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李勝男 趙方菊 辛曉輝
【摘 要】目的:急診科患者受到疾病的影響,很容易產(chǎn)生負面情緒,不利于疾病的治療,本文主要探究心理護理干預在急診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我院急診科接受治療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僅給予常規(guī)護理,作為此次研究的常規(guī)組,另外一組除了實施常規(guī)護理外,還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將其作為此次研究的干預組,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干預前后焦慮情況進行觀察對比。結果:治療之前兩組患者軀體性與精神性焦慮評分對比差異較小(P>0.05);治療后常規(guī)組患者的軀體性焦慮評分為0.41±0.27分,精神性焦慮評分為0.91±0.49分,干預組患者的軀體性焦慮評分為0.22±0.18分,精神性焦慮評分為0.72±0.46分,治療前兩組患者軀體性與精神性焦慮評分對比差異較大(P<0.05);常規(guī)組中8例患者沒有效果,21例患者效果較好,11例患者效果明顯,治療有效率為80.00%,干預組中3例患者沒有效果,17例患者效果較好,20例患者效果明顯,治療有效率為92.5%,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差異較大(P<0.05)。結論:在急診科患者的護理工作中,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急診科;心理護理干預;效果
引言
急診科在醫(yī)院來說,屬于疾病種類多、重癥患者多的科室。急診科不但要完成對患者的搶救任務,也是需要進行急診治療患者的重要治療途徑[1]。如果科室護理人員不能實施正確的護理方式,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護理效果,好會使患者產(chǎn)生急躁不安等負面情緒,影響到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所以合理的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治療效果的提升,改善患者預后,此次對我院急診科80例患者進行了研究,探討急診科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我院急診科接受治療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常規(guī)組和干預組。其中干預組有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在58-65歲之間,平均年齡在61.02±1.79歲,有11例患者學歷低于初中,29例患者學歷在初中以上;常規(guī)組有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在59-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78±2.53歲,有19例患者學歷低于初中,21例患者學歷在初中以上。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較小(P>0.05)。
1.2 方法
常規(guī)護理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對患者的常規(guī)核對、輸液、防休克措施等,對需要進行急診手術的患者,要認真做好急診手術配合工作;對干預組患者除了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外,還給予了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將疾病的發(fā)生機制、治療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告知患者,根據(jù)患者學歷水平的不同采取針對性的教育,可以采取發(fā)放健康手冊等方式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著充分的了解,提高患者接受治療的信心,避免產(chǎn)生不良心理。(2)護理人員應當與患者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加強護患交流,了解患者具體生活習慣和性格特點的基礎上,根據(jù)患者具體病情進行相應的生活指導和康復指導,包括飲食指導和相應的運動指導。為患者心理健康奠定基礎之外,也強化了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對患者接下來的護理工作和治療康復都有積極的作用。(3)患者在疾病的影響下,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焦慮、急躁甚至悲觀的負面情緒,所以護理人員需要提前了解,并安撫好患者的不良情緒,讓患者對病情的治療工作有一定的信心。加強醫(yī)患溝通,了解患者的疑惑的地方和各方的需求,以患者為中心貫穿人性化護理理念,讓患者能真真實實的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一旦患者出現(xiàn)情緒變化,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防止不良的情緒影響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開展。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干預前后焦慮情況進行觀察對比。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軀體性、精神性焦慮評分
治療之前,常規(guī)組患者的軀體性焦慮評分為0.88±0.21分,精神性焦慮評分為2.13±0.52分,干預組患者的軀體性焦慮評分為0.90±0.23分,精神性焦慮評分為2.14±0.51分,治療前兩組患者軀體性與精神性焦慮評分對比差異較小(P>0.05);治療后常規(guī)組患者的軀體性焦慮評分為0.41±0.27分,精神性焦慮評分為0.91±0.49分,干預組患者的軀體性焦慮評分為0.22±0.18分,精神性焦慮評分為0.72±0.46分,治療前兩組患者軀體性與精神性焦慮評分對比差異較大(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常規(guī)組治療有效率為80.00%,干預組治療有效率為92.5%,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差異較大(P<0.05)。見表1。
3 討論
心理護理干預是指再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基礎上,再結合每位患者具體的心理素質和性格特點,加以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冠心病心絞痛、消化道出血及咯血均等都是是常見的急診疾病,這些疾病發(fā)病迅速,處理難度較大,很容易給患者帶來緊張、恐懼及焦慮等不良心理,無法讓患者積極的配合治療與護理,甚至還會加重患者的病情,所以在急診科疾病治療中,應當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進一步的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2-3]。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治療有效率、軀體性與精神性焦慮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綜上所述,針對急診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了護理有效率,對良好的醫(yī)患關系也有很大幫助,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張莉,趙逸竹.對急診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7, 27(4)260-260.
劉桐芳.急診科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安全效果評估[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 2017(12):61-62.
黃麗紅,陳嘉輝,張秀明. 急診科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后心理應激改善及效果分析[J]. 心電圖雜志,2018,7(3):136-137.