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艇 楊 艷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演變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癌前病變[1],早期診斷并監(jiān)測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對于胃癌的早診早治意義重大。胃鏡及組織病理學檢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斷的金標準,但患者依從性較差,難以接受胃鏡檢查[2]。近年來,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和胃泌素17(gastrin-17,G-17)等血清學指標檢測用來診斷萎縮性胃炎的方法逐漸得到重視[3-4]。大量研究[5-6]表明,PGI、G17和PG I/II比值(PGI/II ratio,PGR)的下降與胃黏膜萎縮的程度呈正相關。但這些指標在萎縮性胃炎診斷中的價值在臨床上目前尚未明確,為此,本文通過檢測血清PGI、PGII、G17水平,擬探討PG(PGI、PGII)、PGR、G-17單獨和聯合檢測在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斷中的價值,為臨床尋找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診斷方法提供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寧國市人民醫(yī)院體檢中心行胃鏡檢查,并經病理確診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92例設為病例組,其中男性62例,女性30例,年齡20~76歲,平均(44.7±13.3)歲;伴有高血壓病10例,糖尿病9例,高血脂7例;選擇同期本院胃鏡檢查正常人群214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44例,女性70例,年齡19~78歲,平均(41.7±15.6)歲;伴有高血壓病13例,糖尿病15例,高血脂8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8~80歲;②患者愿意同時接受內鏡檢查和抽血檢測。排除標準:①心、肺有嚴重疾病,以及肝臟、腸道疾病和其他內分泌疾病者;②有胃部手術史者;③納入研究前2周使用過質子泵抑制劑、組織胺受體2拮抗劑、胃黏膜保護劑、抗生素等藥物者;④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和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方法 收集病例組和對照組血清,采用熒光免疫雙抗體夾心法,參照試劑盒說明書定量測定血清PGI、PGII和G-17的水平[15-16]。試劑及儀器(HIT-91A型熒光免疫分析儀)均由必歐瀚生物技術(合肥)有限公司提供。
2.1 兩組PGI、PGII、PGR和G-17水平比較 病例組血清PGI、PGR、G-17水平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PGII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PGI、PGII、PGR和G-17水平比較
2.2 不同指標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的ROC曲線 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以PGI、PGR、G-17為檢驗變量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3項指標聯合檢測的AUC為0.901,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62.2% 、68.1%。見圖1、表3。
表3 PGI、PGR、G-17單獨及聯合檢測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價值
圖1 PGI、PGR、G-17單獨及聯合檢測的ROC曲線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其連續(xù)性進展后將演變成胃癌: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1]。日本一項長達10年隨訪研究[7]表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竇和胃體病變是胃癌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危險程度伴隨著萎縮程度的增加呈指數級增加。另一項胃癌癌前病變患者發(fā)生胃癌風險的大規(guī)模回顧性研究[8]表明,約6%的嚴重胃黏膜萎縮患者在5年內進展為胃癌。因此,提高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檢出率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胃鏡結合病理組織學檢查為檢測萎縮性胃炎的金標準,但均為侵入性操作,無癥狀人群依從性較差,因此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篩查,非侵入性血清學檢測方法的出現彌補了體檢人群中該疾病篩查的應用缺陷。
PG是胃蛋白酶的無活性前體,根據其免疫原性的不同,可以分為PGI、PGII兩類。PGI僅由胃底腺的主細胞和頸黏液細胞分泌[9],胃蛋白PGII除由主細胞和頸黏液細胞分泌外,還有幽門腺和十二指腸腺亦可參與合成與分泌[10]。正常情況下血清PG濃度正常,胃體黏膜萎縮時頸黏液細胞和主細胞數量減少,此時PGI分泌減少,血清中的含量隨之降低;而PGII在病理情況依舊可能保持正常水平,PGR隨之降低。G-17是胃泌素的一種亞型,主要是由胃竇G細胞和近端十二指腸黏膜細胞產生,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胃竇黏膜萎縮可導致G細胞明顯下降,G-17生成明顯降低[11]。PG和G-17被分泌進入胃腔后,很少一部分可以透過胃黏膜毛細血管進入血循環(huán)。通過檢測PG、G-17的血清學水平可以間接反映胃黏膜分泌功能,進而用做萎縮性胃炎的提示性指標[5]。既往研究[6]認為,PGI的減少以及PG I/II比值的降低可以作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血清學標志。而PGI或PGI/II下降,同時G-17水平降低,則患者可被判定為全胃萎縮性胃炎。但由于各項研究檢測方法并不完全相同,臨界值的設定也不完全相同,所以許多研究結果并不完全一致,PG和G-17對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價值尚未達成共識。
本研究發(fā)現,病例組血清PGI和PGR以及G-17的表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而PGII水平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這可能與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出現不同程度萎縮,胃底腺分泌功能降低有關[12]。本研究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3項指標聯合檢測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的AUC最大,各指標單獨診斷的臨界值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有一定差異。如陳嫻等[12]研究提示,PGI和PGR在老年慢性胃炎患者中的臨界值分別為98.06 μg/L和6.68;陽仕雄等[13]研究表明,G-17在診斷萎縮性胃炎患者中的最佳臨界值為9.624 pmol/L,這種差異可能與入組患者的年齡組成、疾病嚴重程度甚至地理區(qū)域性差異、檢測采用的檢測儀器不同等有關,尚需進一步分析研究。
綜上所述,聯合檢測PGI、PGR和G-17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有一定的價值。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為單中心研究,入組患者來源相對單一,缺乏足夠的多元性和代表性。有待擴大樣本量、進行多區(qū)域、多中心的臨床研究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