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只要我們愿意放手,他們能做的遠比我們想象的多。比如我家5歲的小朋友,就開始做家務了。
我為他準備了小剪刀,讓他幫忙剪斷菜根;給他小掃帚和畚箕,讓他練習掃地;現(xiàn)在他用他那把兒童專用的小刀,已經(jīng)能幫著切肉丁和蔬菜了。這些事對于他來說都是可以做到卻又有些挑戰(zhàn)的。由于不愛做手工,小家伙的手部小肌肉往往沒有其他孩子靈活,可是他剪菜根卻剪得津津有味,甚至開始自己提升難度“要剪得最少且不浪費”。掃地也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最開始的時候,小家伙可是花了好一陣子才能雙手配合著把垃圾送進畚箕里。更別說切肉和蔬菜了,一只小手按著食材,另一只小手瞧準了下刀的位置,一齊配合才能完成任務。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支持態(tài)度是最為重要的。當他第一次揀菜、剪根分不清好壞、十分浪費的時候,我們沒有指責他,而先是感謝他:“今天幫了大忙了”,只有成功的體驗,才能讓他有興趣和信心去做第二次嘗試。當他怎么也沒辦法把薄薄的紙片掃進畚箕里時,我沒有急著接過手來幫他,而是由著他慢慢地試,直到他開口向我求助——探索的過程遠比干凈的結(jié)果來得重要。當他第一次用小刀切肉的時候,我沒有在一旁緊張地觀望、時不時地指導(當然是在我確保小刀未開鋒的安全前提下),而是任由他自己想辦法把大大的肉塊切成小小的肉丁。勇敢地嘗試、自我總結(jié),往往比刻板地教授更能讓孩子記憶深刻。
(摘自《新民晚報》衛(wèi)勍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