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民 高峰 徐永福 王湘華 李傳武 王冬武(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長沙,410153)
芙蓉鯉鯽,原名為芙蓉鯽,是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和湖南鱖魚原種場運用雜交選育技術培育出的新型雜交鯽魚,品種登記號為GS-02-001-2009。其母本是芙蓉鯉(散鱗鏡鯉為母本和興國紅鯉為父本雜交所得),父本是紅鯽,進行屬間遠緣雜交所得。雜交個體芙蓉鯉鯽的可數(shù)性狀介于父母本間,可量性狀更接近父本,形態(tài)與父本紅鯽接近。RAPD和微衛(wèi)星分析芙蓉鯉鯽與原始親本間遺傳關系,芙蓉鯉鯽遺傳結構更接近父本紅鯽,更偏向具有紅色體征的親本,而子代灰黃色的體色顯示著與父本或紅色體征的親本相去甚遠。
本實驗以芙蓉鯉、紅鯽和子代芙蓉鯽為對象,顯微觀察、分析色素細胞種類、數(shù)量與分布,初步探索芙蓉鯽色素細胞特性及與父母本間的遺傳性。
本研究所有實驗魚均取自湖南省漁緣生物有限公司,芙蓉鯉和芙蓉鯽為雜交一代,芙蓉鯉和紅鯽為性成熟個體,芙蓉鯽為商品魚,養(yǎng)殖水質和投喂飼料相同。每種魚各取5尾,取鱗片、鰭條和皮膚進行色素細胞觀察。
鱗片制片:用干凈鑷子取實驗魚側線上鱗和腹部鱗片各20片,一部分去除鱗片里層組織膜,另一部分不處理,按正常位置放置載玻片上;鰭條制片:剪實驗魚的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和尾鰭,清洗干凈,平鋪、展開于載玻片上;皮膚制片:小心去除所有鱗片,解剖刀劃開皮膚,鑷子撕下皮膚,并剔除皮膚內層肌肉,磷酸緩沖液清洗,鋪至載玻片上,制成臨時裝片。OLYMPUS顯微鏡觀察,并用CCD拍攝系統(tǒng)拍照。
表1 色素細胞種類與數(shù)量
母本芙蓉鯉有色素細胞4種,占優(yōu)勢的為黑色素細胞,其次為黃色素細胞和少量虹彩細胞和紅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分布于鰭條、鱗片和皮膚,并伴隨大量黃色素細胞,虹彩細胞分布于鱗片里層邊緣,紅色素細胞僅見體表紅色區(qū)域的鱗片或紅色鰭條上。
父本紅鯽缺乏黑色素細胞,有3種色素細胞,紅色素細胞占絕大部分,廣泛分布于鱗片、皮膚和鰭條,還有少量黃色素細胞分布于皮膚和鱗片,完全被紅色素細胞遮蓋,虹彩細胞分布于鱗片。
子代芙蓉鯽有黑色素細胞、黃色素細胞和虹彩細胞3種,鰭條、鱗片和皮膚中均未見紅色素細胞分布。從數(shù)量上來比較,黃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虹彩細胞,黑色素細胞主要存于鱗片、鰭條和皮膚,大量黃色素細胞伴隨黑色素細胞分布,鱗片有虹彩細胞,皮膚和鰭條未見分布。具體情況如表1。
2.2.1 黑色素細胞
母本芙蓉鯉黑色素細胞主要有三種形態(tài):一類個體小,圓形,橢圓形或成團塊狀,不分支,細胞色素顆粒聚集,色濃(圖Ⅰ:1~2);一類是分支明顯或不太明顯,呈樹突狀,分支不多,色素顆粒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周圍,(圖Ⅰ:3);另一類是個體大,細胞分支多且明顯,呈星形的扁平狀細胞,色素顆粒主要分布在各分支上,色較淺(圖Ⅰ:4~6)。前兩種類型黑色素細胞常見于側線上鱗片,后一種多見于腹部鱗片。子代芙蓉鯽黑色素細胞形態(tài)與母本芙蓉鯉基本相同(圖Ⅰ:7~9)。
鰭條邊緣黑色素細胞小,鰭膜黑色素細胞有從兩側往中間逐步變大,顏色逐步變淡的趨勢。從鱗片的鱗焦到邊緣,黑色素細胞有從小到大,由密到稀,從不分支到分支多排列的變化趨勢(圖Ⅰ:10~12)。
2.2.2 黃色素細胞
母本芙蓉鯉黃色素細胞有2種形態(tài),一是呈顆粒狀或團狀,形態(tài)不規(guī)格,稀疏或彌散分布(圖Ⅱ:1~2),另一是分支多且細、個體大、呈放射狀,各分支顏色均勻,可相互連接呈網狀(圖Ⅱ:3)。父本紅鯽黃色素細胞,團狀,稀疏分布,完全被紅色素細胞遮蓋(圖Ⅱ:4)。子代芙蓉鯽黃色素細胞,顆粒狀或團狀成塊,稀疏分布或彌散型分布,并被黑色素細胞所蓋(圖Ⅱ:5~6)。
2.2.3 紅色素細胞和虹彩細胞
母本芙蓉鯉紅色素細胞,顆粒狀,呈彌散分布,父本紅鯽紅色素細胞有一部分呈圓形、橢圓形,個體大(圖Ⅱ:7),絕大部分顆粒狀密集排布,或彌散型,或成片廣泛分布(圖Ⅱ:8~9),子代芙蓉鯽未見紅色素細胞。虹彩細胞呈帶狀,彌散性分布,父本和母本中顯示紫紅色、藍色和綠色(圖Ⅱ:10~11),子代顯示紫紅色、淺灰色和藍綠色(圖Ⅱ:12)。
魚類4種基本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黃色素細胞、紅色素細胞和虹彩細胞(鳥糞素細胞),都是通過神經嵴細胞遷移、分化而成,但不同色素細胞成色原理不同,虹彩細胞是通過反射特定波長光的方式成色,黑色素細胞、黃色素細胞和紅色素細胞顯示胞內色素顆粒顏色,而色素顆粒調節(jié)體色的方法又有所不同。實驗可看出,黑色素細胞通過調節(jié)色素顆粒的分散或聚集而改變細胞色度,從而改變魚類體色,與Fujii R觀察到的結果一致。紅色細胞和黃色細胞主要通過細胞的數(shù)量與分布來有效地影響魚體體色。
黃色素細胞和紅色素細胞的成色物質相同,均為類胡蘿卜素和喋啶,顏色的差異僅是類胡蘿卜素種類不同所致。而魚類類胡蘿卜素完全靠食物獲取,再通過一定的生理代謝轉化為不同成色物質。相同飼料條件下的父本紅鯽分布大量紅色細胞和少量黃色素細胞,子代卻缺失紅色素細胞,分布大量黃色素細胞。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很大可能是父本與子代體內類胡蘿卜素代謝功能不同而致。
母本和子代的鰭條、鱗片和皮膚,黑色素細胞和黃色素細胞在形態(tài)、數(shù)量與分布幾乎相同,以黃色素細胞為底,分布大量黑色素細胞,而父本分布的大量紅色素細胞在子代中缺失。故從色素細胞形態(tài)、數(shù)量與分布初步分析,子代芙蓉鯽色素細胞更趨向遺傳母本芙蓉鯉的特征。(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