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魯
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過,2003年度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南非作家?guī)烨性诋?dāng)時的頒獎晚宴上的簡短致辭中,自始至終所談?wù)摰模际亲约旱哪赣H。
“我的母親要是活著的話,該是九十九歲了,”他說,“……不管怎么說,我們在通往諾貝爾獎的途中所做的一切努力,若不是為了母親,又是為了誰呢?”
他想象著,如果他把獲獎的消息告訴母親:“媽媽,媽媽,我得了個獎!”母親一定會這樣說:“哦,太棒了!親愛的,現(xiàn)在你該把胡蘿卜吃完,不然它們就涼了。”
“可是,遺憾的是,”庫切接著說道,“在我們拿著獎跑回家,得以對我們的頑皮淘氣有所補償之前,為什么我們的母親都已經(jīng)年逾九十九歲了,甚至早已長眠于地下了呢?”
庫切的致辭,使我想到一位法國小說家的名言:“寫作是為了讓母親看的?!?/p>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也是一位從小就受到具有藝術(shù)家氣質(zhì)的母親無微不至的呵護(hù)和關(guān)懷的作家。母親是他的生命和靈魂中巨大的存在。還在少年時代,當(dāng)有人問他“對不幸的想法是什么”時,他回答說:“將我和母親分開?!庇腥苏f,他那部長長的、就像勞蛛綴網(wǎng)般的嘔心瀝血之作《追憶似水年華》,從頭至尾,都可看作他寫給母親的依戀之書、傾訴之書和感恩之書。
最近,我讀到了散文家趙麗宏寫的一篇《母親和書》。我覺得,這是一篇散發(fā)著淡淡的感恩的芬芳的散文。
這篇散文是這樣開頭的:“又出了一本新書。第一本要送的,當(dāng)然是我的母親。在這個世界上,最關(guān)注我的,是她老人家。”
這個細(xì)節(jié)一瞬間就先擊中了我。我不知道,有多少作家會在自己每本新書出版之后,首先想到的是送給自己的母親。如果是,那他就不僅是一個值得我們期待的好作家,而且還是一個值得敬佩的好兒子。
趙麗宏在自己的散文里接著回憶說,在漫長的成長過程和讀書、寫作生涯中,他雖然已經(jīng)成為一名作家,但是似乎并不能確定,母親是否喜歡閱讀他寫的那些書。因為母親的職業(yè)是醫(yī)生,而且她也從來不在兒子面前議論文學(xué),從不輕易地夸耀兒子的成功。
“和母親在一起,談話的話題很廣,卻從不涉及文學(xué),從不談我的書,我怕談這話題會使母親尷尬,她也許會無話可說。”他說。
也因此,當(dāng)他的一套四卷本自選集出版后,他想,這套書字?jǐn)?shù)多、字號小,母親也許不會去讀的,便沒有想到送給她。
可是,有一次他去看母親,母親告訴他說,前幾天,她去書店了。
兒子問她去書店干什么,母親笑著說:“我想買一套《趙麗宏自選集》。”
兒子一愣,問道:“你買這書干什么?”
母親回答說:“讀啊。”
看到兒子不太相信的臉色,母親又淡淡地說:“我讀過你寫的每一本書?!?/p>
說著,她就走到自己的房間的一角。那里,有一個被簾子遮著的暗道。母親拉開簾子,原來里面是一個書櫥。
“你看,你寫的書,一本也不少,全都在這里。”兒子走近一看,不禁吃了一驚。在這個小小的書櫥里,他這二十多年來出版的幾十本書,全都在那里,并且按照出版的年份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一本也不少,有幾本,還精心包上了書衣。
這時候,兒子的眼睛濕潤了。
“我想,這大概是全世界收藏我的作品最完整的地方……”
毫無疑問,能夠擁有這樣一位母親,他應(yīng)該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幸福的作家了。任何一位作家所能擁有的任何榮譽、財富與地位,和擁有這樣的母親與母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羅曼·羅蘭在小說《母與子》里說過一句話:“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p>
閱讀練習(xí)
1.“媽媽,媽媽,我得了個獎”這一題目有何妙處?
2.本文一共寫了三位母親,這三位母親有什么共同特點?
3.畫線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有詳有略,詳略得當(dāng),是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要求。本文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請簡要進(jìn)行分析。
5.說說你是如何理解“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這句話的。
(參考答案見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