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在邊境線旁的一個小酒館喝酒,喝著喝著,他忽然說:“這個父親節(jié)過得實在太難受了。”
他原來是一個馳名連鎖酒店的副總裁,從深圳辭職回到東北,就想離孩子們近一點兒。
回來后,他沿著邊境線做民宿,有的在稻田里,有的在高山上,有的靠著鴨綠江,推開窗戶就能看見朝鮮人民在田里耕種……五六個民宿連起來,正好是一條小眾的探究朝鮮族文化的絕美邊境旅行線。
他做的事情,不僅摻雜著當下最稀缺的情懷,更有挖掘與推廣民族文化的深意。
在我眼里,他是個極其有遠見,又踏實的開拓者。
事情就發(fā)生在父親節(jié)那天。
他回家看孩子,剛好趕上同學聚會,幾個同學都帶著孩子一起過父親節(jié)。
他的同學中有一個商人,也是個標準富二代,做人做事極其高調(diào)。
飯局結(jié)束后,富二代同學直接把豪車停在飯店門口,讓他的兩個孩子上車,要送孩子們回家。
他舉著酒杯說:“當時我的小高爾夫就停在不遠處的停車場,我叫倆孩子跟我回家,不用別人送,一個孩子這時候已經(jīng)上了富二代的車,怎么叫都不下來?!?/p>
酒桌上還有別的男生朋友,已經(jīng)忍不住發(fā)出那種沉悶的嘆氣。
他接著學當時的過程。
后來他把兒子先抱回停車場,放進車里,厲聲告訴他不許動,又把女兒從車里拽出來,拽回自己的車。
兩個孩子被他的激動嚇壞了,哇哇哭,他開著車,不敢看后視鏡。
后來他把車交給妻子開回家,自己坐著輕軌去火車站,接著要回到邊境。剛過安檢,他妻子的電話打過來:“兒子明天的生日禮物還在你包里呢,你沒給他?!?/p>
他眼淚一下就止不住了。出輕軌站,折回去,把禮物從包里拿出來遞給兒子。
兒子已經(jīng)不哭了,一米高的小人兒走過來,胖乎乎的小手握著他說:“爸爸你別哭了?!?/p>
在場的男生朋友好像更能體會那種揪心的場景,他們把酒端起來:“唉……喝酒喝酒……”
到現(xiàn)在我寫下這段故事的時候,心里還是顫巍巍的。
這種日常生活里磨人的愧疚,有時真讓人難以釋懷。
誰都沒錯,但事情就是發(fā)生了。
我相信孩子也很受傷,他們只是無辜地想少走幾步,去另一個叔叔車里和別的小朋友多玩一會兒。
他也很受傷。在社會意義下,讓一個努力的男人,被一個天生優(yōu)越的男人碾壓,本身就已經(jīng)很殘酷。加之最親近的孩子,在他最窘迫的時候,竟然沒有站在他身邊。
后來我也沒有再問,他有沒有釋懷。
哪有那么多的釋懷,更多的是妥協(xié),讓時間把這一件事流走,再用別的事,把這件事均衡一下,讓情緒沒那么濃烈。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辦法沉溺于失望,睡一覺醒來,早餐午餐堵車上班的日常,傷不傷心都能治好大半。
每天都有更大的天地要應付,愧不愧疚,難不難過,還能怎么樣呢?
失望如此耗神,想想就算了。
編輯/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