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真 楊紅琴 潘大軍
腦梗死在中醫(yī)學中屬“中風”范疇,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機制為腦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血栓,血栓脫落阻塞血管,引起腦內缺血缺氧造成細胞死亡或病變,出現(xiàn)神經功能障礙[1]。該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死亡率高,極易復發(fā)[2]。腦梗死發(fā)病后的6個月內是神經功能恢復的“黃金時期”,因此在這段時間內積極治療可降低患者的殘疾率,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旨在探討降粘通絡膠囊聯(lián)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及神經功能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3月—2019年7月在河南省濟源市中醫(yī)院接受治療的98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 組,各49 例。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男27例,女22例;年齡44~75 歲,平均年齡(58.25±3.28)歲;病程54~97d,平均病程(63.87±11.75)d。觀察組男32例,女17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58.64±3.52)歲;病程55~82d,平均病程(64.71±3.21)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神經病學》中腦梗死診斷標準[3];②處于急性起病后的2 周~6 個月內;③腦梗死進入恢復期后尚未接受系統(tǒng)性治療;④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4]≥8 分;⑤患者及家屬均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對使用藥物存在禁忌癥者;②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③合并嚴重的心、肝、肺、腎功能損害或血液病患者;④發(fā)病24h 內已經發(fā)生腦疝或嚴重上消化道出血者;⑤小腦、腦干梗死患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予腦梗死常規(guī)治療,即強化體能訓練、合理調整情緒、控制血壓、調整血糖,并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改善腦循環(huán)、抗血小板聚集、腦保護等對癥治療,并于每晚睡前口服瑞舒伐他?。ㄕ憬U帢I(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37)10mg/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降粘通絡膠囊聯(lián)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其中,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吉林四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448)10mL 溶于250mL 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 次/d;降粘通絡膠囊(濟源市中醫(yī)院,豫藥制字Z04180004),4 粒/次,3 次/d,飯后口服。兩組均治療60d。
1.4 評價指標①血液流變學指標:于治療前、治療后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送檢驗室檢測全血還原黏度(RV)、紅細胞沉降率(ESR)、血小板黏附力(PADT)、紅細胞壓積(PCV)。②癥狀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癥狀表現(xiàn)(偏身麻木、失語、半身不遂、口眼?斜)進行評分,根據(jù)嚴重程度分別計0~6 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③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對患者治療前、治療后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數(shù)與神經功能缺損嚴重程度成正比。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癥狀積分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癥狀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各項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對比,bP<0.05
2.2 NIHSS 評分治療后,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降低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對比,bP<0.05
2.3 血液流變學指標治療前,兩組患者的RV、ESR、PADT、PCV 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RV、ESR、PADT、PCV 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表3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對比,bP<0.05
腦梗死是神經內科疾病,是腦部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具有高發(fā)病率、致殘率、復發(fā)率等特點,可致患者軀體功能障礙、血液流變學指標異常,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多以恢復缺血腦細胞供血、神經功能為主要治療目標。瑞舒伐他汀是他汀類藥物,具有降脂、腦保護作用,通過調節(jié)腦血流,增加腦缺血后血流灌注,減輕腦損害,誘導腦的可塑性,使神經再生,從而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可減少血管腔內硬化斑塊脫落及腦血栓形成,進而減少腦梗死的發(fā)生,故本研究以瑞舒伐他汀作為對照。
祖國醫(yī)學認為,腦梗死乃因飲食、情志、勞倦內傷等引起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瘀,上犯于腦,導致腦脈痹阻[6]。故該病應以活血祛瘀、行氣通絡為主要治法。降粘通絡膠囊具有活血通絡作用,可降低血液黏稠度、軟化血管,主治中風后遺癥,如偏癱、頭痛、言語不清,可延緩高脂血癥與皮內損傷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減輕粥樣斑塊引起的動脈管腔狹窄[7]。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為中成藥,主要成分為川芎與丹參提取物,其中川芎味辛、性溫,可祛風止痛、活血行氣、安神寧志,為常用活血化瘀藥;丹參微寒微苦,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之效?,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川芎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利于恢復局部腦組織血流灌注;丹參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腦部病灶處微循環(huán)等作用[8]。降粘通絡膠囊與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兩者結合可達降低神經功能損傷、增加腦內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之效[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RV、ESR、PADT、PCV 水平、NIHSS評分及癥狀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降低更明顯,表明降粘通絡膠囊與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聯(lián)用治療腦梗死患者療效肯定,能夠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有效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
綜上所述,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應用降粘通絡膠囊與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療效理想,可有效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