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9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引發(fā)對大豆擴張的反思業(yè)內人士表示,鑒于中美關系日益緊張,中國應停止擴大大豆種植,為大米、小麥和玉米等戰(zhàn)略作物留出空間,以確保國內糧食供應充足。這些發(fā)表在今年中國大豆產業(yè)國際高峰論壇上的評論,與之前中國在貿易戰(zhàn)中推動提高國內產量、減少對美國大豆依賴的做法有所不同。
2019年3月,中國啟動了大豆振興計劃,通過國家補貼鼓勵農民種植大豆替代玉米等作物。但這并未改變中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轉向大豆種植也造成了玉米供應的減少,玉米是充當動物飼料的主要糧食,并將玉米這種關鍵飼料作物價格推高至5年來的高點。由于飼料生產商將小麥作為一種更便宜的替代品,玉米價格上漲目前正蔓延至小麥。
中國大豆產業(yè)協(xié)會會長楊寶龍表示,中國必須認識到,美國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是全球大豆的主要供應國。他對與會者表示,中國不應專注于增加國內大豆產量,而應使進口多樣化,并考慮憑借自己龐大的采購規(guī)模,致力于成為世界大豆貿易的定價中心。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90%的大豆消費依賴進口。2019年,中國大豆進口量為8850萬噸,即使在國內種植面積增加10%的情況下,進口量較前一年仍增加了0.5%。美國、巴西和阿根廷是中國主要的大豆來源國。
同濟大學教授程國強表示,中國應該把用于制油和動物飼料的大宗大豆市場留給美國、巴西等主要生產國。中國應該利用有限的可耕地來發(fā)展高蛋白非轉基因大豆的小眾市場?!▌⒌伦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