4):13-16.
[13] 陳青君,張福墁,王永健,等.? 黃瓜對低溫弱光反應的生理特征研究[J].? 中國農業(yè)科學,2003,36(1):77-81.
[14] 吳韶輝,蔡妙珍,石學根,等.? 高溫對植物葉片光合作用的抑制機理[J].? 農業(yè)基礎科學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0(15):16-18.
[15] 孫? ?艷,徐偉君,范愛麗,等.? 高溫強光下水楊酸對黃瓜葉片葉綠素熒光和葉黃素循環(huán)的影響[J].? 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6,17(3):399-400.
[16] SMILLIE R M.? A method for chilling tolerance using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 vivo[M].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4:471-474.
[17] 王? ?萍,郭曉冬,郁繼華,等.? 低溫弱光對辣椒生長及光合作用的影響[J].? 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37(3):360-363.
[18] 頡建明,郁繼華,黃高寶,等.? 弱光或低溫弱光下辣椒葉片類胡蘿卜素含量與品種耐性的關系[J].? 中國農業(yè)科學,2010,43(19):4036-4044.
[19] 周竹青,張清良.? 小麥品種 (系) 葉綠素含量變化及其與光合葉面積關系研究[J].? 孝感學院學報,2001,21(6):5-8.
[20] 洪法水,魏正貴,趙貴文.? 菠菜葉綠素的浸提和協(xié)同萃取反應[J].? 應用化工,2001,18(7):532-535.
[21] 高? ?岐,趙旭光,譚煜媚.? 分光光度法測定-超聲波提取植物韭菜中葉綠素含量的研究[J].? 食品工業(yè)科技,2007(8):166-167.
[22] 林惠鴻,韋嬌媚,朱積余,等.? 水分脅迫下柚木葉綠素熒光動力學特性[J].? 廣西林業(yè)科學,2015, 44(3):239-243.
[23] 馬惠萍.? 高溫脅迫對辣椒幼苗生長的影響研究[J].? 甘肅農業(yè)科技,2007(1):18-19.
[24] 王蘭蘭.? 弱光處理對辣椒植株形態(tài)及生理指標的影響[J].? 甘肅農業(yè)科技,2004(5):30-32.
(本文責編:楊? ?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