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起
自從杜康發(fā)明了酒,酒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中國人的幾案。幾千年來,酒已經(jīng)徹底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這種簡單的有機(jī)化合物一次又一次觸動富有才情的詩人的內(nèi)心,從他們心中流淌出許多或椎心泣血或恣意奔放或溫婉清麗的詩詞篇章??梢哉f,中國有多少位詩人就有多少位酒仙。
酒中消解著屈原的失意與不甘,容納著曹操壯心不已的慨嘆;酒中有開疆拓土的大漢雄心,有海納百川的唐人氣概,有半壁殘陽的宋士哀歌。中華文明的詩歌史亦是酒的家族史,從那苦澀粗糲的綠蟻到醇香撲鼻的青花,從溫潤如玉的女兒紅到清洌醇厚的老白干。各式各樣的美酒,一次次撥動詩人的心弦……
我曾經(jīng)對千余年前那個冬日的黃昏念念不忘。那天白居易早早地支起他的小火爐,開始煮起新釀的綠蟻,氤氳的熱氣模糊了他的雙眼,遮擋了他的面容。小屋里只能聽到他的那句邀請:“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他在邀請誰呢?故人、親友,還是寂寥的天地?抑或是自己?溫?zé)岬木?,入口時仍令他打了個寒戰(zhàn)。北地風(fēng)大天寒,而詩人已垂垂老矣。此時的大唐也正在寒冷的冬日里飲著一杯又一杯苦澀的冷酒。
時光往前追溯,那時盛唐安逸的大夢還沒有被鐵蹄驚醒。金樽冷月,花間清風(fēng),清冷的月光照不亮失意人的路,冷風(fēng)吹不醒得意人的夢。此刻大唐最得意的李翰林卻落個長期輾轉(zhuǎn)流離的下場。當(dāng)年的種種恩寵已成過去,如今卻被皇帝假裝大方地賜金放還。偌大的長安城哪有他的安身之處?“世人皆欲殺”之時,茫茫人海哪里有人推心置腹扺掌而談。這個溫暖的春夜里,他獨(dú)立花叢,手擎金樽:“花間一壺酒,獨(dú)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無人可共飲便與花月同飲,無人可共舞便與風(fēng)影對舞。莫道我是惆悵客,天下無我這般逍遙人!
“重陽獨(dú)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彪x開長安,客居在西南山環(huán)水繞的夔州,這年秋天一位疾病纏身已不能飲酒的老人,在他生命中最后一個重陽節(jié),拖著病體顫顫巍巍地最后一次登高抒懷。他遙望遠(yuǎn)方的故鄉(xiāng),向著天地敬了最后一杯酒,遙敬那已入土或半入黃土的故友,敬自己顛沛流離的一生。眼前滾滾東逝的長江水,再次賦予他悲壯與豪邁:“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笔捠挾碌暮沃孤淙~,老人的生命也到了油盡燈枯之際。如今的他還想以如豆之火照亮這個馬上就要陷入徹底黑暗的王朝,還想著飄搖的孤舟可以停泊在故鄉(xiāng)的渡口。他心中有放不下的家國大義,有落葉歸根的故土情結(jié),正如他顫顫巍巍的手仍不愿放下那只盛滿濁酒的酒杯。
每位詩人手中的酒杯都不一樣,或古色古香,或雍容華貴,但只要拿起便不愿放下。酒入豪腸或愁腸,有的化成了月光嘯成了劍氣,有的暫時稀釋了濃重的哀愁,有的則喚醒了那隱伏的萬千愁怨……那酒杯里裝的不只是酒,還有寂寥、孤獨(dú)、掙扎、大義……
名師點(diǎn)評
酒與詩人,酒與詩,在幾千年的詩歌史中相依相伴,形影不離。本文以《問劉十九》《月下獨(dú)酌》《九日》《登高》這四首詩為依托,闡釋了詩與酒的關(guān)系,將詩人那時的心緒進(jìn)行了形象深入的還原。(袁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