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爽
圍繞“如何構(gòu)建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旨在變以往的“問題設計”為“任務設計”,我進行了語文學習任務設計的探索。
1.課前自讀任務宜簡明開放
課前自讀任務的設計目標是:了解學情,引導學生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使其形成自主閱讀、表達、提問的習慣。
設計簡明是為了避免以繁瑣的學案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與文本對話。比如,文學作品一般的預習任務可以這樣布置:請閱讀文本,呈現(xiàn)三處批注,一是精彩處賞析,二是疑問處提問,三是這篇作品與“我”和“現(xiàn)實”是否有關(guān)系。在精彩處批注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審美能力;在有疑問處批注是為了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思考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是啟發(fā)學生找到自我或現(xiàn)實世界與作品的對接點。簡明不是膚淺,簡單要求的背后考查的是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同時,開放性的任務能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個性表達。
2.課上精讀任務設計要把握核心問題
課上精讀任務的設計目標是引導學生咀嚼文學語言的味道,使其走向文本深處。不同文本特色可咀嚼處各異,能否抓住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處,考驗著教師的文本解讀功力和對學情的把握程度。
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中,我這樣設計任務:列舉學生對林沖性格矛盾處的提問啟發(fā)思考,《水滸傳》對林沖這個人物的塑造邏輯自洽嗎?請學生抓住林沖性格的矛盾處,嘗試解釋這些矛盾,寫一篇200-300字的評論。這個任務的設計除了來自對文本重點的把握,也來自于學生 ? ? ? ? ?提問的啟發(fā)。學生在課前自讀任務中進行了疑問批注:“林沖明明這么懂得忍耐,為什么店小二說他性子急?”“在東京汴梁大相國寺前那個懦弱的林沖和山神廟前反抗復仇的林沖,是不是前后矛盾……”這類問題既是文本的關(guān)鍵點也是學生的困惑點,需要教師發(fā)揮啟發(fā)引導的作用。
3.課后學習任務重在聯(lián)系比較、整合內(nèi)化
課后學習任務通常是寫作任務,旨在引導學生在經(jīng)典、生活和個體間找到契合點。通過讀寫促進學生精神的成長,是語文課肩負的重要使命之一。除了教材學習,經(jīng)典閱讀和觀察反思當下的社會生活同樣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及時通過文字記錄提煉這些思考是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完成《歐也妮葛朗臺》的閱讀任務之后,我布置了一個寫作任務:《他(她)是最可悲的人》。再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布置寫作任務:以“災難過后,我想 ? ? ? ? ? ”這句話開頭,寫寫你的經(jīng)歷、感受或思考。這些設計都是為了引導學生從“我”的視角內(nèi)化閱讀收獲。這樣日積月累的沉淀,將在潛移默化中助力學生的精神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