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偉
腸道一旦“變懶”,蠕動出現(xiàn)問題,就很容易發(fā)生便秘。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兩種以上導瀉藥的門診患者中,約三成用了可能引起便秘的藥物。這表明,藥物使用不當,也可能引起便秘。
亂用瀉藥,腸道過勞 瀉藥雖然能緩解便秘,但如果長期使用,可能損傷腸壁神經(jīng),減弱腸道功能。建議便秘患者先通過飲水、運動等方式改善,必要時咨詢醫(yī)生后再用藥。
常吃“排毒”保健品,腸道生病 一些保健品宣傳能“排毒”,這些產(chǎn)品可能含大黃、番瀉葉等導瀉成分,長期使用易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營養(yǎng)不良。此外,腸道可能在這些成分的刺激下被“染黑”,出現(xiàn)結腸黑變病,存在癌變風險。
補鈣太多,腸道“罷工” 吃鈣片等補鈣的老人,腸道蠕動本身就較慢,鈣進入人體后,可能與食物中的草酸等成分結合,形成難溶物質,加大排便負擔。如果吃柿子、菠菜等草酸含量較多的食物,腸道負荷過重,可能“罷工”,引起便秘。
此外,法莫替丁、奧美拉唑等胃藥,硝苯地平、辛伐他汀等心血管病用藥如果長期服用,也可能引起便秘。輕微便秘可通過適度運動和飲食改善,同時應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在晨起或餐后2小時內嘗試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