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宜堯
母親算不上是真正的“繡娘”,或者與繡娘的水準(zhǔn)相差太遠(yuǎn)。但在那個太過貧苦的年代,我的母親過著貧苦的生活,她吃下了繡娘的很多苦,也吃下了朱家的很多苦,更吃下了日子的很多苦。值得欣慰的是,母親在苦水里好像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就是為一家老小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縫縫補(bǔ)補(bǔ),也縫補(bǔ)著我無盡的歡樂。
我很樂意和母親翻箱倒柜找靠色的補(bǔ)丁,好像在尋找珠寶。有時我為找到一個恰當(dāng)合適的補(bǔ)丁翻遍兩個包裹。母親笑著比照褲子的色澤、紋理、大小,又不能浪費(fèi),精挑細(xì)選出一塊合適的布頭來。如果能選用我挑選的布頭,我會滿心歡喜,像個手舞足蹈的小山雀??p補(bǔ)有了我的功勞,日子就有了無盡的歡暢。
母親是個心靈手巧的女人,她從不在磨損處縫補(bǔ)一塊老氣橫秋且死氣沉沉的布,她會耐心地剪成一朵花,一片脈絡(luò)清晰的綠葉,一只小青蛙在呱呱叫,一條游泳的魚,兩只翩飛的蝴蝶,甚至是一株盛開的水仙。褲子屁股處磨出了洞,母親縫制了一個很大的荷葉,我坐在荷葉上,在炎熱的教室里,會有一股少有的清涼、清醒。后來母親在荷葉的下邊,繡了兩尾金色的小魚,這是我最難忘的,也是我最愿意穿的褲子。有時也會繡個小小的睡蓮,一只青蛙剛剛跳離的睡蓮,弄醒了睡蓮,打著哈欠,伸著懶腰。有時還會繡上很難分辨的一串字頭,或拼音,那些字母手拉著手被溫柔的風(fēng)剛剛吹過,沉醉不知?dú)w路的容顏。我的褲腿刮在了釘子上,一個三角口呼噠呼噠的,母親竟然繡上“好好學(xué)習(xí)”的全拼,沒人想到那以前是個三角口,還以為是裝飾呢。很多人都羨慕我有一位心靈手巧的母親。我在蘭州求學(xué),母親在褲腿處繡了兩條思念的小魚吐著泡泡,宿舍的女孩子都嚷著求母親給她們也繡一個,哪怕是一條魚,一朵精致的睡蓮也好。
童年的我特別喜愛做手工,做過很多自認(rèn)為不錯的手工藝品。有孔雀開屏,有烏龜“行路難”,還有用幾支細(xì)竹梢兒熏烤圍制成的丹頂鶴,鶴身用棉花做成。印象最深的是一只用雞蛋殼做成的,胖乎乎的白白的小豬羔,豬身兩側(cè)有一小小的紅色菱形塊,我用金線在上面繡了一個“福”字。要知道我是偷學(xué)母親的繡花手藝,鋪、滾、截等針法,好看賴看算是繡上了,有了金光閃閃的欣喜。母親笑我,那豬身怎么可以繡“?!弊郑克⌒囊硪淼丶魯嘟鹁€,一針一針地繡起來,幾分鐘工夫,一個精美小巧的“豐”字完成了。母親又找了一根白毛線,卷在織針上,用熱氣熏,定型后剪成一小截兒,在末端用針輕輕細(xì)挑,挑碎,挑開,宛若鞭梢兒,粘在豬屁股上。這截兒普通的白毛線就成了“畫龍點(diǎn)睛”豬尾巴了,打著毛毛卷兒,特別有趣可愛。
母親一邊縫補(bǔ)衣物,一邊聽半導(dǎo)體,聽得投入就跟著唱:“一條大河波浪寬,風(fēng)吹稻花兒香兩岸……”母親唱稻花的“花兒”兒音特別重,特別細(xì),像她手上長長的絲線,把美妙的歌聲也織補(bǔ)在了衣服上。走到哪里都能聞到稻花的甜香,走到哪里都能聽到母親的歌唱。
所以我特別愛看母親縫補(bǔ)衣物,繡花繡草,織衣織物,那時的母親才是我愿意看到的母親,才是快樂的母親。
年關(guān)確是思念時,絲絲線來思思念。想母親雖不是什么繡娘,不能“十三織素、十四裁衣”,但,她用一生操持著一家7口人的洗涮縫補(bǔ),織衣繡花。家里門簾兒上有母親繡的一朵玫瑰花,十幾個大小不一的半圓弧花瓣,幸福地圍繞著花心,足以驚艷了土屋,好像一進(jìn)門就能嗅到淡淡的花香。那穿行于生活的針線,繡出的不只是一朵花,兩只蝶,三株草,更是貧苦人家的溫馨與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