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麗 馬麗
國家衛(wèi)健委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3月5日24時,我國累計報告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患者共80 552例,累計治愈出院、死亡病例分別為53 726例、3042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月12日國家衛(wèi)健委共派出醫(yī)療隊189支,共有21 569名醫(yī)護人員參與支援湖北省新冠肺炎醫(yī)療救治工作,全國各級醫(yī)療機構醫(yī)務人員也參與到了各地防控工作中。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信息顯示,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共報告醫(yī)務人員確診病例1716例,死亡病例6例,占全國死亡病例的0.4%。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期,全國各級醫(yī)療機構醫(yī)務人員面臨巨大挑戰(zhàn),而醫(y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備受關注。研究選擇我院感染科、急診科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的護理人員140名,基于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評價,統(tǒng)計心理健康問題陽性檢出率,并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感染科、急診科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的護理人員140名,納入標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所涉護理人員;既往無睡眠障礙;既往無焦慮、抑郁或緊張等負性情緒;自愿參與研究,且接受調查。排除標準:中途退出者;防控期感染或疑似;研究期出現(xiàn)其他疾病。研究所涉護理人員均為女性,本科學歷。年齡:<30歲96名,≥30歲44名。婚姻狀況:已婚87名,未婚53名。工作年限:<8年97名,≥8年43名。職稱:護師及以下98名,護師以上42名??剖遥焊腥究?0名,急診科80名。家庭參與“戰(zhàn)疫”人數(shù):1人98名,≥2人42名。感染防控經歷:有88名,無52名。心理疏導或輔導:開展68名,缺失72名。職業(yè)壓力:無或輕度56名,中重度84名。睡眠質量:一般或良好91名,很差49名。社會支持:良好81名,不足59名。心理健康狀況評價結果陽性檢出68名,檢出率48.57%。
1.2 方法 經一般資料量表調查護士基礎信息,包括年齡、婚姻狀況、家庭參與“戰(zhàn)疫”人數(shù)、工作年限、職稱、科室、感染防控經歷、心理疏導或輔導,并據(jù)表評價患者職業(yè)壓力、睡眠質量與社會支持水平,具體如下:
1.2.1 心理健康狀況 選擇中文版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價護士心理健康狀況,量表共有10個評價因子,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共90個評價項目,采取5級評分法,分值1~5分,被調查人員根據(jù)近1周體驗完成自評,如符合下述情況之一,如總分>160分、陽性條目數(shù)>43個、任一因子分≥2分,則判定為陽性,且評分越高,則心理健康水平越低[1-3]。
1.2.2 職業(yè)壓力 選擇中國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進行評價,量表包括護理專業(yè)與工作(7個條目)、時間分配與工作量(5個條目)、工作環(huán)境與儀器設備(3個條目)、病患護理方面(11個條目)、管理與人際管理(9個條目)5個方面,共計35個條目,均采取5級評分法,包括沒有、很輕、中度、偏重、嚴重,分值0~4分,如總分<70分,則無或輕度壓力,≥70分,則中重度壓力[4-5]。
1.2.3 睡眠質量 選擇匹茲堡睡眠質量問卷(PSQI)實施調查,問卷包括7個成分,分別為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共18個條目,每個成分采取4級評分法,分值范圍0~3分,總分0~21分,根據(jù)評分衡量睡眠質量,≥16分,則睡眠質量很差,11~15分,則睡眠質量一般,6~10分,則睡眠質量較好,0~5分,則睡眠質量很好[6]。
1.2.4 社會支持 選擇中文版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進行評價,量表包括3個分量表,分別為主觀支持分量表(4個條目)、客觀支持分量表(3個條目)、支持利用度分量表(4個條目),共10個條目,量表除第5,6,7條目外,均采取4級評分法,分值1~4分,如總分<22分,則社會支持不足,≥22分,則社會支持良好[7]。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標準α=0.05。
2.1 變量賦值表 本研究中,因變量為心理健康狀況檢出陽性,自變量為陽性組與陰性組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包括婚姻狀況、家庭參與“戰(zhàn)疫”人數(shù)、職稱、工作年限、心理疏導或輔導、感染防控經歷、職業(yè)壓力、睡眠質量、社會支持,自變量賦值方式見表1。
表1 變量賦值表
2.2 新冠病毒感染防控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得到,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期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有護師及以下職稱、工作年限<8年、心理疏導或輔導缺失、無感染防控經歷、中重度職業(yè)壓力(≥70分)、睡眠質量很差(≥16分)、社會支持不足(<22分)(P<0.05),見表2。
表2 新冠病毒感染防控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3 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期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表3)
表3 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期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分,
3.1 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期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研究調查得到,陽性檢出護士68名,檢出率48.57%;與SCL-90全國常模比較,本研究調查對象軀體化、抑郁、焦慮、恐怖4個因子表現(xiàn)突出,而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zhí)、精神病性5個因子評分偏低;與SARS相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率高,幾乎人人易感,最長潛伏期達到了14 d,且潛伏期存在傳染性,主要傳播途徑有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等;截至3月5日,我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shù)已突破8萬例,累計追蹤到的密切接觸者超過670 000例,全國感染防控工作壓力大,護理人員工作任務繁重,易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
3.2 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期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得到,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期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有護師及以下職稱、工作年限<8年、心理疏導或輔導缺失、無感染防控經歷、中重度職業(yè)壓力(≥70分)、睡眠質量很差(≥16分)、社會支持不足(<22分)。研究顯示,護師及以下職稱、工作年限<8年屬于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期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工作年限、職稱是護理人員工作經驗、護理知識及能力的有效衡量標準之一,職稱高、工作年限偏長護士臨床護理經驗豐富,感染防控意識強,相關知識及防控技能掌握程度高,新冠病毒感染防控中自我效能水平偏高,故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好[8-9]。研究顯示,心理疏導或輔導缺失、無感染防控經歷屬于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期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本研究所涉及護理人員中,曾參與SARS感染防控護士為占比不足15%,感染科護士60例均有其他傳染病防控經歷,部分急診護士有傳染病防控經歷,對新冠肺炎防控表現(xiàn)出較強信心,且感染防控培訓中合格率高達98%;因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知識仍處于完善、補充階段,現(xiàn)有認識存在局限性,加之缺乏感染防控經歷、防控任務重、工作時間長、工作環(huán)境相對惡劣,且部分護患交流存在語言障礙,護理人員易出現(xiàn)焦慮、緊張情緒,甚至產生軀體不適感,如腹痛。當前我院針對部分心理健康問題嚴重護理人員實施心理疏導,但因防控工作繁重,醫(yī)護人員緊缺,缺失全面性、系統(tǒng)化心理疏導,未能實現(xiàn)對負性情緒的有效調節(jié),對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構成威脅[10-11]。研究顯示,中重度職業(yè)壓力(≥70分)、睡眠質量很差(≥16分)、社會支持不足(<22分)屬于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期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中重度職業(yè)壓力占比為60%,且壓力源集中于時間分配與工作量、工作環(huán)境與儀器設備、病患護理3方面,我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平均年齡約為51歲,30~69歲患者占77.8%,因高齡患者交流、認知功能受限,加之部分患者語言交流不暢,病患護理遭受較大阻礙,且調查顯示,超過81.54%護理人員日工作時間超過8 h,工作量大,易引起軀體不適和負性情緒;社會支持包括主觀、客觀支持及支持利用度3方面,反映了外界對個體的理解度,情感、經濟等層面的支持[12-13],社會支持不足情況下,護理人員工作難以得到外界理解,護患關系受到威脅,醫(yī)療物資、生活物資支援不足,感染防控工作受到影響,工作壓力、情感負擔加重,心理健康狀況明顯惡化;調查顯示,護理人員睡眠質量問題集中于睡眠時間不足,平均睡眠時間為6~7 h,超過40%的護理人員睡眠時間不足6 h,約有35%的護理人員伴有中重度睡眠障礙。孫璇等[14]、程佳[15]研究顯示,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睡眠質量是個體的基本生理需求,對維持腦功能、行為能力起到關鍵作用,睡眠質量下降導致個體體力、精力恢復受到影響,工作效率明顯降低,造成個體內部心理與外部行為不和諧,心理健康狀況惡化。
綜上所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期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焦慮、恐懼、緊張情緒嚴重,且影響因素復雜,需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心理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