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馮躍威
進一步揭示其中的風險,特別是為了能推進中國原油期貨市場的建設和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本文將從市場化和制度建設的角度再度吹哨,希望能吹醒夢中人。
筆者在《能源》2019年第六期撰寫的“被狙擊的石油人民幣?”和2020年第六期撰寫的“被薅羊毛的石油人民幣”兩文,為石油人民幣和原油期貨市場吹響了風險之哨??龊蠓答佪^為強烈。為進一步揭示其中的風險,特別是為了能推進中國原油期貨市場的建設和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本文將從市場化和制度建設的角度再度吹哨,希望能吹醒夢中人。
自從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INE)在2018年3月26日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合約(交易代碼為SC)后,其交投活躍,成交量迅速增加,當年就成為全球原油期貨合約交易總量的“探花”,也成為交易所的政績和驕傲。
但是,在SC上市三個月后,行業(yè)人士提醒SC中的“投機成分不容忽視”,甚至擔心“出現(xiàn)與國際原油價格極度背離的現(xiàn)象?!睆腟C原油期貨至今的持倉量(未平倉量)變化看,參與者更愿意選擇“當天開倉,當天平倉,絕不持倉過夜”的交易模式,且交易行為有明顯抄底做多的偏好。SC成交量與持倉量比(姑且將此值暫理解為是投機套利比)在前三個月為5.75,隨后不斷擴大,最大值曾達到15.2。
從國際成熟市場的WTI與Brent原油期貨合約看,2013年3月17日至2017年10月13日期間的投機套利比的均值分別為2.44和2.83。隨著OTC市場的活躍,該投機套利比又進一步縮小,當下通常小于2。
可見,SC的投機套利比遠大于WTI和Brent的投機套利比數(shù)倍,最大時曾超過7倍。說明我們的原油期貨市場中套期保值功能正在衰退中,且投機交易風險偏大。在持倉者中,不全都是實體石油企業(yè)在進行套期保值,故此實際投機套利比還要更大。
假設當下SC所有持倉都是石油實體企業(yè)的套期保值倉位,單日最大套保量也達不到中國原油日平均進口量的30%,根本無法有效對沖掉因國際油價波動給中國進口原油帶來的風險,更滿足不了實體石油企業(yè)對避險的需求。
在“被薅羊毛的石油人民幣”一文中已經(jīng)介紹過,我們SC原油期貨合約標的油的商業(yè)邏輯有瑕疵,零升貼水的標的油是阿曼等中東三國四個油田的原油。
這就形成了SC原油期貨價是用人民幣,依照中國國內(nèi)需求,在中國市場為中東(國際性的)Oman原油定價的邏輯。
由于WTI油價始終隱含著“阿克納卡里協(xié)議”行業(yè)壟斷的WTI油價遺傳基因(見“走上神壇的WTI油價”,《能源》,2019.8),致使在中國原油期貨(SC)主交易時段(北京時間9:00-15:00)與WTI原油期貨的成交量均量一樣都十分低迷,價格萎靡(振幅相對較小),而在美洲或歐洲交易時段(北京時間15:00至次日9:00),特別是北京時間22:00前后,不僅WTI合約交投活躍,而且價格波動幅度大,其價格運行方向等也能充分反映歐美市場參與者的意愿。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對1分鐘級別價格走勢的實證研究時發(fā)現(xiàn),WTI油價轉(zhuǎn)折或突破后,SC油價會隨即發(fā)生轉(zhuǎn)折或突破,且這種情況發(fā)生的概率遠高于這種情況的反之。即使有個別時段的油價未立即發(fā)生轉(zhuǎn)折或突破,但隨后也會很快發(fā)生轉(zhuǎn)折或突破,對WTI價格走勢進行跟隨。且這種跟隨性對下跌比上漲更有效,但仍不影響其“跟隨性”的變現(xiàn)。因此,才會產(chǎn)生不斷擴大的“中國溢價”, 這也解釋了“被薅羊毛的石油人民幣”一文中2020年4月以后“薅羊毛”的機理。
就因有了這種“跟隨性”,每當SC開盤時,都可以相對精確地計算出SC開盤后應有的跳空缺口、或應補漲、或應補跌的短期利潤空間(又稱缺口紅利),可以將油價走勢的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才給國內(nèi)WTI原油期價信息提供商提供了牟利機會,即交易者若想獲得確定的缺口紅利,不支付信息服務費,就只能看到滯后15分鐘的WTI油價信息。
可見,原油期貨標的油選錯不僅只是剔除了中國元素,削弱了SC期價的國際影響力(對SC期價國際影響力問題有感興趣者可用統(tǒng)計學理論做進一步的數(shù)量分析及驗證),還加劇了市場短期投機氛圍,并增加了市場參與者的交易成本。因此,使SC“彌補了現(xiàn)有國際原油定價體系的缺口”之說就變得有些夸張和離譜。
筆者在本刊2020年第五期撰寫了一篇“石油市場沒有‘吹哨人’”的文章,其中介紹了美國芝加哥交易所集團(CME)服務市場的應對案例。
在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fā)后,全球經(jīng)濟陸續(xù)進入大面積的負增長。在原油供給絕對大于需求,又沒有足夠的儲油設施進行收儲的情況下,如何讓實體原油生產(chǎn)商度過難關?將產(chǎn)出過剩原油的風險轉(zhuǎn)移出去,并通過市場形成競爭性的、公平、公開的定價?就成為了石油市場最具戰(zhàn)略前瞻和現(xiàn)實意義的戰(zhàn)術課題。
3月19日,美國人先修改了市場熔斷機制;4月5日,CME又開始系統(tǒng)性地對其本集團的交易與清算系統(tǒng)進行支持價格零值和負值交易的風險測試,并在4月15日發(fā)布了測試公告(公告號:20-160)稱,如果NYMEX能源合約出現(xiàn)零或者負價格,CME的所有交易和清算系統(tǒng)將繼續(xù)正常運行,所有常規(guī)交易和頭寸處理都可以在清算中執(zhí)行;CME在交割日到來前5天向市場發(fā)出了這一預警,為交易者、交易系統(tǒng)的安全以及市場平穩(wěn)運行做了充分的技術預處理。
反觀國內(nèi),雖然眾多交易所和金融機構都專門設有風管管理和研究發(fā)展等關鍵及特殊部門,但面對美國原油現(xiàn)貨價格暴跌,改變了定價邏輯,甚至為負值時,當CME連續(xù)發(fā)布公告“預警”時,我們幾乎都沒任何反應。即使WTI結算價收報負37.63美元/桶,跌幅達到305.97%了,相關部門依舊不認為這是符合經(jīng)濟學邏輯的市場行為。
一些機構,放著關乎市場健康發(fā)展和交易者生死存亡的重大的風控問題不去進行管控,卻非要倒置市場監(jiān)管的因果關系,不能將監(jiān)管重點放在有效地監(jiān)管市場交易主體的交易行為及其行為結果的合法合規(guī)性以及提高市場效率上,而是將防范風險的重點放到針對投資者的教育上,簡單粗暴地用考試監(jiān)管交易主體是否在知識上是個守法合規(guī)的投資人,進行實際意義不大的、題型怪僻、語言晦澀彎繞的相關期貨(期權、指數(shù))交易知識的考試,并用通過考試達到80分作為市場準入首要且決定性的條件進行前端監(jiān)管。這種監(jiān)管模式不僅有效地封堵了許多希望參與其中交易的投資者(包括眾多中小投機者),而且也有效地降低了中國期貨市場交易的深度和廣度。
其實,期貨市場的培育就猶如養(yǎng)魚。既需要擴池(增加原油及成品油的期貨、期權、裂解價差、石油指數(shù)等類型的交易工具),又需要放水(拆除類似用考試準入市場的那道龍門,讓更多參與者和資金進入市場,特別是讓離岸人民幣進入),還需要做病害防治(風險防控和有效市場構建)。但可惜的是,當下的“魚塘”建造者還停留在計劃經(jīng)濟體系下的思維模式中,即我建了市場你愛來不來,要來,也得我確認的思維慣性里。
結果只能是將“魚塘”變成“魚缸”。且為包括三大國有石油公司在內(nèi)的需求者提供不了可以避險的、安全的交易環(huán)境和足夠大的資產(chǎn)配置空間,就更不要說為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為離岸人民幣提供相對安全和公平、透明的投資及資產(chǎn)配置場所了。
由于全球原油市場的交易結算貨幣主要是美元,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調(diào)整會改變美元幣值,為了應對美元的貶值,世界各國央行也會紛紛調(diào)整自家的貨幣政策,進而會傳導到原油價格的變動上。相對美國和具有WTI遺傳基因的油價來說,這一過程是連續(xù)的,如果其他國家的政策調(diào)整不能做到與美聯(lián)儲和NYMEX同步的話,即所在國市場不能與美國市場同步,就會出現(xiàn)交易制度安排上的缺口風險。
盡管全球不同時區(qū)已有著眾多區(qū)域性市場,但真正能夠成為全球性交易中心的并不多。其原因之一就是它們不能提供全天候(近24小時)交易、信息服務的平臺以及有效的市場監(jiān)管能力,不能滿足在任何時間段針對來自其它時區(qū)市場傳導來的風險進行及時規(guī)避,因此,它們也只能成為區(qū)域性、相對自封閉的市場。
其實,作為國際性大宗商品期貨就需要面對全球,服務全球,因此,就需要提供每周5個交易日,每個交易日的交易時間不少于23個小時。在提供全球性交易便利的同時,也是吸引離岸本幣回流之時,是推進本幣國際化最重要的一環(huán)。
反觀國內(nèi),不僅節(jié)假日比美國多,且每天的交易時間只有9小時15分,又被分成了四個時段,分別是:9:00-10:15、10:30-11:30、13:30-15:00、21:00-次日2:30。
由于SC與WTI油價之間存在有“跟隨性”的影子價格關系以及其中隱含的比價關系,因此,會使SC因休市期間WTI價格波動而在休市后的開盤時刻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跳空缺口,包括休市缺口和休假缺口,成為全球獨有的中國特色。
從日級別走勢看,S C上市至2020年6月20日的5 46個交易日中,共出現(xiàn)了62個缺口,發(fā)生率為11.36%,若從小時或更小時間級別看,這種缺口出現(xiàn)的絕對數(shù)量更多,幾乎天天都有,且不止一個。這種缺口已不能有效反應多空雙方力量的對比關系,有時甚至會成為交易陷阱(風險)。
由于過多的缺口又會改變原有市場的分析邏輯,即在大時間級別上看似具有相同一致性的走勢,但在小級別上,無論是用技術指標分析,還是用圖形特征的概率分析,所給出的走勢預判指標會不同,預示出的買賣操作邏輯更會不同,因此,倒逼著SC具有了更多的投機性,使INE市場參與者必須要承擔更多額外的、隱含的,甚至是巨大的虧損或被平倉風險。
眾所周知,市場化是指在短期內(nèi)實現(xiàn)用市場經(jīng)濟體制取代雙軌過渡體制的改革過程。是一項在開放的市場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競爭的優(yōu)勝劣汰為手段,實現(xiàn)資源充分合理配置,效率最大化為目標的機制。
期貨交易正好可以助力市場化,而石油人民幣又可助力人民幣的國際化,所以深入研究期貨合約及其各交易制度中的缺陷,以及實時的風險識別與管控就顯得格外重要。
但可惜的是,我們做的的確還不夠好。本文僅僅只列舉了當下的幾個問題,合約標的油選用錯位、極端事件信息搜集處理能力不足、沉醉于區(qū)域特征的市場、缺口風險,以及因極端行情中漲跌停板制度造成的風險等。其共性是,我們沒能真正走進市場化,也沒能與國際有效接軌,更沒有提供全球、全時段交易、服務與監(jiān)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