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濤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比缃袢嗣癞敿易髦鳎h員干部仍要做人民的主心骨,要講擔當、重擔當。但實際工作中有些干部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擔當、不干事。具體分析,一個干部要有擔當、善作為,務必去掉“三股氣”。
黨員干部要講擔當、重擔當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如今人民當家作主,黨員干部仍要做人民的主心骨,要講擔當、重擔當。
擔當是人民的期望,黨員干部要勇于擔當、敢于擔當。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大批敢于擔當的好干部,奮戰(zhàn)在一線,落實在基層,不斷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群眾基礎。
擔當是歷史的傳承,黨員干部要有憂黨、憂國、憂民的意識。我們黨發(fā)展到現在,就是因為有著憂國憂民的責任擔當,有著積極進取的不懈追求。當前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也應該認識到,我們黨也面臨著很多考驗,比如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等。如果沒有憂患意識,不能居安思危,就不能圓滿完成各項工作,就不能兌現對群眾的諾言。
擔當是時代的責任。黨的十九大立足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繪制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藍圖。這個藍圖的實現,需要大批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匯聚磅礴力量為之奮斗。黨員干部要應時代的要求和國家的需要,抓住歷史機遇,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不斷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體現自己的時代責任和使命情懷。
講擔當務必去掉“三股氣”
實際工作中有些干部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擔當、不干事。具體分析,一個干部要有擔當、善作為,務必去掉“三股氣”。
第一是去嬌氣。嬌滴滴最與干部氣質不符,但現實中就有一些吃不上勁兒的干部。一事臨頭,要么拈輕怕重、前躲后閃,一旦要吃苦受累便百般推脫;要么干起事來作風慵懶散,能怠工就怠工、能惜力就惜力,不愿與老百姓打交道,更別提撲下身子幫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要么談條件、擺困難,這也不成熟,那也不合適,等等看再等等看,總之是一推二六五。
第二是去怨氣。當干部,作風必須硬朗,得百折不撓,很多時候要有股“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氣概。但現實中卻有一些干部長了一顆“玻璃心”。沒有誰當干部是為了躲清閑,誰都曾一腔熱血、滿心抱負。但干工作也好,個人成長也好,不可能一帆風順,有的人一遇到障礙、困難、挫折,便怨天尤人、感生不逢時、嘆懷才不遇、罵環(huán)境太差;有的在工作中容不得批評和不同意見,其實錯了就改,不好可以做得更好,怕的是不接受批評還自怨自艾,久而久之怨氣深重、牢騷滿腹,成了團隊中的負能量之源,不僅自己不擔當,甚至影響了“小氣候”。
第三是去霸氣。如果說嬌氣、怨氣容易滋生慢作為、不作為,霸氣太盛則容易使人亂作為。干工作需要有定力,推進改革需要有魄力;但定力不是偏執(zhí),魄力更不是破壞力。有的干部推進工作就像開推土機,他們鼻孔朝上,眼睛從來不往下瞧,仿佛說一句話就能擺平一切。領導干部盛氣凌人,貽害無窮。決策過程中發(fā)揚民主不充分,執(zhí)行過程中集思廣益不夠,都可能直接影響工作效果。況且,領導干部再能干,即使渾身是鐵能打幾個釘呢?不懂得發(fā)揮組織力和動員力,身后沒有群眾同心加油干,終將一事無成。
黨員干部如何擔當作為
嬌氣、怨氣、霸氣,這“三股氣”,一開始或許只是情緒、脾氣或者習氣,但聽之任之,就可能發(fā)展成思想和作風問題,成了個人進步、事業(yè)推進的“攔路虎”。黨員干部不可不慎,應三省吾身,及時發(fā)現自身這些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與自己斗爭一番,涵養(yǎng)一份浩然正氣,讓黨性更純、格局更大、干勁更足。
另外,黨員干部還要做到旗幟鮮明講政治,對黨忠誠、對黨和人民事業(yè)負責,要為黨分憂,勇于做事、敢于擔責,做到平常時刻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時刻豁得出來。特別是在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風險與發(fā)展同在的關口,就要有一支勇于擔當、永葆激情的干部隊伍,直面難題頑疾,不躲、不繞、不拖,以舍我其誰的氣魄,敢于碰硬,敢作敢為,把重任扛下來。當改革涉及突破利益藩籬時,更應當把個人榮辱得失放在一邊,把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價值追求。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