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張雨田,孫景敏,李翠芬,李榮改,李志偉
(河南省巖石礦物測試中心 礦物加工與生物冶金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12)
根據(jù)金屬硫化物含量,可將石英脈型金礦分為貧金屬硫化物石英脈型金礦、少金屬硫化物石英脈型金 、硫化物石英脈型金和多金屬硫化物石英脈型金,其中硫化物石英脈型金為主要礦石類型。石英脈型金礦的礦石成分較簡單,有用礦物主要為自然金和銀金礦,金屬硫化礦物多為黃鐵礦,脈石以石英為主。在石英脈型金礦重選方面,尼爾森選礦機相對傳統(tǒng)重選設(shè)備具有富集比高,處理量大,對環(huán)境友好,占地面積小,成本低等優(yōu)勢,通常與浮選、氰化等工藝進行聯(lián)合使用,可取得良好的試驗指標[1-2]。
該礦石自然類型是硫化物石英脈型金礦石,圍巖主要為熱液蝕變巖。原礦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見表1。礦樣中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鐵礦、閃鋅礦、磁黃鐵礦、鈦鐵礦和黃銅礦,有少量自然金和微量碲鉛礦等;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石英、斜長石、綠泥石、云母、白云石和方解石,其次含少部分角閃石等。
表1 原礦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Table 1 Multi-element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ore
表2 原礦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 Table 2 Multi-element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ore
金物相分析結(jié)果見表2。
表3 礦石中自然金的嵌布粒度統(tǒng)計結(jié)果Table 3 Statistical results of dissemination size of the gold in the ore
從表2 可知,當?shù)V石細度為-0.074 mm 95% 時,裸露半裸露金占86.51%,包裹金占13.49%,包裹金很難與浸金劑接觸而損失于尾礦中。金粒度分析結(jié)果見表3、4。
表4 原礦自然金的嵌布分析結(jié)果Table 4 Analysis results of disse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in the ore
由表3 可知,礦石中自然金嵌布粒度不均,細粒(0.01 ~ 0.037 mm)43.27 %, +0.037 mm 的中粗粒級 55.70%。
由表4 可知,金顆粒主要是以包裹金(61.35 %)形式存在,其次是裂隙金(占29.18 %),粒間金占比較小(占9.48 %)。在包裹金形式中,嵌連礦物硫化礦和脈石(13.47 %)的分布率依次為47.88 %、13.47 %;在裂隙金中,主要以硫化礦裂隙為主。
尼爾森選礦機屬于強化重力的高效離心選礦設(shè)備,其分選自動化程度高,回收粒級寬, +0.037 mm 為極易回收粒級、0.010 ~0.037 mm 為可回收粒級。其回收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重選設(shè)備,適用于條件較差的貴金屬選廠[3-5]。
由巖礦鑒定可知,原礦自然金嵌布粒度不均,+0.037 mm 的中粗粒級金約占55.70%,嵌布狀態(tài)為裂隙及粒間金,粒度稍大,較易單體解離,而以細粒、包裹為主的自然金較難回收,所以考慮該礦石性質(zhì)以及實際環(huán)境條件,采用尼爾森GRG試驗回收中粗顆粒金,尾礦使用氰化浸出試驗回收細粒金的聯(lián)合流程工藝。
為了有利于中、粗粒金礦物的回收以及單體解離金的及時分選,采取尼爾森重選階段磨礦,階段選別流程[6]。根據(jù)KC-MD3 尼爾森選礦機廠家推薦使用方法,采用重力倍數(shù)為60 G,流態(tài)化水量3.5 L/min,給礦速度(400 ~ 1000) g/min,進行10 kg 原礦石的三段選別GRG 試驗。試驗條件及試驗流程圖見圖1,試驗結(jié)果見表5。
表5 原礦GRG 試驗結(jié)果Table 5 GRG test results of ore samples
圖1 原礦GRG 試驗流程Fig 1 GRG flowsheet of ore samples
三段GRG 試驗得到的精礦1、精礦2、精礦3、中礦1、中礦2、以及中礦3 合并重砂精礦,其產(chǎn)率為3.18%,Au 品位292.91g/t,Au 回收率59.86%,即GRG 值為59.86。三次經(jīng)過手工淘洗后的精礦1、精礦2、精礦3 合并為尼爾森重砂精礦,其產(chǎn)率為0.87%,精礦品位為852.56 g/t,精礦富集比為54.79 倍,回收率為47.67%。從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尼爾森離心選礦機對礦石中的金有較好的回收效果,且該數(shù)據(jù)與原礦工藝礦物學(xué)的研究結(jié)果相對吻合。
為考察尼爾森選礦機對不同粒級的金的回收效果,對GRE 試驗尾礦進行了粒度分析,篩析結(jié)果見表6。
表6 GRG 試驗尾礦粒度篩析結(jié)果Table 6 Size sieving results of tailings in GRG test
從篩析結(jié)果可知,+0.074 mm 粒級中金品位為4.43 g/t,是所有粒級中金含量最低的級別,說明尼爾森選礦機對該級別的金的回收效果較好, -0.038 mm 和0.045 ~ 0.038 mm 級別中金品位較其他級別要高,分別為7.99 g/t 和7.86 g/t,說明尼爾森對這兩個級別的金的回收效果較差。
原礦通過尼爾森重選對原礦細度-0.074 mm 70% 條件下的大部分中粗顆粒金進行了回收,重選尾礦中的金為細顆粒金和部分包裹金。為此需對重選尾礦(GRG 試驗尾礦)的進行全泥氰化浸出試驗,試驗流程見圖2。
圖2 重選尾礦浸出試驗流程Fig .2 Leaching flowsheet of gravity separatioj of tailings
其條件試驗主要包括磨礦細度、礦漿濃度、石灰用量、氰化鈉用量以及浸出時間。
2.3.1 磨礦細度試驗
磨礦細度試驗條件:礦漿濃度40%,添加石灰1.5 kg/t ,調(diào)節(jié)礦漿 pH 值至 10 ~ 11,氰化鈉用量4.0 kg/t,采用機械攪拌浸出,浸出時間20 h。磨礦細度條件試驗結(jié)果見表7。
表7 磨礦細度條件試驗結(jié)果Table 7 Condition test results of grinding fineness
表7 試驗結(jié)果表明,隨著磨礦細度的提高,浸渣品位是逐漸降低,浸出率逐漸上升。當重選尾礦不磨礦直接浸出,即-0.074 mm 70% 時,金的浸出率為85.58%; 當磨礦細度-0.045 mm 78%時,金的浸出率達到93.18%,之后磨礦細度再增加,金的浸出率提高不明顯,因此,確定磨礦細度-0.045 mm 78%。
2.3.2 礦漿濃度條件試驗
對GRG 試驗尾礦進行不同礦漿濃度條件下的的氰化浸出試驗研究,礦漿濃度分別為30% 、35%、40% 和45%。 試驗條件: 磨礦細度為-0.045 mm 78%,礦漿pH 值保持在10 至11 之間,氰化鈉用量4.0 kg/t,浸出時間為20 h。礦漿濃度條件試驗結(jié)果見表8。
表8 礦漿濃度條件試驗結(jié)果Table 8 Condition test results of pulp density
從表8 結(jié)果可以看出,礦漿濃度越低浸出率越高,礦漿濃度越高浸出率越低,雖然低礦漿濃度能夠得到更高的浸出率,但是工業(yè)生產(chǎn)上對設(shè)備的投入會更高,而且氰化鈉的消耗量也會增加,綜合考慮,建議生產(chǎn)上選擇礦漿濃度為40%。
2.3.3 石灰用量
為保證礦漿溶液合適的堿度,使氰化浸出反應(yīng)順利進行,考察了石灰用量,其試驗條件為:磨礦細度為-0.045 mm 78%,礦漿濃度40%,氰化鈉用量4.0 kg/t,浸出時間為20 h。石灰用量試驗試驗結(jié)果見表9。
表9 石灰用量條件試驗結(jié)果Table 9 Condition test results of lime dosage
表9 試驗結(jié)果表明,隨著石灰用量的增加,金的浸出率隨之升高,當石灰量1.5 kg/t 時,金的浸出率為93.18%,達到最高,之后隨著石灰用量增加,金的浸出率反而下降,說明石灰過量不利于金的浸出。因此石灰用量選用1.5 kg/t,此時礦漿pH 值保持在11 左右。
2.3.4 氰化鈉用量試驗
金的氰化浸出反應(yīng)是顆粒金溶解于氰化物溶液的電化學(xué)過程[7],其綜合反應(yīng)式:2Au+8CN-+O2+2H2O =4Au(CN)-2+4OH-
氰化鈉用量試驗條件:磨礦細度為-0.045 mm 78%,礦漿濃度為40%,添加石灰1.5 kg/t 使礦漿pH 值保持在10 至11 之間,浸出時間為20 h。氰化鈉用量條件結(jié)果見表10。
表10 氰化鈉用量條件試驗結(jié)果Table 10 Condition test results of sodium cyanide dosage
從表10 結(jié)果可以看出,隨著氰化鈉用量加大,金的浸出率也隨之提升,當氰化鈉用量達到4.0 kg/t,金的浸出率為93.18%,再增加氰化鈉用量,金的浸出率并未得到提升,因而確定氰化鈉用量為4.0 kg/t。
2.3.5 浸出時間試驗
試驗條件為磨礦細度為-0.045 mm 78%,礦漿濃度為40%,添加石灰1.5 kg/t 使礦漿pH 值10 至11 之間,氰化鈉用量4.0 kg/t。浸出時間條件結(jié)果見表11。
表11 浸出時間條件試驗結(jié)果Table 11 Condition test results of leaching time
從表11 結(jié)果可知,隨著浸出時間的延長,金的浸出率使逐漸提升,當浸出時間為20 h 時,金的浸出率為93.18,再繼續(xù)延長浸出時間,金的浸出率并未得到提升,所以確定浸出時間為20 h。
表12 全流程綜合試驗結(jié)果Table 12 Test results of the whole process
從試驗結(jié)果表12 可知,在三段不同磨礦細度的條件下,進行三段尼爾森重選得到的總重砂精礦產(chǎn)率為3.18%,品位為292.91 g/t,回收率為59.86%。重砂精礦已成合格產(chǎn)品可進行出售或者進一步精加工。在較佳浸出條件下,重選尾礦中的金浸出效果非常穩(wěn)定,浸渣品位為0.44 g/t,作業(yè)回收率為93.18%。尼爾森重選- 氰化浸出聯(lián)合流程工藝金的總回收率為可達到97.26%
(1)該礦屬于石英脈型金礦石,礦樣中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鐵礦,非金屬礦物主為有石英。金銀礦物以自然金為主,其金品位為 14.79 g/t,銀品位為12.7 0 g/t。該礦中自然金呈不均勻嵌布,對于+0.037 mm 的中粗粒級金采用尼爾森重選方法回收,對于細粒包裹體金采用全泥氰化浸出工藝回收。
(2)重選試驗采用三段不同磨礦細度、三段選別的尼爾森GRG 工藝流程,獲得的重砂精礦中金品位為292.91 g/t,回收率為59.86%;重選尾礦中金品位為6.45 g/t,回收率為40.14%。
(3)重選尾礦氰化浸出較佳條件為:磨礦細度為-0.045 mm 78%,礦漿濃度為40%,添加石灰1.5 kg/t 使礦漿pH 值保持在10 至11 之間,氰化鈉用量4.0 kg/t,浸出20 h,可得到浸渣金品位為0.44 g/t,作業(yè)回收率為93.18% 的指標。
(4)根據(jù)該礦石性質(zhì)以及礦山自身條件,采用尼爾森重選- 氰化浸出聯(lián)合工藝流程,獲得了金總回收率為97.26% 的良好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