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冠生
孩子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的發(fā)展和形成首先是模仿成年人,特別是自己的父母。
只要父母以身作則,一定會帶著孩子一起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行為,走向健康幸福之路。
我和《父母必讀》雜志結緣是在2000年前后,時光飛逝,不覺中已過了20載。
當時我剛剛完成一個科研調查,這個調查的名稱是“中國兒童食物選擇、飲食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調查在廣州、上海、濟南、哈爾濱等4個城市的23所幼兒園、20所小學和19所中學中的9464個孩子中進行,就當時城市兒童的早餐、零食、飲料、快餐、食物喜好和影響因素等進行了調查分析。這是我國第一次關于兒童飲食行為的調查,所以調查結果一出,引發(fā)了媒體的一陣“騷動”。
當時,《父母必讀》雜志的編輯用敏銳的專業(yè)媒體人的眼光,認識到這個調研結果對父母的指導作用。于是,在雜志社編輯的策劃下,我撰寫了有關飲食行為的科普文章在雜志連續(xù)刊登:《零食,該如何吃?》《白開水,最好的飲料》《營養(yǎng)教育從采購開始》《洋快餐,孩子究竟吃到了什么?》《誰在影響孩子的吃?》《健康早餐:一日之大計》《精細年代的粗糙滋味》《脂肪:我不是個壞小孩》《長,長,長,再長10厘米》。其中刊登在2002年第9期《誰在影響孩子的吃?》一文榮獲2002年第十四屆全國科普期刊優(yōu)秀作品一等獎。
《父母必讀》文如其名,40年來,為父母們在養(yǎng)兒育女中解疑答惑,指點迷津,陪伴孩子們長大成為新一代的父母,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功德無量。祝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再創(chuàng)輝煌。借此機會,我也和父母們分享一些關于飲食行為的觀念。
飲食行為,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吃什么、吃多少、如何吃、在哪里吃、和誰一起吃等等,這些都會影響人們營養(yǎng)的攝入,從而對營養(yǎng)和健康產(chǎn)生影響。而且,飲食行為是在兒童時期、少年時期發(fā)展和形成的,會關系到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幸福。
飲食行為會“遺傳”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想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父母的作用至關重要。父母的職責不僅僅是提供食物這么簡單,還需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孩子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的發(fā)展和形成首先是模仿成年人,特別是自己的父母。調查發(fā)現(xiàn):
經(jīng)常不吃早餐的兒童中,他們的父母也是經(jīng)常不吃早餐的;
父母不愛吃的食物,就不會去購買,孩子也就沒有機會品嘗這些食物;
家人口味重的,孩子鹽的攝入量就會超過建議量,不利于健康;
作為父母,如果每天長時間看電視,抽煙、喝酒,經(jīng)常吃快餐,喝含糖飲料,不運動,長此以往,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僅會對自己的健康帶來危害,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夠的,還需要用營養(yǎng)健康的知識豐富自己和孩子,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長。
建立良好飲食行為的2個認識和4條育兒建議
● 2個認識
營養(yǎng)很重要,均衡是黃金準則。維持生命和健康所需要的營養(yǎng)素有40多種,人的身體對這些營養(yǎng)素需要的量是不相同的。例如,人體每天需要幾十克的蛋白質;有的需要的量少,只有幾克;有的更少,是以微克計的。但是并不意味著需要量多的營養(yǎng)素就重要,需要量少的就不重要。不管需要的量多量少,對維持身體正常的機能及健康都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就會出現(xiàn)問題。真正的營養(yǎng),貴在全面、均衡!
食物不是越貴越有營養(yǎng)。食物的價格受很多因素的影響,雞、鴨、魚、肉等動物性食物的價格一般要比米、面、蔬菜等植物性食物高,但這并不意味著價格高的食物就比價格低的食物有營養(yǎng)。每種食物所含的營養(yǎng)物質不同,不能簡單地從價格上來判斷食物的營養(yǎng)。從食物分類及所含的營養(yǎng)素來看,有些食物含的某些營養(yǎng)素多些,其他營養(yǎng)素少些,或者沒有,沒有一類食物能夠提供人體所需要的所有營養(yǎng)素。因此,要獲得充足、均衡的營養(yǎng),只吃一類或兩類食物是不夠的,各類食物都要吃,要根據(jù)食物的營養(yǎng)含量特點進行合理搭配。
● 給家庭的4條育兒建議
讓孩子參與食物的選購。這是一個讓孩子認識和了解食物及營養(yǎng)的好機會。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給孩子介紹一些營養(yǎng)知識,例如,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奶類的營養(yǎng)全面,含有豐富的鈣,有利于骨骼的健康,等等。在生活中循序漸進地給孩子傳遞營養(yǎng)和健康知識,有助于孩子良好飲食行為的養(yǎng)成。
讓孩子參與食物的準備和烹調。許多父母不讓孩子參與烹調食物的過程,怕孩子傷著、燙著。其實,參與到食物的準備、制作中,不僅可以讓孩子加深對食物和營養(yǎng)知識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使孩子受益一生。只要有安全意識,做好安全防護,是可以經(jīng)常邀請孩子一起參與食物的準備和烹飪的。
給孩子挑選食物自由度。有些孩子吃飯時挑挑揀揀,喜歡吃的吃不夠,不喜歡吃的一點不吃。在孩子偏食或挑食時,父母不要去評價;在平時也不要說,我的孩子最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等等,那樣會在不知不覺中強化孩子的這些行為。在孩子不好好吃東西時,也不要采取追食、誘食、強食等方法,過了就餐時間,就不要再給孩子提供正餐的食物??梢越o孩子一些挑選食物的自由度,但是,這種自由要有一定的限度,也要學會巧妙地設置挑選項,比如讓孩子在蝦皮小油菜和涼拌芹菜中自己挑選吃哪種,等等??梢宰尯⒆舆m當?shù)爻孕┝闶常⑶易约禾暨x,但是要從家里備好的比較健康的零食中挑。
不用食物獎懲孩子。有些父母喜歡用食物作為獎懲孩子的手段。尤其是孩子考試成績好了,就獎勵吃快餐。結果,孩子就會逐漸喜歡上吃快餐。這些都會誤導孩子的飲食行為。
畫重點:
食物多樣;
每天吃早餐;
烹調時少用油鹽;
每天動起來。
只要父母以身作則,一定會帶著孩子一起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行為,走向健康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