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冰燕
“如果我和你爸爸離婚了,你是選擇和媽媽一起生活,還是和爸爸呢?”這是五歲時,媽媽問我的問題,當(dāng)時還年幼的我不明白為什么要做這樣的選擇,沒有回答媽媽。
小時候,一家人在村里生活,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天天跑出去和小伙伴玩,走街串巷,追逐嬉鬧,我們的歡聲笑語從每戶人家的門口飄過。
后來,童年的美好時光不復(fù)存在,爸爸媽媽也離婚了。我上小學(xué)時,媽媽還在離家不遠(yuǎn)的地方上班,會時常來看我,媽媽每次來都會給我?guī)欠N松松軟軟的面包。有一次,媽媽帶我去買面包,還沒有柜臺高的我傻傻地站在柜臺前面,看著種類繁多的糕點(diǎn),心想:那限量售賣的桂花酥,如果咬一口,桂花的香氣定會充盈口中,那包裹了好幾層餡料的蛋黃酥,一定美味無比……整個蛋糕作坊里全是軟綿綿的香味,我聞著整個人好像置身在云朵里一樣。媽媽給我買了我最愛吃的紅豆面包,面包松軟可口,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媽媽在旁邊看著我,眼里都是寵溺。這成為我后來無數(shù)次回憶的場景,也是我生活中鮮有的溫暖時刻。
再后來,媽媽走了。
媽媽去了浙江,一個離我很遠(yuǎn)的地方,有時候我一年只能見媽媽一次。今年暑假,我被媽媽接到她那兒住了幾天,媽媽有了新的家庭,又有了一個女兒。媽媽的新家庭看起來很幸福,我應(yīng)該祝福媽媽吧,可我止不住地心酸。我和媽媽疏遠(yuǎn)了。
媽媽說我長大了,變了,說我不愛說話了,變得冷漠了。那天晚上,媽媽坐在我床邊,問我:“女兒,你怎么了?”我沒辦法回答媽媽,媽媽又問我:“要不要和媽媽一起生活?”雖然媽媽還是像以前那樣寵溺地看著我,但我還是發(fā)現(xiàn)了她眼底的一絲猶疑。
我的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媽媽沉默了,摸摸我的頭。
媽媽帶我去上海玩,她希望我開心點(diǎn)兒,可是我開心不起來。她說我每天面無表情,像個呆板的大人,沒有小孩子的童真、活潑。我張了張嘴,最終什么都沒說。媽媽懂我,又不懂我。媽媽很愛我,但有時候又不愛我。
中午,和媽媽、妹妹一起吃飯,妹妹想喝飲料,媽媽不讓,妹妹就鬧脾氣,媽媽大聲罵了她,罵得很兇,店里的人都看了過來,妹妹就哭了。菜端上來了,妹妹還在哭,說媽媽不好。媽媽看妹妹拉著臉,就開始哄她:“乖,別生氣了,是媽媽不好,媽媽愛你?!比缓缶捅鹈妹糜H了她一下。我看著她們,趕忙低下頭,我的眼淚掉在了碗里。我覺得我才是最難過的那一個,我才是沒人要的那一個。
我好羨慕啊,好羨慕妹妹可以擁有媽媽的愛,媽媽可以隨時在她身邊陪她、哄她,甚至連她被媽媽訓(xùn)斥我都羨慕,而我什么都沒有,連哭都得小心翼翼,不敢發(fā)出聲音。心里的難受浪濤般涌來,將我整個人淹沒,我難過得快要窒息。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爸爸媽媽沒離婚,那我現(xiàn)在應(yīng)該很開心吧,還會等著媽媽下班回來給我買紅豆面包,還能擁有媽媽的愛。我多想回到小時候,不用每天看凌晨的月亮和星光,不用一覺醒來就一頭扎進(jìn)書堆里做拼命三郎,不用在傍晚迎著落日暗淡的光,站在路口,傻傻地去追那抓不住的風(fēng)、等不回來的愛。
(指導(dǎo)老師 蘇成才)
簡 評
真誠坦率,是寫作本該有的態(tài)度,也是疏解內(nèi)心沉郁的良方。一句一句敘述,一件一件陳說,把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怒哀樂,我們身上所有的美與丑、冷與暖,都盡情訴諸筆端吧。寫作就是這樣療救內(nèi)心的。我完全相信冰燕同學(xué)一定可以越來越幸福。
“蛋糕作坊里全是軟綿綿的香味”“我的眼淚掉在了碗里”“好羨慕妹妹可以擁有媽媽的愛,媽媽可以隨時在她身邊陪她、哄她,甚至連她被媽媽訓(xùn)斥我都羨慕”“不用一覺醒來就一頭扎進(jìn)書堆里做拼命三郎”,這些句子都特別打動人。冰燕毫無保留地表達(dá)了這些細(xì)膩的感觸,我相信這些文字會撫慰她,她也能夠理解父母艱難作出的決定,相信父母對她的愛永不褪色。
生活本多變故,人人概莫能外,在別人嘴里是故事,在自己身上是災(zāi)難。這些都可以成為寫作內(nèi)容,不能逃避,不必避諱。
(郭培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