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輝 王琦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公安局
DNA檢驗在偵查破案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DNA檢驗成功率除了取決于DNA實驗室高效的檢測方法和高靈敏度的儀器外,現場勘查中的發(fā)現和提取環(huán)節(jié)同等重要,也是后續(xù)DNA檢驗最為關鍵的一步,為案件偵破和法庭審判提供有價值的偵查線索和強有力的證據支撐[2]。
GA118-24B型法醫(yī)遺傳分析儀是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最新研制的24通道毛細管電泳儀,采用單波長505nm固態(tài)激光器和光纖分光傳導技術,可同時分析24個樣品,在片段長度≤500bp時平均每組運行時間35min,24小時檢測通量不低于936個樣品[1],可滿足各種DNA實驗室需求。
本文利用GA118-24B型法醫(yī)遺傳分析儀進行DNA檢驗破獲一起汽車扎胎盜竊案,通過科學分析現場生物檢材與案情之間的關聯,成功地在車輛附近的煙盒上檢出犯罪嫌疑人DNA分型,對案件偵破起到了關鍵作用。
2019年8月14日上午,受害人李某駕車到夏津縣某銀行取款后將現金和錢包裝在一個紙袋中,放于副駕室座底部。準備離開時,胎壓監(jiān)測系統(tǒng)提示左后輪胎漏氣,于是將車停到路邊更換備胎,車門未上鎖,換完后發(fā)現裝有現金的紙袋丟失,遂報警。
技術人員到達現場后,經過現場訪問及案件分析得出:(1)受害人將紙袋放于副駕駛座底部,更換輪胎期間,車門處于未上鎖的狀態(tài)。盜竊者實施盜竊時,與車輛接觸較少,最大可能是打開副駕駛車門實施盜竊,于是對副駕駛車門把手棉簽擦拭提取DNA。(2)通過對漏氣輪胎仔細勘查,發(fā)現在輪胎上內嵌了一枚釘子,釘子為中空狀,外直徑約5mm。因釘子扎入左前輪胎的正中間,由此推測輪胎被扎時,車輛應該不是行駛狀態(tài),最大可能是受害人停車取款時盜竊者放置了釘子,進一步對受害人取款時的車輛停放位置進行了勘查。在該處發(fā)現一硬盒哈德門煙盒,呈扁平狀,煙盒上表面有一個孔洞,且該孔洞與扎輪胎釘子的直徑剛好相符。通過視頻監(jiān)控查出,嫌疑人確實步行經過該處且有彎腰的動作。因此,技術人員提取了該煙盒DNA。
使用FW超微量磁珠法DNA提取試劑盒TM對現場提取的車門把手擦拭物、煙盒擦拭物進行提取純化,提取產物待PCR擴增使用。
采用PowerPlexTM21 System擴增試劑盒對模板DNA進行加樣,以10uL擴增反應體系,利用Eppendorf AG擴增儀進行PCR擴增,使用GA118-24B遺傳分析儀進行STR電泳檢測,通過GenMapper ID-X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通過對STR電泳結果進行分析,汽車門把手擦拭物未獲得有效DNA分型,煙盒擦拭物獲得清晰、完整一男性DNA分型,如圖1所示,將數據錄入全國公安DNA數據庫比對,成功比中一名前科人員焦某洋。進一步研判發(fā)現,焦某洋屢次因盜竊罪入獄,剛刑滿釋放,而且其曾經用扎輪胎的套路實施過盜竊。此案抓獲犯罪嫌疑人后成功地進行了同一認定。
對于本案物證DNA檢驗,首先DNA檢驗人員對案情進行了詳細了解,明確送檢物證與案件的關聯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物證在案件偵查中認定犯罪的核心作用;其次技術人員通過刻畫嫌疑人的作案軌跡,細致勘查現場,準確提取到重要物證。在本案中,DNA檢驗人員與技術人員進行了有效溝通,分析到煙盒是嫌疑人遺留在現場的最佳物證,且未經他人接觸,提取到DNA的成功率極高并檢測到完整有效的DNA分型。
大部分汽車盜搶案中,一般DNA的提取有7個重點部位[4]:車窗玻璃、車窗框及支柱、車身油漆外表面、車門拉手及尾門把手、車內觸摸翻動處及遺留物、車頂、車外附近地面。本案中,重點提取了副駕駛車門把手部位,未檢出有效DNA分型,通過現場發(fā)現的煙盒孔洞直徑與扎胎釘子直徑吻合這一細節(jié),結合視頻等其它偵查手段,鎖定煙盒為犯罪嫌疑人作案工具并進行了重點提取,是破獲本案的關鍵。
本案中使用的GA118-24B遺傳分析儀,自2019年3月底在夏津縣公安局DNA實驗室投入使用,目前共檢測樣本約4000份,分型準確,結果可靠;中文操作界面簡單易用,在使用和維護過程中更容易操作;檢測靈敏度良好,對不同類型檢材的分析能力均能達到檢案要求;對于經費緊張的基層公安機關而言,其運行維護成本遠低于國外產品,適合在業(yè)內推廣應用[5]。
現場生物物證的發(fā)現要結合對案件整體的把握,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避免漏掉現勘人員視線之外的微量生物檢材。對于現場物證的檢驗,除了提高、優(yōu)化微量DNA提取方法、擴增方法等實驗室手段之外,還要從犯罪現場整體角度去考察物證,才能更全面、高效的發(fā)現并提取到所需要的生物檢材,才能收集、檢驗到所需的有效信息。
綜上所述,在實際辦案中,將犯罪現場和犯罪現場生物檢材緊密的結合起來并找出內在的關聯性,是準確、全面、高效處理生物檢材的關鍵。對于不同的犯罪現場,在檢材的發(fā)現和提取上應該有不同的側重。只有從案件性質角度去考察才能發(fā)現潛在的生物檢材,以防遺漏,同時又可以提高檢材收集的效率,減輕工作量,避免無關檢材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