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場交換,美景更迭間,靈魂也完成了游歷。七天的旅程下來,仿佛大理的輪廓還在眼前,卻已經(jīng)到了離別的時刻。這一刻,我想把心中的大理印象記錄下來。
一、白族村落里的文化印跡
如果不是來到了大理,我可能永遠也無法這么直觀地感受白族文化的驚艷與魅力。于是,在談美景之前,我愿駐足在這白族村落,靜觀溫暖俗世。
前塵里,白族村落里的民居承載了南詔國的歷史云煙;今世里,白墻黑瓦、“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記錄了這個民族傳承千年的本主和堂號文化,見證著如今的幸福生活。
作為傳統(tǒng)白族村落之一,上滄村臨山而建,大畝綠油油的粳稻田隨著遠方客車的駛來映入游人眼簾,水牛兀自悠閑,時而嚙草,時而臥眠。這里的農(nóng)耕文化是如此的鮮明,深深烙刻在千年滄海變桑田的事實中;這里興師重教的傳統(tǒng)是如此的強烈,深深蘊藏在文昌宮的暗花疏影間。推開斑駁落漆的紅門,走過銅銹掛壁的拱庭,本主廟前依稀有詩文置案。原上滄村小學(xué)的文昌宮承擔(dān)著傳習(xí)知識的職責(zé),曾為這片土地培育出了無數(shù)精英。而今從文昌宮走出的他們,為人師者,春雨雨人,照亮青山綠水間一個村落里文化的世代傳承。
走進上滄村里一座白族民居,我便見到院內(nèi)照壁上書寫著大大的“青蓮世第”字樣,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這戶李姓人家的堂號。原來白族的堂號文化就相當(dāng)于漢族的郡望文化,兩者一脈相承,甚至當(dāng)?shù)赜行┩跣杖思揖团c瑯琊王氏同源!正因如此,白族的姓氏堂號許多都化用于漢族姓氏的家族稱號。比如像趙姓一般題書“琴鶴家風(fēng)”;楊姓題書“清白傳家”(或“清白家聲”);杜姓一般題書“工部家聲”等。從這一點也可看出,白族文化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已經(jīng)積極地同其他民族進行交流學(xué)習(xí)了。
白族的文化還體現(xiàn)在村落間的趕集上。
不得不說,海東集市是整個旅程中最具人間煙火氣的一段。每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三,附近的幾個白族村莊便會聚在一起,開展一場熱鬧的趕集。四方街道上人來人往,攤鋪沿街而設(shè)蜿蜒不絕,有穿著民族服飾的老人躬下身來將挑選的貨物放入背簍,也有總角孩童調(diào)皮地東轉(zhuǎn)西轉(zhuǎn)……雖然城市商業(yè)化在不斷推進,但此刻我融入這村莊里古老的白族趕集中,便已覓得一身沉甸甸的詩意了。
不管是在南村、上滄村還是雙廊、喜洲,當(dāng)?shù)鼐用穸紵崆榇?,用自己的豪爽樸實表達著對遠方客人最誠摯的祝福。熱鬧煙火氣中,我想大理的本土村莊真的是“人間小村莊,四海一詩家”啊。
白族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樸素真誠的熱情待客之道,這就是如今大理的“人和”。
二、蒼山下,洱海邊
沒去云南之前,它在我的印象里只是單一的一個詞語:彩云之南,美則美矣,卻只不過是腦海里陌生的虛幻想象。來到大理之后,云南的美才一下子在我這個匆匆過客充滿好奇的眼眸中具體起來,驚艷而獨特。
前往住處的路途上,車輛在環(huán)洱海公路旁攜風(fēng)而過。明明已經(jīng)是傍晚時分,可太陽依舊不肯歇息,照得大理的夏日傍晚亮如白晝。陽光投射到溫柔平靜的洱海水面上,粼粼波光反射在四周公路上絡(luò)繹不絕的汽車車窗上,流光閃爍間,我驀然想起了“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這句詩文。此時,雖非“長煙一空,皓月千里”,但這樣的湖光水色卻頗得范仲淹筆下所描述的意境。這不過是一次匆忙的初見,卻讓蒼山洱海成為我心目中的驚鴻照影。
幾天下來,大理的印象在我心中由陌生變?yōu)槭煜ぃ粽f其中的美景精髓為何,那必定是“無弦萬古琴”的洱海。
耳目著色推移間,洱海在我的面前緩緩綻開它的容顏,是清晨日出下躍動光彩的自然鏡面,亦是黃昏日落時被晚霞染透的一方紅綺,更是深夜星空下盛滿萬物清夢的搖籃。海天一色,云帶掛山,我站在洼畔岸邊任由清澈的湖水一浪接一浪地拍打腳面,仿佛身臨世界盡頭,只愿沉溺在這耳目所遇的天光云影共徘徊里。
蒼山洱海間,卷起的波浪似要吞盡世間一切塵垢,那片山那片海只是那么靜默地佇立著,就已勝過天下一切顏色。
洱海之中,無數(shù)島嶼如明珠散落,繪成一幅錦繡圖畫。銀梭島上亂石密布,花木恣意野蠻生長;小普陀上云霧繚繞、清風(fēng)徐徐,嶙石古木交相輝映,神閣深處祝頌綿長……在這樣的仙境中,凡塵俗務(wù)皆可拋諸腦后,王子喬必乘緱山鶴而來,而我則愿做那一只只飛翔在島側(cè)的紅嘴鷗,暫且忘盡世間一切機心。
遍布在蒼山洱海間的那些白族小村莊是如此幸運地享受著上天給予的無雙美景的恩賜,得以世代在這鐘靈毓秀的山水間詩意棲息,樸素生活。南村的白族居民晨起耕田,在岸邊賞觀洱海風(fēng)光;金梭島上居民敞開屋門,海鮮的腥味飄散在街頭巷尾。傳說天上的仙女流連于洱海風(fēng)光,不小心將手中天梭遺落在此,遂有了金梭島。或許正因如此金梭島上的原住民才會虔誠地供奉仙人,帶著上天賜予的福澤在這一方如畫美景間踏實奮斗,過著簡單快樂的生活。我突然有些羨慕起他們,生活在蒼山下洱海邊,當(dāng)真是在塵世間覓得世外桃源,遺世而獨立。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島嶼上街道整潔、一塵不染,沿著海岸漫步一圈,幾乎看不到遺棄在海水里的生活垃圾,阿鵬們駕著小船出去捕魚,也嚴(yán)格遵守著淡旺季的生態(tài)規(guī)律。清風(fēng)徐來,吹拂著一串心愿牌叮當(dāng)作響,紅絲繞過島上繁茂的古樹,將祈愿送入九天。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廣袤的洱海給周圍的島嶼帶來了美景也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資源。“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當(dāng)?shù)鼐用裨谙硎茏匀毁Y源的同時,也竭盡所能去保護周邊環(huán)境和洱海的水源,用“中和”之態(tài)去相輔相成,在大自然與人類生活之間種下一片“生態(tài)紅利”。
其實身處車水馬龍的大理城鎮(zhèn),人們也能夠擁有這樣一份“生態(tài)紅利”。譬如漫步在秀北山公園內(nèi),依山勢而栽種的蔥蘢樹木連成一片,裝點了原先還未進行生態(tài)保護開發(fā)前荒蕪光禿的山脈;繡球花開遍山坡,有蝴蝶翩躚而至,譜一曲《蝶戀花》;登亭鳥瞰大理城,親子游玩在寬闊草地上,“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管是清除海水污染還是建構(gòu)生態(tài)公園,凡此種種,無不反映出當(dāng)?shù)卣⑵髽I(yè)和人民齊心協(xié)力保護生態(tài),保護洱海的決心。
生態(tài)保護,天人合一,這就是大理如今的“地利”。
三、擷取一捧風(fēng)花雪月
不管你有沒有去過大理,提到它,人們的第一印象便是“風(fēng)花雪月”。
的確,蒼山洱海、風(fēng)花雪月是大理聞名遐邇的名片,但其實作為一座千年古城的大理,自身也有很多絢麗的歷史文化。
大理古城又名葉榆城、紫城。它曾經(jīng)作為唐代天寶年間南詔國的新國都羊苴咩城,而在史書上留下姓名。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承載著獨具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
歲月的痕跡在古城的每座建筑里悄然浮現(xiàn):廊下坑凹的轉(zhuǎn)折處大理國的高公主曾在逃往龍華寺躲避戰(zhàn)亂的過程中不經(jīng)意間回眸;騎樓上不再明亮的美人窗曾映照出多少如花似玉的青春面龐;“南詔布衣”的作坊里又曾扎染過多少華美的服飾……云煙退散隨著青史一同埋進這片土地的深處,而今的大理古城沒有了曾經(jīng)的兵荒馬亂刀戈相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派祥和歡快、商業(yè)繁榮的現(xiàn)代新景象,吸引著一批批游客慕名前來。街邊櫛比鱗次的古老房屋仿佛從沉睡中蘇醒過來,也樂意以幾百年前那種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接受游客們新奇打量的眼光,屋下一樓的商戶正在熱情地招攬客人;彈著吉他的民謠歌手且行且吟;日光從石板路上扶搖而起,裁剪下扎染作坊里勤勞的身影,鮮艷的藍色披肩點綴了游人快樂的笑容,融進金花們響亮的歌聲里;風(fēng)鈴輕撞雕花門扉,文創(chuàng)店內(nèi)設(shè)計師正認真地制作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將大理的風(fēng)花雪月鐫刻在木制書簽上……
今天漫步于大理街頭,現(xiàn)代氣息中仍舊有著古老的血脈。大理古城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并沒有隨著城市發(fā)展而消散殆盡,反而在旅游和商業(yè)開發(fā)中找到了一種古老與現(xiàn)代和諧相處的平衡——扎染布藝、花果釀酒技術(shù)等,大理獨具的工藝借助旅游業(yè)的繁榮而向外推廣,在實現(xiàn)了價值的同時也守住了那份自古洎今不變的匠心;飛燕寺、元帥府等景點內(nèi),也總能看到當(dāng)?shù)厝舜蚶?、祈福的身影……古老的技藝和建筑并沒有遠離大理人的生活,閑時釀一杯果酒,去本主廟里祝禱,這于他們而言是一種滿足,也是一種在生活方式上對祖先的追思與神交。大理古城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博物館里遺世獨立的珠玉瓷器等,雖沉淀了古老的塵埃,緘默不語,卻也得到了當(dāng)今人們的守護與敬仰。因為文物是大理的基因,而大理古城是它們與人們共同的家。
背靠城墻,棲息在古城溫暖的黃昏里,我更愿意把大理古城放大來看。1200多年的歷史使它有底氣代表著整個大理地區(qū)最核心的人文歷史。它不僅僅是曾經(jīng)大理國、南詔國的都城,而且還是電影《五朵金花》的故事發(fā)生地。有緣人于白族“三月街”邂逅共譜一世情,蒼山洱海蝴蝶泉邊都曾留下他們愛的誓言。這樣的奇緣不是憑空臆想的傳奇故事,而是如今白族青年男女間樸素愛情的真實寫照。除此之外,“大理國有字瓦”“青花玉壺春瓶”等文物也在博物館里無聲地訴說著古城的故事。還有《天龍八部》里的段氏王族、雞足山千寺萬庵中的梵音佛像,無一不是大理璀璨歷史文化的見證……這也就不難理解大理為何被稱作“文獻名邦”“妙香佛國”了——這樣的贊譽,大理當(dāng)?shù)闷穑?/p>
一路走來,雞足山包攬?zhí)煜滤挠^,蒼山洱海有風(fēng)花雪月。如今站在時代的發(fā)展潮流中,千年古城煥發(fā)新顏,這就是大理現(xiàn)在的“天時”吧。
作者寄語:七天的旅程下來,大理的美景和文化魅力已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中,如鮮艷的鈿藍扎染布,再難忘卻。風(fēng)花雪月都賞遍,動情處,且看古城煥新顏,天時地利人和齊,青山綠水待君來。
作者簡介:青棲,本名劉雨琪,現(xiàn)就讀于華僑大學(xué)。
(責(zé)任編輯 徐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